分享

【美文选萃】王选信 | 妹子

 谭文峰sdqtneyj 2021-03-15

xuan'teng'teng文学

作家新干线

主编寄语

且读书,你就是活了两世;

且写作,你就是活了三世。


 

作者简介

王选信,长安作协会员,陕西散文学会会员。2015年开始学习写作,至今已在《西安日报》、《三秦都市报》、《陕西工人报》、《陕西青年》、《碑林文艺》、《长安文学》、《古魏文学》等报刊杂志以及电子媒体《南城文化》、《西北作家》、《散文之声》、《陕西作家摇篮》、《陕西散文论坛》、《前沿作家》、《作家新干线》、《京兆文学》等上发表文章一百七十余篇。


文学天地

妹子

          王选信    


妹子比我小11岁,生于文化革命正酣的1967年,也许是沾了时代的气息,从小不爱读书,说话放肆,做事潦草,不过,性格开朗,心底善良,为人厚道,吃苦耐劳,算得上一个勤俭持家的好媳妇。
记得小时候,不喜读书的妹子,常遭我训斥。一次,可能话说重了,妹子竟然和我顶起嘴来,并且口出脏话,牛脾气上来的我,一巴掌煽在她的脸上,嘴角立即流出血来,吓得我愣怔了半天。从此,妹子见我像老鼠见了猫。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妻临盆的前一天,妹子从长安来到临潼照顾,一呆就是三年,直到女儿上了幼儿园,妹子才得到了解放。
当时,一家四口挤在一间房子里,生活的艰辛和不便使我度过了一段最艰难的时光。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正是豆蔻年华,不知道是如何度过寂寞的?
妹子看了三年小孩,我没付过一份钱报酬。
女儿一岁前,妻在马额针织厂上班,妹子也跟到了马额(和妻同住大宿舍)妻给妹子买了一些书籍,建议妹子闲暇之余,看看书充充电。妹子不是学习的料,只要拿起书,就想打瞌睡。妻嗔怪道:“不学些知识,以后怎么办?”妹子委屈地说:“我不爱读书么。”“你爱干什么?”“我爱拉架子车。”妻哭笑不得。
1985年哥哥去了老山前线,母亲因担惊受怕去世,嫂子从外地回来代哥哥办理丧事,走的时候,要带妹子一起去,说她已和部队上说好,准备给妹子安排个工作。机会难得,嫂子和我给妹子做了几天工作,妹子就是不愿意去。逼急了,妹子干脆直说:“文化程度浅,不是当工人的料,还是呆在农村舒服。”嫂子气得半死,只好说:“人各有命,勉强不得。
厚道的妹子,和左邻右舍、亲戚朋友的关系处理得都不错,只要亲戚来看她婆婆,走的时候,比来的时候拿的多。亲戚拿来一箱奶,妹子撕开箱子,全散给了在街道里玩耍的小孩。

门前有颗甜柿子树,到了秋天,树上挂满了柿子。甜柿子生吃如吃苹果,脆甜可口,到了成熟季节,几乎都被隔壁对门的乡党摘完了。10月份回家,我见树上已没了柿子,就问妹子:“没给我留几个?”“剩了几个。”看着妹子从屋里翻腾出一小袋柿子,我颇为遗憾地说:“一树的柿子,就留了这几个?”“口水货,你不叫谁摘?”妹子笑着说。
妹夫舅家,在秦岭山里的石砭峪,每年秋天,妹子妹夫都去山里看望舅舅。下了公路走到舅舅家,要花费两个多小时,可每次回来,舅舅都让两人背上几十斤毛栗子、核桃等山货。回家后,除过自己家里吃点和送我点外,其它的都让乡党分享了。妹子对我说:“咱多吃一口少吃一口有啥意思,让乡党们都尝个新鲜。
婆媳关系是最难处理的关系之一,尤其在农村,婆媳矛盾更是突出。妹夫是老二,公公去世早,婆婆和妹夫一起生活,妹子和婆婆关系处得非常融洽。老家盖了两间两层房子,全租出去了,我回老家就是回妹妹家。大家都在一个村,妹子的婆婆我叫姨。只要回家,就和姨拉闲话,了解婆媳关系。姨不善言辞,每次她都笑呵呵地说:“好着呢。”从老人的脸上,看出说的是真心话。
一次,妹子和我谈起孝敬父母的话题时,妹子淡淡地说:“孝敬老人就是孝敬自己。”此话一出口,让我愣怔了半天。想不到不爱读书的妹子,竟然说出了如此深刻的道理,使我这所谓的读书人听了都感到脸红。妹子经常告诉我:“不管四邻八乡有什么会,有什么热闹,我都给我妈钱,让她去逛会。我在外面碰到什么好吃的,也总是想着老人,一年四季不让老人嘴里吃亏。”老人很勤谨,八十岁的人了,一天到晚闲不住,用瘦弱的身子,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为妹子妹夫在外面劳作解除了后顾之忧。
2010年冬天,弟弟脑溢血瘫痪在炕,多亏妹妹照顾。一天至少三次擦屎擦尿,换药喂饭,无微不至。妹子在通讯技术学院打扫卫生,学院离村不远,早上打扫完卫生中间回来一次、中、下午下班,先不回自己家(婆婆在家做饭),先去看弟弟,喂完饭,打扫完卫生才回去,晚上睡觉前,再去看一次,才回家休息。冬天弟媳烧炕拿不住温度,炕烧得太热,把弟弟脊背烫伤了一大片,时间一长,化脓感染,妹子每天都去擦洗伤口帮助换药。到了第二年春天,眼看着弟弟不行了,妹子向单位医生要了不少纱布药棉之类的东西早早地做好了准备,等弟弟一倒头,擦洗完毕,就用这些东西把身体包裹好,防止污物从伤口流出,使弟弟干干净净地离开了人世。
病中显真情,病中见良知。作为一个妹子,对哥哥如此伺候照顾,在十里八乡是少见的。
2011年夏天,我在宅基地上盖房,这是一个杂而乱的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等,需要心细、能吃苦、耐得了颇烦的人跟前跟后地监督,可谓盖一次房,脱一层皮是也。我没时间顾及,全是妹子妹夫两口子操心。从工人进入工地那天起,妹夫每天晚上就睡在工地上照看东西。天变了,妹子把家里塑料布拿去,缮好建筑材料,避免受潮损坏,天热了,妹子一天几次,浇水养护。工地上缺东少西,妹子妹夫跑市场采购。为了保证施工质量,隔三岔五,妹子请工人在自己家里吃饭(包工包料,啥都不管),用自己的诚心,温暖着工人的心。工人为了赶进度,有时加班加点,妹子亲自送饭送菜到工地,保证工人们吃好喝好,有充分的精力干活。在近两个月中,妹子吃苦下势,出钱出力,把我的房子当成自己房子,使我这个哥哥真正地成了甩手掌柜的,乡党们都说:在外工作的人回家盖房子,就数我最轻松。我厚着脸皮说:有我妹子呢,还用我操心。
房子盖好了,妹子瘦了七八斤,我心疼的批评她,她却笑着说:“咱就当减肥呢,减肥还要花钱,干活不用花钱。

妹子勤快,在院中靠墙边半步宽三步长的地方种了几株佛手瓜,还有几行大葱,后院墙边种上几株茄子,几株西红柿,两株吊瓜,田地里再种些韭菜、白菜等,一年四季的蔬菜吃不完。到了秋末,院中的佛手像小葫芦一样,挂满了瓜架,隔壁对门的乡党们可以任意摘取。亲朋好友去了,临走的时候,手里都少不了新鲜蔬菜。
妹子在学院打扫卫生拾掇了几个木箱子,下面铺上塑料布,上面放满粪土,秋末,把吃不完的大蒜栽在里面放到楼顶上,等天冷前,蒜苗就长到了一拃高。天气好的时候,让蒜苗晒晒太阳,天气冷了,用彩条布盖好防止受冻。冬天的蒜苗郁郁葱葱,吃时,用刀子随时割取(蒜苗和韭菜一样,可以连割三茬)。想不到妹子用这土办法,使我也沾了光:冬天也能吃上新鲜的蒜苗。
多少次弄得我都不好意思,回家两手空空,走时满载而归。妹子还恨不得让我变成驴子,能多驮些就多驮些。走在街道上,我怕乡党笑话,只好自嘲地说:“出家人不爱财,见啥拿啥。
哥哥在外地工作,父亲、母亲、弟弟都去世了,妹子是我身边唯一的亲人。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妹子和我的感情更加弥坚。其实,今生能和妹子结缘,是我上一辈子修来的福。
从妹子身上我看到了我妈的影子。

                              (责任编辑  杨志强)


推广团队

平台顾问

李清水 运城市文联党组书记

李云峰:运城市作协主席《河东文学》主编

本刊主编:谭文峰 

平台策划:高亚东

小说编审:张   辉 

微信号:zhanghui750525  

散文编审:杨志强 

微信号:yzq13734283479

诗歌编审:姚   哲 

微信号:8913480

图文编辑:闫   红

微信号:yanhong6033

小说投稿:3295584939@qq.com

散文投稿:3118633192@qq.com

诗歌投稿:3474682901@qq.com

关注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