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众一心,抗击疫情」姚红权| 宅 居

 谭文峰sdqtneyj 2021-03-15

作者简介:姚红权,山西万荣人。山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会员,曾任企业新闻中心总编,担任过赵树理文学奖终评委。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在《诗刊》、《工人日报》和《山西文学》等各类报刊发表诗歌、散文作品800余篇(首),其中,《焦裕禄与泡桐》获1991年山西朗诵诗创作大奖赛一等奖,部分作品收入《山西文艺创作五十年精品选》,著有诗集《年轻的铜像》和散文集《歌唱的鸟》等。

宅   居

许多年来,我在老家过年从未愈越正月初七。往往过了破五,初六我就回城准备上班了。今天初八,我依然在老家按兵不动。不是不想动,是不敢动,不能动,不让动,动不得。疫情猛如虎,谁也不知道,它会躲在哪个路口,哪个角落里,伺机侵害你!

从大年初一开始,我和全村父老都被关了禁闭。村庄封堵禁止出入,村民闭户谢绝互访,大喇叭每天数遍广播防疫事项,广场上、村巷里稀见人影。连我86岁不识字的老娘,这几天也在电视机前,与我频频谈论戴口罩与“捂汗”(武汉)的话题。

出不了门,就在家宅着。严峻的疫情,让我于无奈中充当了一个孝子。我寸步不离守护在爹娘身边。白天,陪他们做饭、吃饭,陪他们室内看电视、屋外晒太阳。夜晚,又盘坐在热乎乎的土炕上,陪他们说话唠嗑儿,唠他们小时候的事情,唠我小时候的事情,唠的都是记忆深处的陈年往事。睡得早,醒得就早,往往早晨醒来天还没亮,娘和我就枕头挨着枕头,躺在被窝里继续唠嗑。娘说的最多的话,总是让我在外工作,不要担心他们,他们活到这个岁数也知足了,要我照顾好自己,吃饭别总狼吞虎咽的,要慢慢吃,要嚼啐,喝水要喝热的,洗脸洗手别用凉水,退休了就别再干了,没事就歇着,把身体经养好,药要按时吃,心脏病不敢大意,世界上钱挣不完,有吃够花就行了。娘说这些的时候,她是闭着眼睛说的,我也是闭着眼睛听的,但好几次我听着听着眼睛就湿润了,我赶紧用手纸揩去眼泪,幸好夜色掩饰了这一切,对我千叮咛万嘱咐的娘,没有看到我在一旁悄悄抹泪。

娘86岁了,自十年前她患了次轻微脑梗后,就落下爱哭的毛病。年前,我的好友明喜兄来家看她,她一看见就不由自主地放声大哭。她说看见他,就像看见了我。我因重新工作快四个月没回家看她了,而过去我基本上一个多月就要回家一次的。这次回来路过县城,明喜兄让儿子开车送我到家。他们走后,娘说她感觉身体明显不如从前了,总感觉累,腿脚无力,说着说着又哭了起来。娘哭的时候像个孩子,怎么劝也劝不住。爹的身体好些,87岁了,耳不聋,眼不花,大碗吃饭,大碗喝水,但他一直腿痛,走起路上小步慢移,磨磨蹭蹭,摇摇晃晃,让人看着心里难受。唉,岁月无情,我的爹娘老了,都老了!

爹娘生育了我们三个儿子。三弟从小过继出去,成了外姓人。我和二弟都在外地工作,平时难以膝前行孝。缺个女儿一直是爹娘的一大遗憾,好在我有个十分孝顺又能干的姨表姐,把爹娘的生活照顾得体贴入微,周到备至。但退休的表姐已年届古稀,也相距甚远,每次来看爹娘都要费很大周折,常让我这个家中长子钦佩感激又愧疚不已。所以我回到家中,给自己的定位就是既当儿又做女,清理垃圾扫院子,烧火做饭洗衣服,爬高就低贴对联,切肉剁馅包饺子,事事得做,样样要干。娘夸我说,你算个好娃,这个家就靠你呢,我只是笑笑而已,不再作答。我知道这个家真正靠的是谁。爹在娘在家就在,我知福呵!

因为疫情,全国年假又延长了几天,于国家这是防疫之需,于我及爹娘却又是难得的团聚良机。我一点儿也不憋闷,反倒心里踏实而宁静。我痛恨新型冠状病毒,希望武汉和全国人民尽快度过此劫。我也珍惜这个难得的延长的假期,借此我可以静静宅在家里,陪一陪我辛苦一生的老迈的爹娘!

责任编辑 杨志强

推广团队

平台顾问

李清水 运城市文联党组书记

李云峰:运城市作协主席《河东文学》主编

本刊主编:谭文峰 

总 策 划: 周   博

平台策划:高亚东

小说编审:张   辉 

微信号:zhanghui750525  

散文编审:杨志强 

微信号:yzq13734283479

诗歌编审:姚   哲 

微信号:8913480

小说投稿:3295584939@qq.com

散文投稿:3118633192@qq.com

诗歌投稿:3474682901@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