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文学微刊 【邦和忆当年】 【邦和忆当年】 系列诗词71(9首) 我的感触与感怀(四) 世事何尝无触动 古今多少感怀留 环城公园寻春而生情 2004年3月14日 (三)(平水韵) 西山独步赏春花,触景生情思我伢。 六十临退感怀* 2004年10月8日 (一)(新韵) 两袖清风拂讲坛,一腔热血洒书山。 万千桃李芬芳后,只剩空名教授衔。 (二)(平水韵) 无缘富贵又何妨,衣食不愁即小康。 今到六旬心愿少,余年只盼寿绵长。 *敝人本月将满60周岁,按正常情况将退休。 有感于特别恩宠 ——省委统战部为延迟余退休发专门文件 (新韵) (今生第8起重大事件) 2004年10月下旬 上月余年届花甲,本当退休。然而,或许由于余在安徽省党外人士中有那么一点代表性和社会影响,故省委统战部在本人60周岁临退之时,特以文件形式致函吾所在单位党委,明确要求从统战工作大局出发,推迟余之退休年龄以继续发挥吾之作用,以至于直至4年后方离岗退休。当时“愿将吾智化良策,力促江淮业更隆。”遂成为吾之一大心愿。可当时正值薪金改革,在职与否差别悬殊,故此事被人们解读为省里对余之特别恩宠耳。 又是秋高十月中,今年不与往年同。专门文件恩情厚,特别公函爱意丰。 视作名流因大局,尊为贤达冀新功。愿将吾智化良策,力促江淮业更隆。 辽鲁八地观光考察行 2004.10.30-11.7. 2004年10月底,因时间冲突,余放弃了省政协委员一年一度之视察,而随省党派考察团远赴辽鲁两省考察,先后游览考察了沈阳/大连/旅顺/烟台/威海/青岛/刘公岛/蓬莱仙岛等地。此为余首度赴东北观光/首度横渡渤海海峡/首度真正领略到大海风光,还会见了36年未见的大学同窗。故值得作诗纪念。 (二)七绝 盛京感昔 (平水韵) 2004.10.31-11.1. 随团首度盛京游,触景生情忆昔秋。 想起当年倭寇事,至今国恨亦难休。 (六)七绝 登蓬莱仙岛 其一(新韵) 2004.11.5 遥望东方有五山,蓬莱阁位海中间。 八仙传说今犹在,各显神通乃笑谈。 *东方有五山:《山海经·海内北经》和《列子·汤问》分别有“渤海之东有五山”及“蓬莱山在海中”之记载。 (七)七绝 登蓬莱仙岛 其二(新韵) 2004.11.5 上自秦皇百代间,蓬莱访药去无还。 如今童叟皆知晓,焉有长生不老丹? (八)七绝 刘公岛甲午战争博物馆感怀 其 一 2004.11.5 甲午风云百十年,中华国力已非前。 (九)七律 刘公岛甲午战争博物馆感怀其二 (新韵)* 2004.11.5 历史重温热血贲,当年屈辱记犹新。 万千将士身躯献,十二舰船海底沉。 日寇久谋挑战事,清庭腐败扣军银。 慈禧浑建颐园景,罪过当诛第一人! *此首七律后发表在《诗词月刊》2014-3期上。 相关链接: 《我的峥嵘岁月》 (一) 你“在看”我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