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洞天)传统山水画欣赏(三):《洞天山堂图》

 fuhaizhenren 2021-03-15
(洞天)传统山水画欣赏(三):《洞天山堂图》

宋-金 佚名《洞天山堂》(传董源)


《洞天山堂》曾长期被认为是五代董源(元)的画作,不过它的真正作者,可能是北宋灭亡后被金人掳掠至北方的画家所绘。其设色虽然不是十分浓重,然远山所施的青绿,仍清晰可见,此种技法或许与辽《深山会棋》一脉相承。


这幅《洞天山堂》比起《深山会棋》图,更突显洞天式的道家山水。



(洞天)传统山水画欣赏(三):《洞天山堂图》

构 图 立 意




“洞”--“天”



洞天就是地上的仙山,它包括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构成道教地上仙境的主体部分,中国五岳则包括在洞天之内。是指神道居住的名山胜地。


“洞天”意谓

山中有洞室通达上天,

贯通诸山。


(洞天)传统山水画欣赏(三):《洞天山堂图》

第一个洞口是进山洞

虎形的山体像猛虎张开大口

形成入山的洞口

同时猛虎也是守护着山门


洞口前画着两组四棵古松

古松苍劲挺拔

作低头环抱式

周围呼应着各式杂树



(洞天)传统山水画欣赏(三):《洞天山堂图》

第二个洞口是真正的进入主峰的洞口。


(洞天)传统山水画欣赏(三):《洞天山堂图》

洞口直接对应峰顶


主峰占画面的一半空间

为显出主峰的高远与纵深的空间

主峰采取纵深的排列阵式

匡庐图》诸峰的排列相似

然其气势与阵式

没有匡庐图》的巍峨宏伟


峰顶仍然是画面的最高处

体现直达上天的高大感觉

峰顶虽然是正中位

但是山势斜走

也失去了匡庐图》巨碑式主峰给人庄严宏伟的感觉

逐渐脱离全景山水画的程式


此画有独特之处是云


(洞天)传统山水画欣赏(三):《洞天山堂图》

主峰周围是游动变幻的白云


画者为了呈现天的景致

着重描绘了白云

主峰周围白云缭绕

峰顶神秀静穆

仿佛天上仙景


从此图的云形看来

画者是有意对白云作了形神处理


游动变幻的白云

恰似游云惊龙


(洞天)传统山水画欣赏(三):《洞天山堂图》

画者在画云龙的时候

竟然还把眼睛给画上了


(洞天)传统山水画欣赏(三):《洞天山堂图》

云龙

(洞天)传统山水画欣赏(三):《洞天山堂图》
云龙

几条游龙盘旋守护着主峰

感觉就是在天上



(洞天)传统山水画欣赏(三):《洞天山堂图》

  

洞天并不是谁都可以进入的

非得是有缘人

如《桃花园记》里的渔夫

或者是修炼的人

才有机会进入洞天世界



山堂--天堂


(洞天)传统山水画欣赏(三):《洞天山堂图》

白云松林深处,山堂显露嵯峨


山堂,指山中的寺院。

这里是道观。


有好道者,

进入寺院、道观修行

当修炼达到一定的境界

功能与功力直达天上

洞天相接

洞即是天

天也是洞

别有洞天

得大自在


(洞天)传统山水画欣赏(三):《洞天山堂图》

所以进入山堂修行

是进入天堂的一个途经

只不过云深道隐

需经过一番修炼

才能洞明堂奥


山堂前面是涧流清驶

象征道法源流

从高处直流而下

如天降甘露

披及万物


那长流不息的泉声

似乎传达着

“唯修炼得闻天音”的清音


(洞天)传统山水画欣赏(三):《洞天山堂图》


一座木桥飞渡

接引前来寻道的客人


(洞天)传统山水画欣赏(三):《洞天山堂图》

道人在接引求道之人


从画面看,来寻道的是一对夫妇,似是官人,领着老员外,还有跟随着两名随从。道路蜿蜒,从他们的行李看,应该是远道而来。


山道上还有两人

可是因为道路艰辛

他们身形佝偻

手拄木拐棍

背向道观往山外走

欲背道而行


(洞天)传统山水画欣赏(三):《洞天山堂图》

正欲离开之际

前行者回望着后者手指的方向

白云深处

流水迢迢

道观就在眼前


是否寻道

他们还在谈论


(洞天)传统山水画欣赏(三):《洞天山堂图》

选择就在他们一念之间


此处回望

匡庐图》渔夫的回望

有异曲同工之妙


人在苦海沉浮中

若能迷途知返

只要有心体会

都可以寻得返本归真之道

自游于世外仙境


(洞天)传统山水画欣赏(三):《洞天山堂图》

《洞天山堂图》或许是画者心中的宇宙洞天结构简单示意图。更重要的是这幅画其实是在呼唤着所有的观者--回归与升华,而那也许正是你内心受到感动的真实原因。


别有洞天,

就在我们一念之间




(洞天)传统山水画欣赏(三):《洞天山堂图》

关于董源 


董源(?~约962年)五代时期南唐画家。一作董元,字叔达,钟陵(今江西进贤)人。曾官任北苑副使,世称“董北苑”。多画山水、牛、虎、人物,最擅山水画。运用披麻皴和点苔法表现江南一带山川景色,用笔圆曲柔浑,用墨清润淡雅,多画平远山势,有苍莽之气。北宋郭若虚称“类王维”,米芾赞为“唐无此品”。元代赵孟糖称其山水景物富丽,有李思训风格。董源与巨然并称“董巨”。成为南方山水画派之祖;与李成、范宽并称“北宋三大家”;又与荆浩、巨然、关仝并称为五代北宋间四大山水画家。画人多用青红,小而神情逼真。传世作品有《潇湘图》、《夏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龙宿郊民图》、《洞天山堂》。



艺术特色


此画无款,图绘白云吞吐飘浮于山间, 山谷中松林茂密,清溪流淌,隐露楼观,境界清幽,鲜明地表现了世外仙境。画幅右上楷书“洞天山堂” 四宇, 点明了全画主题。诗堂有王铎跋语:“神理气韵,古秀灵通,入于口微,董源此图,当属玄化,丙戌端阳后二日题于琅华馆。”故此遂被定为董源手笔。然此图笔墨苍劲,景色茂密,云朵以白粉染绘,与董源之淡墨轻岚颇不相类,更近于1 2世纪后之山水画风貌,按金代很多山水画承袭董、巨而有所变化,特别是山顶的神秀静穆,很有巨然的气息,故拟此画为金代之作似更为恰当。


(洞天)传统山水画欣赏(三):《洞天山堂图》

王铎跋语:“神理气韵,古秀灵通,入于口微,董源此图,当属玄化,丙戌端阳后二日题于琅华馆。”




作者更多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