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给妹妹选的十本书

 古典读书治学 2021-03-15

我妹妹说

“哥,你给我推荐一点国外的名著吧,我现在想看书了。”

我妹妹现在在上高中,喜欢看书是一件好事,好书在我看来是启发人智慧的,也能更深刻地认识社会人生。

虽然我也是一个喜欢看书写文章的人,但是我看的书并不多,特别是国外的名著,我很认真看完的也没有几本。我也不是很清楚,高中生这个阶段,最需要看的是什么书。

我也清楚,妹妹所说的“外国名著”也是基于别人的建议。看书,最好的方式是看好书,但没有

《圣经》

《金刚经》

《六祖坛经》

《论语》

《道德经》

《麦田里的守望者》

《小王子》

《巴黎圣母院》

《吉檀迦利》

《老人与海》

这是我想推荐的十本书,前五本是经典中的经典,《圣经》是基督教的教义,我之所以想让她接触宗教的思想,也是宗教的思想很是纯正,是导人向善的。我取其纯真与善。作为一个高中生,不能局限于一种宗教的思想,所以我也同时推荐了佛学,道家,儒家的思想典籍。如果有可能的话,我更希望有时间把这些典籍里我领受到的那些感动以及精神内涵,分享给我的妹妹。

对于佛学,我推荐了两本书。

《金刚经》和《六祖坛经》

《金刚经》是大乘的经典,最能体现佛陀的教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禅宗的六祖也是因为这句话的缘分,而走进佛道之途。这部经里破除对自我,对法,对名相的执着,不仅限于个人的离苦得乐,更在乎众生的烦恼解脱。这种慈悲无我的心,如果能够传达到孩子的生命里,这是很好的.

《六祖坛经》是唯一一部中国人著作的能够称得上佛经的经典。自然融合了印度佛学与中国原生的文化传统。“明了此心,直了成佛”。菩提只向心觅,何用向外求玄。佛学就是最直接的明了本心,从最根本出了脱烦恼。

《论语》自不必说。孔子是一个好学者的典范,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我读论语,孔子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步伐坚定,不退缩,待人真诚,直心处事。就这样一个人,在论语的字句间,形象丰满。

《道德经》

道德经我很难用语言来形容,它就像一面镜子,你的生命层次越丰富,你就能从这面镜子里看到的越多。看道德经,是可以改变人的格局的。

下面的五本书,是我的印象中,别人说听好的书。但是这里除了小王子我看过之外,其他的书我都没看过。但是不妨碍我推荐这些书。因为我知道写这些书的人,这也就够了。

《麦田里的守望者》

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刚刚赢得了二战的胜利,成为了一个政治、经济和军事大国。在这样的时期,“纽约”就是美国实利主义社会的一个代表。它象征着最“假模假式”的一切,人们的精神生活是一片荒原,没有人在意别人的感受。在这个背景下,写了一个17岁孩子,内心世界的焦虑与苦闷。

这是一本充满负能量的书,整体是灰暗的,我有一个小小的担忧,妹妹能不能通过这种灰暗的故事,看清作品本身所要传达的那种渴求精神上的纯净?

《小王子》

是我看了两遍的书。这本书在我看来,就是保持我我们的那颗赤子之心,去守护那平凡的,只属于自己的那朵玫瑰。

《巴黎圣母院》

作为一部浪漫主义代表作,正是由于作者力求符合自然原貌,刻画中世纪的法国社会真实生活,以卓越的手法和浪漫的形式,依据动人的情节发展,凝聚、精炼在这部名著中而呈现出它们的生动面貌和丰富蕴涵,赢得了继《艾那尼》之后浪漫主义打破古典主义死板模式的又一胜利。这是一部愤怒而悲壮的命运交响曲。

外在的一切,都无关紧要,美与丑,就在那起心动念处,在那幽暗的内心。

这本书,我很建议我妹妹看,看透人性,就知道自己的选择。

《吉檀迦利》

泰戈尔向神敬献的歌是“生命之歌”,他以轻快、欢畅的笔调歌唱生命的枯荣、现实生活的欢乐和悲哀,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前途的关怀。泰戈尔的诗歌,就是智慧和美的结合。不一定能看得懂,就在看不懂的时候,也很美。

《老人与海》

这本书传达的是一种勇气,一种面对生活中任何困境,也绝不退缩的勇气。这份勇气,比起看书所获得的一大堆知识来得重要。

这是我打算给我的妹妹推荐的书,三个月看一本,用三年的时间看完,我想三年后的她,肯定会有所改变,这,是十颗种子。

其实也是送给我自己的种子,这里的绝大部分书,要么是只抓取了一点点,要么是压根儿没有看过。

这些书是无用之书,但是就是这种无用之书,对生命而言,有真正的大用。是开格局的,是拓展一个人心量的,更是深入认识人性,认识自己,认识社会百态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最终,不仅我妹妹,有机缘看这些书的人,最终导向的,是明了人生的意义在哪?什么才是导向的是那永恒的东西——真善美。

这是我送给她的新年礼物。

△△

在 上 海 的 日 子

钢筋水泥,诗意栖居




小山 suiyi2598

小山,平凡人一枚

曾经的工程师,现在在上海橘子树传统文化中心打杂,学习践行推广传统文化,很业余的茶人,平凡生活的记录者,也是上海克里希那穆提读书会的一个管理志愿者,但是不干什么实事。

经常在“在上海的日子”写点文章,偶尔做点不寻常的小趣事。他愿意和熟悉的或者是陌生的人,一起探索、实践如何坚定、勇敢、智慧、幸福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