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姜广富:汗水洒落黄土地

 新用户7391BFGL 2021-03-16



汗水洒落黄土地

山东 姜广富

  土地,土地,有土才有地,土地生长万物,能长庄稼能植树,能长蔬菜供人吃,能长青草喂牛羊。
  俺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娃,像父辈那样,从小热爱土地,对土地的那份情感吆!就像是刚娶的新媳妇,爱到心窝窝里。
  春播一瓢粟,秋收万担谷,这金贵的黄土地,就是那么神奇。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土地分到农家,种什么庄稼村民自己做主,那份种地的热情吆!犹如火山喷发。
  生产队里分地时,俺家其中一块地里,中间被一片废墟隔断。这废墟,原来是村里早年开的饭店,占用了公路边的农田,后来饭店不景气,房子闲置多年,破败倒塌,有用的东西被村民拣走,剩下碎砖烂瓦,灰沙碎石留在这里,堆起的建筑垃圾有一米多高。硬是把一块长条形的地块截成两段,不便于耕种。


  几经观察,俺发现废墟的不远处,有一废弃采石坑,坑底高低不平有积水,裸露着石底石渣,如果把这些碎砖烂瓦填进石坑,抬高了坑底,上面填土,岂不“变废为宝”,又能多出一块土地。
  心中有了目标,说干就干。俺开始清运废墟。有人见用垃圾填坑,劝说道:”费这劲干啥,你整得再好,村里过几年又分地,不就成了人家的。”
  俺回答:“开垦了土地先种着,种了就有收成,以后重新分地给了别人,地也是村里的,总比闲置强。”
  这个冬天,不论狂风怒吼,还是大雪纷飞,一有闲空,俺坚持推垃圾填坑。时间一天天过去,废墟渐渐缩小,坑底越填越高。清走垃圾的地面,露出了掩埋的土层,那细腻的沙土地,还是那样肥沃。
  一个冬天,数不清推了多少车,走了多少路,流了多少汗水。一个若大的废墟不见了,一块平整的土地展现在眼前。
  填石坑时,俺在坑的一角用石块垒了一个圆形坑,为的是雨天排涝,旱天还能用坑水浇地,旱涝都有用,一举两得。
  俺把回填垃圾整平,坑底抬高了一米多,又在地里挖了几道土壕,把土运进石坑里,在垃圾上面垫了一层土,足有60厘米厚,废墟和石坑,整出来两块地,丈量了一下面积,竟然有两亩多。


  寒冬过去,春暖花开,这两块地都施了厚厚的农家肥,废墟隔断的那块地种上了玉米和大豆,石坑那块种上了高粮,昔日浇不上水的地,被俺改造成旱涝保收的水浇田。
  到了盛夏,葱茏茂密的高粱吐出了穗,黑油油的玉米冒红缨,豆棵上开满了白色的花,密密匝匝,像天上的繁星。
  秋天来了,高粱晒红脸,玉米露金黄,豆荚挂满棵,鼓起了大肚子,个个像孕妇,新开垦的黄土地吆!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
  看到俺开荒种地,变废为宝。村长在大喇叭上表扬,夸俺不辞劳苦,开垦土地,并把土地种成了花园,号召村民向俺学习。
  俺蹲在新开恳的土地里,看着生长的好庄稼,心想:一冬天的力气没白费,多开了两亩土地,无论对国家、对村里、对家庭,都是一种贡献,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感到无比地欣慰。
  五年后,村里统一把地收回,根据人口重新分配,石坑中的开荒地,村长让俺家继续耕种,说是对俺的补赏和奖励。
  那天夜里俺做了一个梦,梦見参加县里召开的国土资源表彰会,县长亲自给俺戴上大红花,披上红绸缎被面,夸俺是种地的“老行家”。
  俺站在领奖台上,红绸子映红了脸,照相机“咔嚓咔嚓”不停地响,闪光灯的亮光,照得俺满面红光,喜气洋洋。
责编:丁松 排版:夏显亮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原创作者姜广富,喜爱文学写作,习惯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人和事,是活跃在文学创作圈内的老兵。

本刊启事

    一、本微刊只对原创首发文章支付稿费。投稿邮箱:605262707@qq.com,诗词投稿请加微信:wuyichen20090606。

  二、稿费和赞赏款分开发放。稿费发放微信:xxy082003,赞赏款发放微信:ds4978800。如联系不上作者,稿酬和赞赏款视作放弃。

  三、阅读量300,留言15条以上,稿费20元;阅读量1000,留言30条以上,稿费30元;阅读量2000,留言50条以上,稿费40元。赞赏超过10元,80%归作者,20%留做平台运营维护费用,低于10元不发放。(发稿后的第二个周末统计)

孔雀文化投稿须知(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