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瘦马体悟: 此症呃逆,即西医谓之隔肌痊挛。中医治此有名方丁香柿楴汤、旋覆代赭汤等,只要对证了疗效也尚可。 但是临床上此症还是比较复杂的,有虚有实,有寒有热。一定要分别处之。 此案给我的启示是,对于急性呃逆,或突发性呃逆迎,常法不效,可考虑从西医病理分析入手,用中药的解痉方药处理,大剂芍药甘草汤加减;记住,必须是大剂,芍药要用30-150克才行。 这也是此案给我们的启示。 我临床受此案影响,对于严重呃逆的治疗,常效法此案用大剂芍药甘草汤加刀豆、木瓜、薏米等治之,即收速效。 呃逆频作 邀余往治,诊见面色憔悴,少气懒言,脉细数无力,苔白厚,舌淡少神。 诊为呃逆。 辨证为阴津不足,阳气大虚,胃气上逆。补虚则气逆愈甚,降则正气难支,治疗颇感棘手。 因思《伤寒论》68条有“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之文,与患者发病及治疗经过相同; 现症“恶寒”亦具;所不同者,惟呃逆不休。 而呃逆不休又是患者当前最紧急、最关键之症,必须顿挫其势,方能化险为夷。于是拟芍药甘草附子汤加味治之。 书方:白芍60g,制附片15g(先煎半小时),甘草15g,枳实15g ,生大黄12g(后下),水煎2次,和匀。 嘱先饮10ml,隔5分钟再饮如前量。 如此1小时许,呃逆连声减少,间隔时间延长,嘱药量逐增,服药时间逐延。 3小时后,患者腹中微痛,解出稀便。嘱徐进稀粥半碗,幸已不吐。 6小时后,呃逆次数更减。原方减大黄量为6g再进,此后又微泻2次。 12小时后,呃逆须经1-2小时始可闻二三声,能顺利进粥。 家人求高效心切,见患者已能经受车旅之劳,即送往成都华西医大附院治疗。车行至金堂地界,已历3时之久,呃逆一次未作。 患者反思,中药既见速效,何必劳师远征,耗资耗力。坚持立即回车。随行者无奈,返县仍邀余治。 历时3日,服药3剂,呃逆不作,夜眠安枕,能饱餐清淡之食,精神转佳,脉象和缓,舌象正常。即与八珍汤加陈皮、麦芽类药调治十余日而愈。 ——《李孔定医学三书》 END 来源:幸福中医文化 编辑:张大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