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1 南阳月河墓玉牌饰 此件春秋晚期玉牌饰1993年出土河南省桐柏县月河墓,现藏于河南省南阳市考古研究所。玉牌饰长55.1毫米,宽20.7毫米,最厚处2.1毫米,最薄处0.8毫米,重量为4.2克。经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测定,材质为透闪石。 ![]() ![]() ![]() ![]() 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玉牌为片状,正面饰双勾阴刻的卷云纹,线条细腻流畅。纹饰中残留有少量的朱砂。背面光素无纹,四边琢对称的凹槽,两端各有二个穿孔。(点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知识拓展 饰品早在良渚文化时期已经出现,在汉代,出现了用于赏玩或陈设的玉牌饰品,到明清时期,玉牌饰形制多样,用途各异。历代玉牌饰均雕刻有吉祥图案。我们平常所说的玉牌饰通常是指明清两代官僚文人喜欢把玩佩戴的小玉牌,通常佩戴在腰间,清代的北京人称其为“别子”。 实际上玉牌饰的起源很早,在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已有玉牌饰出现,良渚文化玉牌饰多有穿孔,可能用于佩戴。汉代也有玉牌饰,但大多数并非用于佩戴,而是用于玩赏或陈设。 不论哪一个时期的玉牌饰,大部分都雕刻有各种各样的吉祥图案,是深受广大收藏爱好者喜爱的古代艺术品。 ![]() 1 玉长方形牌 商代晚期 2 玉牌 春秋晚期 ![]() 佩戴的玉牌的标准造型是片状长方形,偶尔也可以见到长方圆角形、方形、椭圆形、芭蕉扇形、圆形或其他形状的玉牌,但价值均不及长方形玉牌。玉牌的上部为额头,下部雕刻主题纹饰。正规的玉牌一般不采用镂雕技法,包括额头也是如此。明代的玉牌额头通常只占玉牌的四分之一不到,其纹饰以蟠龙纹和云雷纹为主,基本上已成定式。玉牌正面雕刻的吉祥图案有山水风景、人物故事、仕女婴戏、花卉草木、珍禽异兽、高人隐士等,用谐音、象征、隐喻等手法表达吉祥含义。 Part 2 南阳月河墓玉镯 1 ![]() 2 ![]() 3 ![]() 4 ![]() 5 ![]() 6 ![]() 玉镯不同角度照片 此件春秋晚期玉镯1993年出土于河南省桐柏县月河墓,现藏于河南省南阳市考古研究所。玉镯外径63.3毫米,内径58.7毫米,壁宽6.4毫米,重量为8.3克。经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综合测定,材质为透闪石。 ![]() ![]() ![]() ![]() 玉器筒状,宽窄不一,横向有六个单面钻小孔,猜测有可能当时手镯上穿有其他小物件作为装饰用。通体磨光,光素无纹。 知识拓展 ![]() 淮阳地区原始文化 ![]() 大溪文化 ![]() 春秋晚期 ![]() 唐代 玉镯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而各个时期的玉镯各有不同。大汶口文化玉镯呈外方内圆形,春秋时期玉镯为扁圆形,唐代有镶金玉镯。发展至宋代,玉镯呈圆环形,内平外圆、光素无纹;而明清玉镯,多见装饰。 版权声明:文字及图片、视频版权属每天美玉及古玉研究联合工作室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