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穴位】天鼎

 本草裕华 2021-03-16

天鼎

《针灸穴名解》:

按“鼎”字之义,功在水火。养生家借此寓其调和水火之意。本穴功在调和,不事克伐。如药品中有国老之称者,如甘草,俗名国老。谚曰:“三公在朝,君臣和协。”“良相当权,内外安然。”凡消大患于无形,而有裨于社稷者。谓为调和鼎鼐。本穴主治暴瘖、气梗、咽肿、喉痹、不得息、饮食不下、喉中鸣等诸般火症之有碍于喉咽者,取此穴以通畅之。更以本穴在颈,接近于头,故以治喉咽颈项之疾,因称“天鼎”。与任脉之天突义近。

以炊事言之,“鼎”为炉灶,“突”则烟囱也。均以有关水火,而义则调和也。又鼎乃宗庙重器,虽处尊贵之位,而无显赫之功,常在封闭,故本穴又名“天盖”。针灸者,不常取用。

图片

图片截取自|3Dbody

图片

图片截取自|3Dbody

图片

图来源于经络穴位查询小助手小程序

图片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图片

图来源于大家中医app

所属经络

手阳明大肠经
《针灸大成》主治
主暴喑气哽,喉痹嗌肿,不得息,饮食不下,喉中鸣。

标准定位

《针灸大成》

颈缺盆上,直扶突后一寸。
《中国针灸学》
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后缘,结喉旁,扶突穴与缺盆连线中点处。

腧穴学》杨甲三等主编

天鼎
【位置】在缺盆上,直扶突,气舍后一寸五分。(《甲乙》)
【取法】正坐,微仰头,在扶突穴直下1寸,当胸锁乳突肌后缘取穴。
【局部解剖】浅层为颈阔肌,胸锁乳突肌后缘,深层为中斜角肌起点;深层内侧有颈升 动脉;布有耳大神经,枕小神经,副神经,深层有膈神经。
【主治】咽喉肿痛,暴喑,气梗,瘿气,瘰疬。
【配伍举例】《百症赋》天鼎、间使,失音嗫嚅而休迟。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图片

图片

手阳明大肠经循行视频

视频录自于|3Dbod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