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悦读丨怀念我的奶奶

 人间子晴 2021-03-16
点击 老家豫南关注我哟

☀ 本公众号侧重豫南风景人文、资讯信息。专注原创。微信:37096414 欢迎投稿、交流。或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社区交流!

时至今日,算来奶奶离开我已经8年了!

年,是一个不算短的时光,乳腥的孩童应长成上学娃了,但我与奶奶隔世的这8年,仿佛就在昨日这么短!奶奶的音容笑貌一直在我心底记着。

1

记得奶奶西去前一年开始,老人家的身体状况已是极为糟糕,我在外地,最怕不不幸的消息会突然而至。

一个初夏的清晨,噩耗还传来了,身在北京早高峰地铁里的孙女儿--奶奶最疼爱的大孙女,顿时泪雨滂沱,顾不上周围人异样的目光……

我敬爱的奶奶走了,永远的走了!带着一生的辛劳愁苦、带着对儿孙们的牵念……

也好,天堂里没有病疼,没有贫穷,奶奶是去天堂享福去了,奶奶一定是开心着去的。   

奶奶是一个大智慧的人,在她人生的重要节点,虽然艰辛,但她总能于万难中驾轻就熟。

说起她受过的苦,比黄莲之苦有余。奶奶一生奔波,没有享过一天的福。

2

1923年,奶奶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封建农家。上世纪二十年代的豫南农村,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普通老百姓经常吃上顿而没有下顿,能生存下来实属万幸。

一般家庭生活拮据,只有逢年过节来客人才能吃上口肉,对于还是小孩的奶奶来说,盼望过节。

有一年过节,家里有客来访,家里宰杀一只公鸡招待,吃饭时,因为奶奶是女娃,没让上桌和家人一同吃饭,等到饭后,什么都没有了。奶奶讲,那种心情,她一辈子忘不了。    

渐渐长大的奶奶与纺车为伴,纺线织布度过了青春岁月。在那个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的年代,奶奶嫁进了陈家的大门,等待奶奶的是更加贫困的生活。

爷爷单传,无兄弟姐妹,加上太爷爷英年早逝,走头无路的太奶奶只好带上爷爷,寄居在娘家。

奶奶讲,那时爷爷的日子特别难,一天早上不起床放牛,一天早上就没饭吃,生存壮况可想而知⋯

要强的奶奶进门后看到这种情况,和爷爷二人带上裹了小脚的太奶奶重回大山里面的原本婆家的湾,盖起三间茅草屋,土里刨食,虽然日子艰辛,但总算不是寄人篱下。   

3

奶奶勤劳节俭,疼爱儿孙,对有出息的后人更是偏爱有加。进了陈家大湾的爷爷奶奶靠着几亩薄田,相继迎来了爸爸兄弟四人。

历史的车轮转到了1959年,天有不测风云,"粮食关"席卷了整个信阳。那年冬天,饿殍遍野。这种不幸奶奶家也没能幸免。

正值壮年的爷爷和体弱多病的太奶奶撤手西去。留下4个未成年的儿时,和刚刚三十多岁奶奶,孤儿寡母,无异于天蹋下来了,可日子还是要继续!

奶奶擦干眼泪,既当爹又当娘,养育四个年幼的儿子,因为奶奶说,爷爷临终时她答应过:一定在陈家拉扯大几个儿子,可谓一诺千金!这一诺,也让奶奶饱偿了世间几乎所有的苦难。      

孤儿寡母随后的日子里,奶奶几乎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给孩子们做好早饭,吩咐好一天的活汁,先去自留里打理庄稼,然后再去参加集体劳动挣工分,往往一人干两人的活,这样没日没夜,拼命的劳动,一家人还往往食不果腹。

身体上的劳累还是小事,更大的是精神上的摧残,孤儿寡母门前是非多,家里没有当家之主撑门面,只有任人欺负的份。

在那个论"成份"的年代,往往因为"成份"的原因被批斗,甚至被村干部吊起来惩罚⋯面对生活的磨难,要强的奶奶没有退缩,将生活的艰辛照单全收。

天道酬勤,老天没有辜负奶奶的辛勤付出,相继操持着带大儿子、娶回儿媳并迎来了我们堂兄妹10个笫三代! 

4

我是奶奶最疼爱的长孙女,对奶奶最早的记忆是从我三四岁时起,奶奶带我于初秋的清晨在大门口检白果,而小小年纪的我却对银杏叶最感兴趣,一片片的捡起来,束在一起,当键子踢。

那颗白果树至少有上百年树龄,需要五个成人拉手才能围住树干。不幸的是,曾经被雷劈过的银杏树在92年农历3月14日夜晚被风吹倒,砸倒了我家的房子一我的房间。

记得很清楚,14日是周六,住校的我放学后往家赶,走到半路,碰到奶奶,奶奶说带我去杨店赶3月15的庙会,我欢天喜地地去了。

如果当天,我回家了,住到被古树咂倒的房子,后果不堪设想!或许是上天㝠㝠安排,福荫浓浓的奶奶带我躲过这一劫!        

当年,为补贴家用,奶奶从集上(在那个闭塞的小山村,赶趟集来回需要一天的时间)批发回一些烟酒,洗衣粉,火柴,食盐等生活必需品,让四叔挑回山里,以极低的利润卖给乡亲们。

八十年代的农村条件有限,买东西也是一元,两元,有的乡亲甚至拿不出钱来买这些生活必需品,奶奶就赊给他们,以解燃眉之急。奶奶不识字,不会记帐,小小生意上的每笔收入,支出,赊账全凭脑子记。

我上小学二年级时,就开始给奶奶充当记帐员的角色。奶奶用这种方式,解决了她和四叔的生活。(四叔小时得过病,精神不太正常,没有什么劳动能力)多年以后,我也走上了开小店的道路,这和奶奶的启蒙不无关系吧!     

5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奶奶越来越"矮"了,年轻时拼命的讨生活,各种病疼渐浙找上来,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她的孙儿孙女们渐渐长大,陆陆续续走出落后的小山村,出门谋生。我们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回到老家,陪奶奶,陪父母姊妹们呆上几天,这几天,是奶奶最开心的几天。

见到奶奶,我们会给奶奶一点零花钱,奶奶舍不得花,用这笔钱求医问药。     

 奶奶去世前最后一个春节,我们一家回到娘家过春节。奶奶特别开心,那时的奶奶,由于反复摔倒几次,腿部骨折,已经不能下床了。

奶奶和我们有聊不完的话,问我在北京的生活过得怎样;打听亲朋好友的近况;和我讲那逝去的岁月,聊她饱经风霜的一生。

她说她没有白熬,熬了这么一大家人,这么多第四代人。春节过完,我又告别了亲人,踏上北上的列车,到北京谋生。

到京得知,这次回家给奶奶一些钱,奶奶走时又原封不动的给了我的女儿,当我知道这些,内心五味杂陈,心如刀割⋯

说来也特别奇怪,那年春天,心里总有些不安,最怕接到老家打来的电话,怕有不祥的消息传来⋯当噩耗传来,我以最快的速度赶回信阳。

到家时,奶奶静静地躺在水晶棺里,我不敢上前见奶奶最后一面,我怕从此印在脑海中⋯

6

奶奶的葬礼,父辈们都尽了最大的努力,让老人家安静的离去⋯最让我久久不能释怀的:在淸理奶奶的遗物时,发现有三千多元钱她没舍得用,仍好好地保存着,里面有二十多张百元钞居然是早己回收停止流通的蓝票!(第四套人民币)。                                                             

    奶奶一生热情好客,人缘极好,尽管自己并不富有,还是穷尽办法接济在她看来需要帮助的亲人!

娘侄(女)、姨侄(女)无不在她的护佑之下!或许滴水之恩,但在那能吃饱饭就算富足的年代,堪为雪中之炭,受过真爱沐浴过的叔叔姑姑们,对奶奶的那份真情绝会永存于心。

奶奶爱热闹,喜欢亲戚们之间走动,偏偏奶奶无女儿,当她的孙女们逐渐成家了,奶奶的身体又不允许她外出走动。

我最大的愦憾,就是没能带奶奶来一趟北京,看看北京的天安门。

奶奶去世后,奶奶多少次出现在我的梦中,都是生活中的各种场景,梦中的奶奶依然放心不下四叔。梦醒之后都是伤感。我把这些情况告诉了母亲,母亲去奶奶坟前烧了一些纸钱,从此,奶奶没有出现在我梦中。      

愿奶奶在天堂安好,因为天堂里没有贫穷,饥饿。奶奶,您放心吧,您的亲人们,现在都很好,团结,和谐!您要关心的每一个小家都其乐融融!

春节期间,我们大家欢聚一堂,彼此有说有笑,相互问候,相互关心。此刻,奶奶,您在哪儿呢?为您的儿孙高兴吧!

我知道,您最放心不下的四叔,目前壮态稳定,生活有保障,您就放心地在天堂驾鹤巡游吧……奶奶,如果有来世,我们一定还是至亲亲人,你永远是我敬爱的奶奶!

作者简介:

    陈莹,女,彭新人,现定居北京。在京城开“美立方美甲”店,热爱家乡的山水田园,情系家乡的父老乡亲。业余时间喜欢诗词和阅读。 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曾几度失声痛哭,心痛她命运多舛的奶奶。QQ:972528288

往期精选

☆ 慢下来,发现豫南乡村之美!

老家豫南丨家乡的味道!

母亲这代人

在信阳曾常见这些野鱼,有些我们一辈子再也见不到了!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论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