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苏州火车站,偶遇两位罗山返乡老人……

 人间子晴 2021-03-16
老家豫南  ID:ljyn_888

远离家乡的游子,喜欢在这里聊聊故乡、过往、世间百态,记录平凡人走过的时代。欢迎投稿、交流。军哥微信:37096414      

1

上周二,去西部某市参加一个会议,这个市既没有机场,也不通高铁,只有几趟普车经过。

无奈,只好买了一张硬卧,好在中午坐,第二天早晨到,尚能接受。

最近五六年,已经很少在普车上过夜了,平时外出首选高铁,动辄十几二十个小时的火车旅行,已经成了学生时代渐渐淡忘的回忆。

这趟车经过信阳,但过“家门”而不能入,届时只能飞驰在家乡大地上,以解乡愁了。

苏南一带与家乡豫南交通一直不是很顺畅,寥寥的几趟慢车,还异常的抢手。我只能春节国庆返乡,但一到那时,这少数火车票,基本都是秒抢,每次只能要么不回,要么硬着头皮开车。

而最近两年,到罗山经停的两趟车,干脆就停开了。所以,这次出差,坐普通车经过家乡,算是几年来少有的体验。

这趟车,始发上海,终到重庆。中午时分,途经苏州站,我就从这里上车。苏州站重建没有几年,外部大气又极具江南园林风格,内部装修富丽堂皇、先进气派。

候车在二楼大厅,取票后,我在旁边的餐厅简单吃了点东西,就径直上电梯找候车的地方。

正值暑期,老人、孩子特别多,整个大厅人头攒动。

在这趟车检票所在的区域,寻觅了半天,才在乌压压的人群中找到了一个座位。

距离车票上的发车时间还有半个小时,显示屏上却显示出要晚点15分钟。有了高铁之后,T字头的普铁也变得无足轻重,经常不快了。

2

忙乎了半天,算是安定下来。大厅里冷气开的很足,有点无聊,又不想看手机,就开始打量起周遭的乘客。

两位老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们中间隔着两个人,一左一右的坐在我的对面,看面相有约有70上下。

他们有一搭没一搭的在聊些什么,吸引我的不是其他,正是他们交谈的腔调,似乎有点像乡音。

于是,我刻意集中注意力,听起他们的交谈。两个老人,一位身材稍胖,有些魁梧,一位矮小瘦削,有些沧桑。

仔细听了几句,胖老头说要买点饭吃,赶在检票前吃完,不能耽误时间,瘦老头回应了几句,表示赞同。

就这么几句,那腔调、那土语,我基本肯定是一个县的老乡无疑了。

我抬起头,笑着用方言对他们说:

老乡,你们是罗山吗?

胖老头一听,眼睛一亮,露出微微的笑容,操起大嗓门应到:“是滴呀,嗯也是罗山滴呀?嗯到哪哈气咩?也是肥老家?

我告诉他们,我是出差,不是回家。老人对在车站上遇到主动打招呼的老乡,似乎有些欣喜,尤其是胖点的老人,热络的和我聊起来。

“嗯是罗山哪哈的咩?

“彭新的”我答到。

“嗯姓么子”

“张呀”

“哎呀,我们是自家人呀!我们两个也姓张,他是我孙儿”胖老头指着不怎么说话的同伴笑着对我说。

瘦老头有些尴尬的露出一丝笑容,不置可否。显然,胖老头对自己的较高的辈分有些傲娇。

接着,他们又很热心的问在这里搞什么工作,是否在这儿买了房子……

我简要的一一作答。

从交谈中,我也得知他们都是莽张人,一个村的自家人,都是60多岁,在苏州干小区绿化活。

最近天气越来越热,老板担心他们的身体难以承受,就给他们放了假,让其回家,等几个月以后再说。

 3

两位老人身边都放了巨大的行李包:白色的大蛇皮袋、大大的帆布包,都撑的鼓歪歪的,一只塑料桶,杂七杂八也是装得满满的。每人还携带了一根竹棒,显然是挑这些东西用的。

我好奇问道:“你们咋带这些东西,都是么子呀?

“都是在这边用的东西,锅碗瓢盆啥的……”

原来,老人干的绿化活,管住不管吃,一天130,所以,他们都是自己带的做饭工具,自己每天做饭吃,他们俩是一起邀来的伙计,又是同村,相互搭伙的。

一直话不多的瘦老头急切的问我:“我们这趟车,是不是在这里检票上车呀?

“是的,就在这个口子,在这里等好了,车晚点了,还得几十分钟,不用急”

“你在哪个车厢呀,马哈咱们一路上?

“好呀,我是卧铺,你们呢?

“我们没得座位……”

“啊!这车要走10来个小时,半夜才到信阳,你们咋买个没得座的?

“哎,莫提了!我们本来有座位的,昨天来了,没搭上……”胖老头插话回答,一副苦笑的表情。

“咋会没有搭上?来晚了?

“不是的,昨儿来的也早,我们两个没找对检票的地方,一直坐在另外一个口子,末了他又去泡方便面吃,等发现的时候,检票口都关了……”瘦老头悻悻的说。

“那你们没有去改签或退票吗?开车后半小时内,还是可以改签或退一些钱的”

“没有,我们又在检票那里耽误了一下,等想起了,半小时都过了,一分钱也没退,说是作废了”

哎!听到这里,心里有些不忍,那票钱,虽然只是一张硬座票,差不多也是他们一天绿化劳作的工资。

“那后来呢?你们又返回干活的地方了?

“没有,打电话老板在手机上帮我们又买了,无座的,我们在车站自己取票的,就在这儿待到现在”

“你们就在车站待了一天一夜?

“是的呀!

原本有些惊讶,转念一想,他们做绿化的地方,距离这里又远又不方便,而且什么东西都收拾走了,回去又要花钱乘车。大热天的,豪华的火车站,有冷气、有热水冷水,还安全,关键还不用花钱,对他们而言,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吃的呢?候车大厅里面确实有各种时尚干净的餐厅:肯德基、康师傅牛肉面……可这些明显不是他们的选择对象。

“我们带有吃的,吃完了,就买的,你看,不是老有人来卖吗,有饺子,有米饭,方便的很”胖老头指了指不远处提个一个包,一路低头小声叫卖的女人。

我才想起,几次来苏州站送父母,都看到候车厅有提着包装盒饭叫卖的人,很便宜,十元一份。

4

正好是饭点时间,卖饭的女人走过来,他们一人卖了一份,一荤两素,配一份米饭,这个价格,也就那样了。

我看看时间,催促他们说:“你们要快点吃了,一会说不定就要检票了”

“是滴是滴,这饭比火车上便宜,吃不完就带上车”,瘦老头听我这样说,干脆直接不吃了,把盒饭放进了包里。

“130一天,也不算高呀,还不管吃,老家这种活也能找到呀?

“老家能找到,但不常有,经常干不了几天,这儿活来了就可以天天干”

“你们这么大年纪,咋还跑出来搞这些活呀?

“在屋里也没得么事,农村也没得么来兴,还能干就出来了,也习惯了,干这种活好多年了,前两年,我们去北边给道路防护林栽树,待遇比这个高,去年搞完了”

“这种活,老板可靠吗?工资能按时发吗?

“都是熟悉的老板联系的,绿化这活一个月发1500的生活费,剩下的等他们拿到工程款,年底再结完”

胖老头和我聊的时候,瘦的那个买的饭也没有吃,开始整理自己的大包小包,为上车做准备。显然,他有点担心再次错过火车。

我告诉他们不用担心,到时候我和他们一起走。

看着他们常年露天劳作晒得黝黑的脸上,露出和蔼的微笑。我内心反倒涌起莫名的辛酸,不是那种站在优越条件上对另一个层次人的怜悯,而是深深触动自己那颗感同身受的心。

他们的外出谋生,硕大的行李、笨拙错过火车……凡此种种,都使我想起自己的父亲母亲。

16岁那年,腊月,父亲只身一人,怀揣几个月在工地上挣得几百块的工资,在北京站搭火车,被几个痞子几乎是抢走,只剩下一张火车票,空肚子饿着坐了一二十个小时的火车回到信阳。

20岁那年,母亲在北京被查暂居证的联防队抓住,送到昌平,然后又被遣送到安阳,身无分文的她在火车站靠捡的五元钱过了几天,求人答应到了付票钱,才坐上返回北京的大巴……

那时候,父母和他们一样,顶着一把年纪,在外奔波挣命。

5

检票的通知声从广播里响了,两位老人急急的开始把两个大包一头一个的绑在携带的那根竹竿上,我跟在他们后面,一起走到检票的闸口。

大概是一台检票的机器出了问题,很多人堵在那里,老人有些焦急,我连忙拽过他们手中的票,挤到旁边的一台闸机,塞了进去,闸口开了,赶紧让他们挤了过去。

老人几乎的小跑着奔向站台,身影消失在人流之中。上车之后,放好行李,列车开动之后,我穿过餐车,在紧挨的一列硬座车厢里,一眼看到了老人。

车厢很拥挤,连接处挤满了人,瘦瘦的那个老人靠着茶水间旁,坐在自己的行李上。我过去和他打了个招呼,他说他自己那个伙计,在前面车厢的连接处。

我嘱咐他,这趟车晚上11点多快12点到信阳,千万不要睡过了,老人很感激。

和他简单聊了几句。

“你们年纪也不轻了,孩子也应该大了,咋还这辛苦外出奔波?”

“子女是大了,但他们都有自己的家庭,有娃儿要上学,还要过日子,我们还能动,哪能向他们开口要钱,我每年外出干个大半年,也能挣个一万两万的,也够我们老两口花了……”

瘦的老人话不多,但说起话来铿锵有力。可怜天下父母心,永远站在子女的角度考虑,唯独很少考虑自己。

我再三嘱咐老人后,转身离开,他立即站了起来,用很纯正的罗山方言和礼行,对我表示感谢。

火车一路向西。

夜里11点过一点的时候,我睡了一觉醒来,打开手机地图一看,火车已是飞驰在豫南大地上。

起身临窗而坐,窗外偶尔星星点点的光,看出豫南浅山起伏的轮廓。

快12点的时候,车停靠在信阳站。列车员打开车门,我踱步走出车厢,新改造的信阳站,灯火辉煌。

前方硬座车厢,鱼贯而出或提或拉着大包小包的下车旅客,人群中,看到两位老人熟悉的身影,一前一后各自挑着自己的行李,随着人群向出站口走去。

希望他们能顺利的进到入信阳站候车厅,度过一个免费的夜晚,天亮回到家乡罗山。

☆ 往期精选

“老家豫南”四年推文精选!

 他从一所信阳农村中学考上清华,背后故事让人流泪!

   文人父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