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说破,其实才是人生大智慧

 富书 2021-03-16

作者:乔巴(富书主编),来源:富书(ID:kolfrc)

不说破,其实才是人生大智慧

不说破

往往才是大智慧

前几天,考研国家线出来。

家里的阿妹总分过线,可是英语差了一分。

就这一分,让她一年的辛苦付诸东流,也让她在学校里觉得低人一等。

家里让我给他打电话安慰一下,我想了想,觉得可能沉默才是最好的关心。

网上有句话:人类的悲欢,往往并不相通。

当你不知道对方的心绪和处境时,贸然的开口可能只会加重对方难受的情绪。

要知道这些年,因为考研失利造成悲剧的案例并不少。

前两年,四川一名22岁的男孩发现考研成绩不理想,网购100片剧毒药品自杀。

2018年,名校大学女孩因为考研失败,从高楼坠落。

还有人因为1分和清华失之交臂,失望的他选择这个世界说再见。

鲁豫《偶遇》中说:

“无论是谁,都曾经或正在经历各自的人生至暗时刻,那是一条漫长、黝黑、阴冷、令人绝望的隧道。”

我们永远无法知道别人内心在经历什么,这个时候,沉默也许才是最大的尊重。

而一句不知轻重的话,一个嘲弄的眼神,都可能成为一把尖刀,撕破最后一点尊严和希望。弘一法师曾说: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

其实,人与人之间最好的相处之道,就是说出口的,都恰到好处;没说出口的,彼此一个眼神就懂。

看透,是能力,而不说破,往往才是大智慧。

恰到好处的分寸感

才是最高级的教养

有一句说,人和人最好的关系是熟不逾矩。

有距离,才会有尊重;有尊重,才会让关系持久。《红楼梦》里有一回。

在一次宴席中行酒令时,黛玉脱口而出了《西厢记》中的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

那时候,读《西厢记》对女孩子而言是要受责怪的。

细心的宝钗留意到了黛玉的失言,但当着长辈和一众丫鬟的面,宝钗并未当面拆穿。

等到宴席散尽,四下无人之时,宝钗才去悄悄地提点黛玉

“男人们读书若是不明理,拣那些杂书看了,移了性情,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

黛玉顿时明白她的所指,内心也是一惊。自己无心的一句话,宝钗却能为自己周全。

心高气傲的黛玉,也不禁觉得宝钗真是贴心,既指出了自己的不足,又给自己留下了余地。

《礼记·中庸》有云:“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即便再好的关系,也不能逾越了界限。

因为你永远不知道甲之蜜糖,是不是乙之砒霜。

所以,懂得管住嘴,才是最大的教养。

作家江南月说:往后余生,切忌交浅言深,因为心与心之间,需要时间去拉近;人与人之间,唯有留白才是最美。

处事分轻重,为人知进退,这是一个人的能力,更是一个人的教养。

闭嘴是一种修行

沉默是一种智慧网上流传着这样一段话:

和朋友之间,保持一杯水的距离;和亲戚之间,保持一碗汤的距离;和爱人之间,保持一张纸的距离。

越想越是至理名言。

《大学》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多一份沉静、心安,就多一份智慧和力量。

说到底,人生无非三件事:老天的事、他人的事和自己的事。

真正厉害的人都懂得,前两件事不是自己所能左右的,那就只管做好自己的事,改变自己能改变的,未经他人之事,勿轻易下判断。一个人在什么场合说什么样的话,最能看出底蕴和教养。 

这就是恰到好处的分寸感。

别人难堪时不去主动拆穿,合适的时候又给予恰当的提点。

这其中蕴含着一个人真实的善意和教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