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具的粗糙与精细,是水平高低的标尺

 一眼空间 2021-03-16

乒乓球是我们的国球,它能打到世界第一的水平,背后是有许多原因在支持着的,许多专家把它当做一个课题去研究,琢磨一下中国乒乓球队成功的经验,对于我们在其它行业里头争当第一,是会有很大帮助的。

乒乓球水平一般的人,对拍子没什么要求,有块木头板随便贴上一块胶皮就能玩了,可当你乒乓球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不要说世界冠军,就是一般的专业运动员甚至是在体校打过几年的业余选手,对拍子都会有很精细的要求。

光是球拍的底板就有上百种,有五层板,七层板,有粗把的,细把的,胶皮更是让人眼花缭乱,硬度、粘度、涩度......

什么样的胶皮和什么样的底板搭配最适合,学问就更大了。如果胶皮和底板的性能不匹配,强行把它们粘在一起,拍子就会产生一种戾气,球打出去的弧线不好,而这样的拍子注定和你无缘。

水平越高的选手对拍子的要求越精细,有时候甚至到了在外人看来似乎是矫情和变态的程度,为此,我在《小球大时代》一书里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叫《拍子的脾气》。

其实,不仅是乒乓球,所有行业的高手都有这样的感受,水平越高对工具要求就越精细。而工具越精细反过来也能更加提高你的水平。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是这个道理。

不要小瞧细分的力量,科学就是在无限的细分中才走到今天的。而人类正是因为他会使用工具,才从森林里走出来,而把当年比他凶猛许多的同类几乎斩尽杀绝。

公开鄙视精细的工具,只能说明你是一个外行而已。而工具的每一次细分,不仅会让我们进步,还会产生一些新的行业,而我们也能在这种细分当中,更精准地寻找到自己的天赋之所在。这样离成功是不是近了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