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281期 | 创业生涯不是戏

 一眼空间 2021-03-16

我在写《创业的基因》这本书的时候,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角色化太明显、戏剧性太强的创业者,成功的人往往比较少。

吴伯凡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公司的高管靠不靠谱,主要看有没有“两精”

一个是“杠精”,就是喜欢抬杠,不管你说什么,他都要找个理由反驳你,而且是南辕北辙。你说雪是白的,他马上理直气壮地说:煤球是黑的,你细一听这是不搭边的两码事,一点和他争论的兴趣都没有。

第二个精就是“戏精”。

他对自己喜欢的电影或者戏剧里边的角色入戏太深,总是生活在一种戏剧化的氛围中,总觉得自己是在参与一部宏伟的电影,有着惊心动魄的情节,经常会被自己所塑造出来的角色感动上一把,沉迷在一种虚幻的伟大之中。

我很多年前曾经给一个很著名的企业家做过秘书,他就沉迷在一种自我塑造出来的伟人角色当中,公司下属部门叫第几集团军,办公室叫办公厅,而他自己也是有意无意地在模仿着伟人的样子,你别说,有时候还真有几分像,后来他身陷囹圄,被判无期徒刑,后来又改判有期徒刑二十年,最近才刚刚出狱。

把自己角色化也是创业病的一种。

《精益创业》这本书中曾经这样写过:一些造梦行业不断向我们讲述各种各样的故事,但它只是个传说,我们听到的故事都是有选择性的,而且是事后诸葛亮。

最近有一部电视剧叫《创业时代》,这算得上是国内第一部描写创业的电视剧,在这部电视剧里悬念丛生、挫折跌出、冲突激烈,观众跟着主人公心潮澎湃,一起进入到激情燃烧的创业岁月。

其实,真正企业要做的事,电影和文学当中所描述的连百分之五都不到,剩余的百分之九十五都是艰苦细致的工作,就像我们常说的,开门之前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很乏味,没有太多的新鲜事,都是在那种反复摸索的总结中、在精益求精的重复中把一件一件事做好。

如果你自己掉到“戏精”里,整天在PPT上指点江山、挥斥方遒,那就和吸毒差不多,吸上两口飘飘欲仙,觉得自己一定可以横枪跃马、创业治国平天下,药劲儿一过又抑郁沮丧,这样生活在角色当中的创业者是注定不能成功的。

我在中关村的创业营里,经常看到这样的创业者,在PPT前面讲的天花乱坠,但他不能实战,一件事情一旦操作起来,准是按下葫芦起来瓢一塌糊涂,往往是开局不错,一到中盘就漏洞百出。

这种创业角色化、戏剧化的创业病,我觉得得上一次挺好,只是时间不宜过长。

我在这里写这样一篇文章,不是像其它的文章那样去讽刺挖苦有角色倾向的创业者,而是说要学会和自己喜欢的角色共舞。

这就像白日做梦一样,明明知道是梦,但是愿意做下去而去寻找一份梦中的快乐。

但心里要特别清楚,现实是残酷和冷漠的,你清醒着做梦并不可怕,梦可以造也可以追,但如果你意识不到这是梦想,而把梦想强行当成了现实生活,那你最好去做一个文学家和艺术家,而不要去创业。

在创业路上,我们要学会做双枪手,既能够在梦里扮演和消费一下自己喜欢的角色,又能够随时醒来脚踏实地把事情一件一件做扎实做好。

没有梦就少了情怀,没有情怀的人是不可爱的,但只有情怀不能实战,沉迷于清谈和自恋,同样也不可爱,而且你会失败得很惨。

都是些心里话和大家分享,今天送给大家的彩蛋是推荐我写的《创业的基因》这本书,那里有梦想,也有日子。

保持一份好心情的成本是很高的,经风祝您好心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