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396期 | 两个劝架的怎么打起来了

 一眼空间 2021-03-16

前两天坐地铁碰见一件新鲜事,两个劝架的打起来了。

事情是这样的。

一男一女大概有40多岁,听口音像南方人,为了占一个座位两个人吵了起来。

当时车上人不多,他俩吵的声音特别大,全车人都听得真真的。

如果是在往常,这种事情地铁上一般没人管,那天也不知道为什么爱管闲事的人都凑到了这节车厢上了。

先是一个50多岁的北京老爷们过来劝架,一边劝架一边责怪那个占座的男士,你是男的你跟一个女的抢什么座?

那男的说:明明是我坐下的,她偏偏往我身上坐。

这时旁边一个男士凑过来说:我明明看男同志先坐的,女同志楞挤上去的。

这话是一句跟一句,这两个劝架的吵了起来。吵着吵着就开始撕扯起来了。

这时候围观的人就多了,有劝架的,有起哄的,两个当事人倒是被冷落在一边。

一直到车到站以后,保安上来才彻底把这两个人拉住,问明事由以后,准备带他们下车解决问题,这时候才发现女当事人早没影了。

当事人都不在了,问题还怎么解决,就把他们劝走算了。

劝架的走了一部分,站台上还留着五六个人在站台上说今天碰见了新鲜事,两个劝架的打起来了。

看完这场架,我突然想起罗振宇老师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

撕逼也好,撕扯也罢,双方都觉得自己对,想让围观的人站在自己这一边,可实际情况呢,围观的人只是看戏,没有看法。

但从表面上看起来,围观者比当事人还着急怎么会没有看法呢?

其实他们的看法只是在借题发挥,真正关心的是围观者对他的看法。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每一个围观的人在那慷慨激昂,嘴是冲着当场说,眼睛可是瞄着四周围的人。

所以,不管现场的矛盾多激烈,底层逻辑都是表演。心理学上把它称之为“表演型人格”。

他们其实对事实本身并不关心。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剧本表演。当然只能选择对他们有利的剧本,而不会去管现场谁是谁非。

在这个场子表演完了,他们又会到下个场子再继续表演下去。

比如,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人,他们在别人认真说话的时候,他听都没听就从蹿过来插话,或者在几个人聊天中,他总是抢话头,他既感觉不到打断别人说话很不礼貌,同时抢过来的话题总是在说他自己,和当时的话题没关系,他就在那自己说开了。

这种人还不在少数,真是招人烦,可他自己还不知道。

明白了“表演型人格”这个道理,你就不会为旁观者不顾事实的叨逼叨而在意和烦恼了。

都是些心里话和大家分享,今天送给大家的彩蛋是推荐谭霈生写的《论戏剧性》,人生如戏,大家都在演,有的人演得好,有的人演的让人烦呐。

保持一份好心情的成本是很高的,经风祝您好心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