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398期 |怎样才是好医生

 一眼空间 2021-03-16

美国作家阿图·葛文德在《医生的精进》这本书中说:

一个好医生必须具有三个核心的特质:勤奋、正确和创新。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医生都要保持特有的认真和细致,面对复杂的病情,迅速的做出判断,并且尽可能地在第一时间施以治疗。

在读这本书当中,我脑子中第一个想起的人就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一位牙科医生。

他叫刘海山。

有一次,我陪一个朋友去他那里看牙,他在那敲敲打打地忙活,我坐在旁边看。

见他一会拿起电钻,一会又拿着镊子,眼前各种各样的工具奇奇怪怪。

他就坐在一把有轮子的椅子上移动旋转,像舞者在音乐中行走。

最引起我注意的还不是他娴熟的技术,而是他对病人有一种温暖和关爱, 这种关爱平常不容易看到。

他看到我那朋友有点紧张,就对她说:“不用紧张,一会就好了。想想你高兴的事,别往牙这想,你就不紧张了。你太紧张了,我手术也做不好。” 那口气活像幼儿园的老师在哄小孩。

在那种细声细语当中,会让人感到一种少有的安全和踏实。

那天的病人可真多,屋外走廊的椅子上坐得满满的。

我在旁边看一会都烦了,可他脸上却没有一点医生那种冰冷。

在他手术当中,还常有些病人不敲门就闯进来问这问那。

我看到有一位老太太,嘴里没几颗牙了,拿着一摞看病的单子,走进来大声地问:“刘大夫,我这颗牙怎么样了?”

连我这外行都觉得她问的没道理而且没有礼貌。

刘大夫一边目不转睛地做手术,一边在换手术器械的那几秒钟回答她的问题,脸上没有一丝丝不耐烦的表情。

他口才很好,几句话就能让病人听清楚,而且心满意自地走了。

一会又有人走进来,他还是耐心地解答,我注意到他目光就一直没有从手术台上离开过。

这样一位有爱心的医生引起了我的好奇心,趁着他做完一个手术后的那几分钟空闲,赶忙抓紧时间采访他一下。

“怎么样才是个好医生?”我问他。

刘大夫说:好医生不仅医术要好,而且要能够一切从病人的角度出发。医生的科研和教学任务很重,但治好病人的病是医生之本。

面对这些永远看不完的病人,我有时候也烦,但要学会控制。

对医生来说,这种控制力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也是一个好医生必备的修养。

他就那么淡淡的几句以后,又带上口罩回到手术台前看下一个病人了。

一面锦旗挂在他手术室不显眼的墙角上。

 美国作家戴维·布鲁克斯曾经写过一本书叫《第二座山》。

人生要爬两座山,第一座山就是我们常说的“为自己”。我们希望自己有钱,有知名度,有权力。

在对第一座山的攀登中,这些我们可能能找到。

第二座山是“为别人”,是你为了别人,为了某种理想和使命,宁愿失去一部分自我,并从中得到喜悦。

他们可能是你的家人,可能是你的宠物,可能是你的一份承诺,也可能是一种信念和情怀。

让你在为别人当中享受一种深刻而持久的喜悦。

这种喜悦不仅能让我们感到快乐,而且也能改变我们。

像刘大夫这样的医生,应该是在第二座山上的攀行者了。

马克思说:只有在崎岖小路上攀登不辞劳苦的人,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

可他没有说这崎岖的小路是在哪座山上。

我想这座山指的是第二座山。不然为什么马克思总说:无产阶级首先要解放全人类,最后才能解放自己。

都是些心里话和大家分享,今天送给大家的彩蛋是我拍到的一段刘大夫的工作视频。

人在忘我工作时的状态是最美的,美学上称之为“典型环境肖像”。

保持一份好心情的成本是很高的,经风祝您好心情。

人在忘我工作时的状态是最美的,美学上称之为“典型环境肖像”

一面锦旗挂在手术室并不显眼墙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