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有小孩的看过来,至关重要的三点

 小头巾 2021-03-16

关于孩子成长和教育的话题

引发了我新一轮的思考

我一再重申一个观点

孩子的教育小时候最重要

到了高中

外力所能起的作用

已经微乎其微了

亲爱的家长们

到了高中

就是检验您的教育成果的时候了

你的早期教育是合适还是不当

赤裸裸地暴露出来

这个时候

神仙也撼动不了一个孩子身上的坏习惯

那么在孩子小的时候怎么做合适呢

今天先聊以下三点:

(一)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好孩子的专注力

生活水平提高了

养孩子的难度也加大了

从小就有专职的陪护人员

甚至一个还不够

孩子的周围时刻不离开人

在此

我不想去评论这种现象的好与坏

只是担心

过犹不及

会过多的打扰了孩子的成长

人这个动物

不管多大还是多小

独处都非常宝贵的

过多的参与都是打扰和干涉

会阻碍了孩子健康成长

所以当一个婴儿

独自盯着一个地方饶有兴致地“审视思考”时

当一个孩子

独自全神贯注地摆弄玩具时

一个大一点的孩子

挥汗如雨大张旗鼓“干某一项工程”时

请不要打扰

请保持沉默

请在一边静静地等候

请放下自己的三八心

闭住你的三八嘴

孩子晚喝一会水没关系

晚吃一会饭也没关系

或者你干脆悄悄走开

让孩子独自待一会

你会发现孩子也会自由自在的自得其乐

这个时候

他的专注力在悄然疯狂成长

他的高质量的独自玩耍是专注力成长最肥沃的土壤

专注力一定是在专注的时候培养出来的

当一个孩子

离开人就魂不守舍地哭闹、不安

那只能说明

你的守护有点过当

让他养成了严重的依赖症

(二)  孩子的物欲不可过分滋长

我突然发觉

人的物欲是天生的

见到喜欢的东西

谁都想要

本性使然

你把一个不懂事的孩子领到超市

他见什么拿什么

这很正常

再大一点

见到喜欢的东西

一定要据为自有

家里有一百辆小汽车了

再见到

他还恋恋不舍

还是会向家长提出无理要求

怎么办?

考验家长的时候到了

是不分青红皂白统统满足

反正没有几个钱

又不是花不起

还是一开始不答应

孩子一闹

行了行了,烦不烦?

买买买

小孩子是最富有斗争经验的

一次赢了

他就抓住了大人的软筋

一哭二闹三上吊

屡试不爽

得寸进尺

贪得无厌是人性的劣根

你又岂能让一个孩子学会自治

一个从小物欲膨胀了的孩子

心就野了

心力也就涣散了

久而久之

心里装的杂事也就多了

不断膨胀的物欲绝对是意志力、注意力的第一把杀手

试想

一个上学后

爱跑小卖部的孩子

他的前途又能怎么样?

(三)  多带孩子亲近大自然

一个人的赤子之心越纯粹

人生的幸福感就越高

从赤子之心的泯灭开始

这个人就和大自然绝缘了

他也就再也无缘感受人类最美妙的一种生活体验了

别看一群一群的人去旅游

但不同的人

心灵的收获绝对不同

和大自然的拟合度绝对不同

那种人景合一

不知自己来至何方将去往何地

忘乎所以、飘飘欲仙的感觉

能涤荡所有尘世的风霜和雾霾

多领孩子

离开商业娱乐

去到公园里、野地里、田野里、农村、小河旁、山沟里、大山里、大海边

玩耍、逗留、居住、旅游、疯跑、挖蛐蛐斗蟋蟀、捉蚂蚁、看蚂蚁搬家

一个孩子和大自然的缔结越多

内心越纯净

对学业、对人生都大有裨益

记得我家孩子小时候

暑假的闲暇时光

我会骑上自行车

拖上他

再拿上几个瓶瓶罐罐

骑出县城

来到农田旁

一个浇地的小水沟

就够孩子玩耍、战斗、大战一个下午

我只是在旁边静静地看书

不理会也不去打扰

两不相扰

各自安好

头上蓝天白云

地上水流清澈

间或有干活的农人从旁经过

儿子忙的不亦乐乎、全神贯注

浑然忘却

对大自然的依赖将是他一生心灵的财富

大自然对人类心灵的建设、关爱、爱护、导航

宏大又丰沛

有一个干净、沉静、安静的心灵

看是和学业无关

却直接决定了学业的成功还是失败

学业

是孩子作为一个人

承担的第一份人生责任

先把人培养好了

他自然能独自担当学业的风雨

今天聊的这些

都是学龄前的事

“三岁看大八岁看老”

老祖宗的名言啊

会管的家长管孩子小时候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除不知

你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再天价的幼婴学校也不如智慧的父母

教育孩子是日常行为

教育一定会溶于日常生活中

将教育割裂在生活之外

那必将碰壁、失败的很惨

今天先聊到这儿

如果你觉得有价值

请推荐给你的朋友

请您关注小号,或许您会有收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