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墙内开花墙外香:Me.163S“彗星”教练机 让苏联触摸到火箭式飞机

 hawk26讲武堂 2021-03-16

梅塞施密特Me.163S“鹰(Habicht)”双座教练机,是在著名的Me.163“彗星(Kome)”火箭截击机的基础上研制出的改进型。



采用苏军标准涂装的Me.163S“鹰”教练机,机身编号为“白94”。

原本这种教练机是专为训练新手飞行员滑翔降落而设计的,但是最终该机并未在德军服役,因为当时战局已经非常紧张,德军只装备了Me.163B-1唯一一种战斗型。二战结束后,苏联缴获了一架Me.163S,并立刻对它进行了深入的测试,帮助他们了解“彗星”火箭动力截击机的飞行特性,并为苏联研制类似机型积累数据基础。可以说,Me.163S绝对是一款“墙(吃)内(里)开(扒)花(外)墙(纯)外(德)香(奸)”的机型。


Me.163S右侧机翼特写照片。

Me.163S“鹰”无疑帮助苏联工程师充分了解“彗星”火箭动力截击机,从而在苏联研制火箭飞机的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Me.163采用火箭发动机作为动力来源,因此速度和飞行特性与常规飞机有很大区别,如果驾驶这种新型飞机成为一个难题。即便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对这种飞机的操作也非常头疼。加之Me.163使用的火箭发动机工作时间很短,必须有类似的教练机来充当训练工具,否则非常影响其战斗力的发挥。


Me.163S在支架的辅助下,呈现飞行状态。后机轮和机身底部的滑橇处于收缩状态。

Me.163“彗星”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研制的著名飞机之一,尽管身为配备火箭发动机的世界第一款量产截击机,但确实存在许多缺陷,造成战果寥寥,自身损失却很严重的悲剧局面。很多事故其实来源于沃尔特(Walter)HWK 109-509火箭发动机,这种发动机经常出现故障,甚至发生爆炸。这样就让Me.163无法成为有效的武器,更不用说对付盟军强大的轰炸机群。



Me.163S在中央空气流体力学研究院某实验室内进行静态测试。

最初,Me.163“彗星”火箭截击机的研制目的就是攻击盟军的重型轰炸机,因此就需要极高的速度和爬升率,火箭发动机成为非常理想的选择。但是由于火箭发动机工作时间非常短,因此一旦脱离战斗,飞行员就必须驾驶Me.163“彗星”滑翔返回基地。


采用德军涂装的Me.163S“鹰”。

加之Me.163“彗星”采用的独特气动布局,驾驶方法与普通飞机有很大区别。德军抽调的战斗机飞行员在驾驶Me.163时,普遍存在滑翔着陆经验不足的问题。于是,1944年梅塞施密特的设计师提出,研制一款专门进行滑翔降落训练的“彗星”教练型,搭载一名学员和一名教员。


采用苏军涂装的Me.163S“鹰”,注意机身编号的样式并不准确。

新型教练机被命名为Me.163S“鹰”,与“彗星”不同的是,在前座驾驶舱后面增加一个教官座舱,位置比前舱要高,以获得更好的视野。这个设计非常先进,因为当时和以后很多的教练机上,学员与教员的座椅位置都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停放在地面的Me.163S,机腹的滑橇和后机轮均处于着陆位置。

除此之外,沃尔特(Walter)HWK 109-509火箭发动机被拆除,Me.163S“鹰”实际上就是一架没有动力的滑翔机,必须由另一架飞机进行拖曳才能起飞。另外一个有趣的设计就是,在教员座椅后面增设一个水箱,用来保持滑翔机的重心尽可能贴近实际的Me.163“彗星”。最初计划生产12架Me.163样机,但由于战局紧急,只完成了一架样机。


Me.163S的特写照片,注意学员座舱与教员座舱之间的空间。

这架唯一的Me.163S教练机很可能是在早期的Me.163B-1量产型的基础上,改装而成。由于缺乏有关Me.163S的资料,因此无法得知该机何时生产,以及在德军服役期间进行了何种测试。众所周知,这架Me.163S是苏联在二战中缴获的唯一该型飞机。1945年夏,这架Me.163S教练机与三架Me.163B-1截击机被一起运回苏联,并进行了彻底的研究和测试。


准备起飞的Me.163S教练机,滑橇安装了机轮,起飞后这对机轮会自动抛弃。

历史学家叶芬·戈登(Yefim Gordon)在其著作《苏联火箭战斗机——红星第30卷》中称,除了三架“彗星”之外,苏军还缴获了七架“鹰”教练机。但是,没有证据证明苏联还获得了另一架“鹰”,所以这个说法很令人怀疑。并且从目前公开的所有当时拍摄的资料照片中,以及研究档案和书籍中,都表明Me.163S只生产了一架。


目前,并没有照片显示两名苏联飞行员同时登上Me.163S进行试飞。

由于当时苏联对火箭动力飞机特别感兴趣,因此国防委员会特别发布了一项命令,要求对沃尔特HWK 109-509火箭发动机和Me.163“彗星”进行彻底研究,并专门搜救德国有关火箭推进技术的文件。三架苏军缴获的Me.163B-1(其中只有一架处于飞行状态)和唯一的Me.163S被送往飞行研究所(LII),瓦列里·P·契卡洛夫苏联空军研究所(GK NII VSS),中央空气流体力学研究院(TsAGI)进行各种测试。


“白94”俯拍照片,这种无尾飞机对于所有飞行员来说,都是一个挑战。

“彗星”和“鹰”在苏联进行了深入的测试,并进行了一些结构、静态力学和风洞测试。在最初的试飞期间,由于苏联飞行员和工程师不能确定沃尔特火箭发动机是否具备工作能力(当时的台架测试尚未完成,而且火箭发动机使用的两种燃料也是一个技术难题),因此“彗星”只能作为滑翔机进行飞行测试。为了彻底了解“彗星”的操控特性,“彗星”和“鹰”都在不同的高度进行了无数次滑行试飞。



图-2轰炸机牵引Me.163S“鹰”进行飞行时拍摄的照片,飞行员应该就是加拉杰。

图波列夫图-2轰炸机负责将“鹰”教练机牵引到试飞的高度,然后解脱牵引钢索,由飞行员进行操控,滑翔返回机场,并在跑道上着陆。由于这种飞机外形非常独特,因此得到了“鲤鱼”的绰号。负责驾驶Me.163S“鹰”教练机的飞行员是马克·拉扎列维奇·加拉杰(Mark Lazarevich Gallaj)。相对而言,苏联试飞员认为“鹰”更容易操纵。尚不清楚“鹰”进行了多少次试飞,但该机确实帮助了苏联飞行员熟悉并掌握“彗星”的操控特性。苏联对Me.163“彗星”的研究结束后,“鹰”的试飞就此结束。1946年,“鹰”被报废,似乎同时报废的还有其他的“彗星”。


在中央空气流体力学研究院进行风洞测试的Me.163S“鹰”,在特殊支架的帮助下,该机保持飞行状态。

如果Me.163S能够批量生产,并装备德国空军,那么这架飞机将成为训练德国飞行员的宝贵工具。对于大多数飞行员来说,驾驶“彗星”着陆是一个难题,在很多情况下会导致机毁人亡。如果飞行员经过“鹰”的训练,相关的事故数量肯定会减少很多。


Me.163S在中央空气流体力学研究院进行静态测试。

Me.163S“鹰”是一款半硬壳铝制双座教练滑翔机,从标准的Me.163B-1“彗星”火箭截击机改装而来。这样的改装意味着必须对机体进行重大的修改,沃尔特HWK 109-509火箭发动机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教员座舱。机身内的燃料箱全部注满水,以模拟燃油重量。同时在教员座舱后方增加一个水箱,用于模拟火箭发动机的重量,并调节该机的重量和重心。


在中央空气流体力学研究院进行静态测试的Me.163S,这次测试卸下了后机轮,并打开了机腹滑橇。

Me.163S“鹰”没有装备任何武器,因此无法进行相关的训练内容。在学员座舱与教员座舱之间有一小段透明舱盖覆盖的空间,大概是为了两人进行交流而预留的。由于没有关于该机的德文资料,而俄文档案更少,因此“鹰”与“彗星”的其他差异不得而知。“鹰”的详细数据尚不清楚,但从理论上讲,应该与标准的Me.163B-1“彗星”相同,当然,重量、重心、空气阻力系数可能存在差异。

等待投降的纳粹德军He.162喷气式战斗机

美军测试Me.262战斗机 纳粹标记都不敢去掉

图说:前掠翼飞机的先驱Ju.287 二战后远赴苏联 异国他乡开花结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