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智能大棚?与传统的温室大棚相比"智"在何处

 智能温室 2021-03-16

一句很直白的话,建造温室大棚就是为了能给作物提供一个适宜生长的生存空间,温室大棚在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现代农业设施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基础设施。文章由广源温室张经理整理编辑,专注温室工程技术,服务现代农业。如有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搭载物联网技术的温室大棚也在日益向着智能化、网络化、精准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告别传统的粗放型种植模式。



 

通俗点来讲温室大棚的智能温室系统就是通过温、光、水、肥、气、视、电、管、线、槽、架等各种传感器对温室大棚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原创无线传输,并使用智能决策系统控制参数,实现温室大棚内部温度等参数的自动调节,根据作物的生长特性及时调整,以满足不同作物生长需求,完美实现温室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那么什么样的温室大棚最适合采用温室大棚智能化管理呢?继续听我娓娓道来。目前,温室大棚小规模种植模式正在逐步被大规模集体种植模式所取代,大规模农业种植中,控制温室恒温环境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满足了作物的生长环境需求,使其不受风吹日晒、季节、环境、病虫害等影响,可实现一年多季的生产,大大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这就是大棚乱了四季,种瓜果蔬菜完全不用在考虑季节,想种便种,并且在营养、口感方面也毫不逊色其他季节。虽然说现在每年的温室大棚数量逐年都在迅猛增加,但对于智能化、信息化程度还是依然较低,主要还是依赖传统的人工模式,定期查看温室大棚环境数据,根据以往农业生产经验手动调节光线、温度、湿度以及灌溉施肥。导致的问题就是管理成本更高、生产效率低、浪费资源等诸多因素。



近年来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也逐渐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智能算法将会给智能温室系统带来更快的发展,能够极大提高系统的准确度和灵敏度。未来的温室农业生产发展方向是智能化,网络化和精准化:



 

(1)自动控制:作物生长对种植环境的要求各不一样,生长速度又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温室大棚可以通过设备自动监测十几个甚至更多的种植环境并自动控制温室设备达到改变温室环境的目的;



(2)节能:利用太阳能集热板收集热量满足温室对热能的需求,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满足温室大棚设备工作需要的电量;



 

(3)智能灌溉:根据温室作物的生长环境智能灌溉,均匀施肥,区域控制灌溉等,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的营养成分;



 

(4)智能采摘机器人:自动识别和采摘成熟的作物,减少人力的投入,提高采摘效率;



 

(5)产地溯源:将每个能够溯源的芯片绑定到植物上,用户在购买产品的时候,能够直接用手机扫码之后就能看到产品生长过程和采摘之后的信息,让消费者放心购买。



 

智能温室的智能化不仅仅只体现在这些方面,智慧农业在我国还有相当长远的路要走,想要实现多地域的智慧农业应该先做好各地智能温室的试点工作,才能吸引大多数农业者投身于智慧农业、对智慧农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