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30第三十章医风医德杏林典范 养生理论医界先河
2021-03-16 | 阅:  转:  |  分享 
  
30第三十章医风医德杏林典范养生理论医界先河《备急千金要方》不仅总结了唐代以前医学成就,更对医风医德做出了明确的规范。孙思邈指出:大医习业
,精益求精,凡是要想成为一个高尚医术精湛的名医,必须熟悉《黄帝内经.素问》、《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黄帝针经》、《明堂流注》等医
学经典著作,以及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全身表里的穴位等人体生理特征;以及《神农本草经》、《药对》等药物学专著;以及张仲景、
王叔和、靳邵等历代著名医药家,还有精通阴阳学说、禄命学说、诸家相法;以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占卜法等。通过对这些精研熟习,才能
成为一个医术精湛的名医的基础。如果不经由这样的学习,就会像没有眼睛的人在黑夜里行走,动辄因治疗失误而导致病人死亡。孙思邈指出:医者
治病,不能只为富人医疾,更要给贫人治病,对两者都要秉着救死扶伤的总原则,同至亲予以救治。据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备急千金要方卷序言中
说:“大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侧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
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
于爱命,人畜一也,损彼益已,物情同患,况于人乎?”、“夫杀生求生,去生更远”、“吾今此方,所以一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只如鸡
卵一物,以其混沌未分,必有大段要急之处,不得已隐忍而用之。能不用者,斯为大哲亦所不及也。”孙思邈还指出:医者不唯金钱是图,不能名利
唯上,也不能在业内抬高自己而贬低别人。据《备急千金要方卷》序中记载:“夫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不皎不昧。省病
诊疾,至意深心……。……人行阳德,人会报之;人行阴恶,鬼神害之。寻此二途,阴阳报施岂诬也哉。所以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
作救苦之心,于冥运道中,自感多福者耳。又不得以彼富贵,处以珍贵之药,令彼难求,自炫功能,谅非忠恕之道。志存救济,故亦曲碎论之,学者
不可耻言之鄙俚也。”孙思邈还强调:医者医术高明,更要保持谦虚谨慎,不能炫耀自己,抵毁别人。据《备急千金要》方卷序中记载:“夫为医之
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
此医人之膏肓也。”孙思邈还强调:疾病繁多细审深研,《备急千金方》曰:“夫天布五行以植万类,人禀五常以为五脏;经络腑输,阴阳
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易》曰:“非天之至赜,其熟能与于此?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循旧,省病问疾,
各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跌阳,三步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
,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固亦难矣。此皆医之深戒,病者可不谨以察之,而自防虑也。”孙思邈又指出:细察药性,用药谨慎,
用药大江南北应当分明。大凡用药都须与其生长环境相适宜,江南岭外之地暑热多湿,人的肌肤脆薄,腠理开疏,用药宜轻少;长江以北的地方,土
地刚硬干燥,那里的人皮肤坚硬,腠理闭塞,用药容当宜重宜多。无论南北,现在有些年轻身体强壮的人,主避风雨与湿而触犯禁忌,使精液暴竭,
虽然患的是小病,也不可轻视和轻易使用猛药下泻的方法,一旦下利太过严重,使其精液枯竭,就会导致气血壅滞卧床不起,动辄须经年累月才能痊
愈。《备急千金要方》首次在医学界提出养生概念,首次总结养生理论。养生,通过各种方法颐养https://baike.baidu.co
m/item/%E7%94%9F%E5%91%BD/1417生命、增强https://baike.baidu.com/item/%
E4%BD%93%E8%B4%A8/2370635体质、预防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6
%BE%E7%97%85疾病,从而达到https://baike.baidu.com/item/%E5%BB%B6%E5%B9%B
4%E7%9B%8A%E5%AF%BF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养,即https://baike.baidu.com/item/%E
8%B0%83%E5%85%BB调养、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F%9D%E5%85%B
B保养、补养之意;生,即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4%9F%E5%91%BD/1417生
命、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4%9F%E5%AD%98/82420生存、https:/
/baike.baidu.com/item/%E7%94%9F%E9%95%BF/9655991生长之意。《备急千金要方》强调“
阴阳调和”认为大自然有四时五行,寒暑交替,万物交替有其变化的规律。人体和自然界同是一理。人体生理有五脏六腑,呼吸吐纳,也有其自身的
规律。如果阴阳失调,就会导致疾病。和自然界一样调节和把握阴阳平衡,是健康长寿的根本。《备急千金要方》还强调养生之本是“自慎自畏”,
强调“自慎”,就是自我谨慎调节、防损、益寿,以达到与大自然、五行阴阳合一,即“天人合一”的境界,人不必借助药石,自然能够健康长寿。
孙氏指出:”天有盈虚,人有屯亏,不自慎不能济也。故养性必先知自慎也,慎以畏为本。故士无畏,则简仁义;农无畏,则情稼穡;工无畏,则慢
规矩;....知此则人事毕矣!”。孙氏又提出人的健康,人的安危在于“自慎”,可见“自慎”对每个人的重要性,“畏”能使人生虑,精辟地
从主观意识修养方面,强调一个“慎”字,从客观规律方面,强调一个“畏”字。这就要求人们要慎重、认真对待身体和人生,为人处事。决不能主
观自负,不顾客观条件和规律,随心所欲。《备急千金要方》既注重药疗,又重视饮食调理,保护人们健康无病,延年益寿。孙思邈在《千金要方》
卷二十六食治中指出:“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药性刚烈,犹若御兵;兵之猛暴,岂容妄发?发
用乖宜,损伤处众,药之投疾,殃滥亦然。”“凡常饮食,每令节俭,若贪味多餐,临盘大饱,食讫,觉腹中彭亨短气……。”在饮食调理方面,孙
氏主张合理调配五味,因人制宜、定时定量;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身体状况择食补益脏气,并且强调食品卫生。孙氏在《备急千金要方》中,首先
论述了饮食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安身之本,必须于食,救疾之道,惟在于药。”孙氏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说:饮食的首要一条就是要“节饮食
”,他说“以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则难消也。常欲令饱中饥,饥中饱耳。盖饱则伤肺,饥则伤气,咸则伤筋
,酢则伤骨。故每学淡食,食当熟嚼,使米脂入腹,勿使酒脂入肠。人之当食,须去烦恼。如食五味,必不得暴嗔,多令人神惊,夜梦飞扬;每食不
用重肉,喜生百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及少菹菜,并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陈臭物;勿饮浊酒,食面使塞气孔;勿食生肉伤胃,一切肉惟须煮
烂,停冷食之,食毕当漱口数过,令人牙齿不败、口香;热食讫,以冷酢浆漱口者,令人口气常臭,作匿齿病。又诸热食咸物后,不得饮冷酢浆水,
喜失声成尸咽。凡热食汗出,勿当风,发痉头痛,令人目涩多睡。每食讫,以手摩面及腹,令津液通流。食毕当行步踌躇,计使中数里来,行毕使人
以粉摩腹上数百遍,则食易消,大益人,令人能饮食,无百病,然后有所修为为快也。饱食即卧,乃生百病,不消成积聚;饱食仰卧,成气痞,作头风。触寒来者,寒未解食热食,成刺风。人不得夜食。”还提倡淡食“每食不用重肉,欲顽固重肉,则喜生百病。常须少渴酒宜吃肉,每顿适当多食饭。”并对戒生冷食物、戒陈腐变质食品进行了详细论述。对食后卫生,孙氏提出食后漱口,防止牙病。还主张“每食讫,以手摩面及腹,令津液通流。”“食毕当步行踌躇”等。
献花(0)
+1
(本文系龙山红歌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