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心理学之144:语言暴力猛于虎,孩子的无形杀手!/社会角色

 新用户74122060 2021-03-16
                社会角色理论

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它是对特定地位的个体行为的期待,是社会群体得以形成的基础。

角色理论是按照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与身份,解释个体行为并研究其中的规律。

角色期待:每个人在社会关系系统中,处于一定的角色地位。周围的人,也总是按照社会角色的一般模式,对他的态度个行为提出各种合乎身份的要求并寄予期望。

角色采择:人们按照别人的期望,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和与塑造自己。

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如果偏离了角色期待,就可能引起周围人的异议或反对。

这时,人们就会观察或想象,依据别人对自己的表情、态度等,出现“镜像自我”,即把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当做镜子,来认识自己的形象,从而形成自我概念。

角色失调:个体在角色扮演中产生矛盾、障碍,甚至遭遇失效。


           今日精选案例分析

一味地贬低自己的孩子,并与别家孩子相比较,进而进行人身攻击,长期生活在这种语言暴力环境中,很多孩子都有轻生的念头。为此付出生命代价的案例比比皆是。

上海17岁少年因为和同学发生矛盾,又受到母亲批评性语言的伤害,他毅然决然地从桥上纵身跃下,以此彻底摆脱语言暴力的侵扰。

母亲丧子之痛无以言表,但中国式教育对孩子心理的伤害程度可见一斑。

“你太令我失望了”,这句全盘否定的话语,摧毁了不知多少孩子的自尊和自信,这种带有人格否定的暴力语言,不知将多少孩子推向了危险的境地,甚至造成千古遗恨。

网上一条点赞极高的评论,有些父母的嘴坏到你难以想象,不是内心足够强大,真的活不到长大。

孩子对误解、批评和贬低等负面语言暴力的承受能力,真的不是成人想象的那么强大。

因为他们的经历简单,思想单纯,抗挫折和调适能力差,一句暴力性语言,就可能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看起来懂事的孩子,只是习惯了语言暴力的侵扰,习惯了充满误解的看法,但再懂事的孩子,还是个孩子们。

长期听话顺从、善于委屈求全的孩子,成年后多缺乏主动性,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多会听从他人为自己安排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不要试图为孩子安排好一切,也不要期望孩子尽早成熟。很多做出极端事件或有过激想法的孩子,都是长期情绪积累的结果。

孩子觉得好才是真的好,许多父母都是怀着一颗善良无此的爱心,把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强加给孩子,却很少关心孩子真正需要什么。

遇事内归因的中国式教育,又是一大误区。同学之间发生纠纷和矛盾,家长不管三七二十一,对孩子就是一顿指责和批评教育。

当孩子受了欺负和委屈时,非常需要家长的安慰、理解和支持,如果一味责怪会使孩子感到很失望,甚至绝望!

初为人母,初为人子,都是第一次,都没有经验。但不要只重视孩子的学习和身体,更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求和心灵成长。

很多孩子对父母的语言暴力深恶痛绝,他们说,我妈那张嘴臭的可怕,都被她说的怀疑人生。我小学初中差点死在父母的手里,现在研究生了,很少和他们主动通电话。我母亲是一个暴躁冲动不讲公理的人,打骂侮辱是家常便饭。你别为我好了,求求你了。

这些发自孩子内心深处的呐喊,又有多少父母能够耐心聆听。千万不要等到语言暴力造成严重后果时,才猛然意识到曾经的伤害和被伤害。有时候能够弥补,很多时候连弥补的机会都不会给你。

语言暴力猛于虎,常常杀人于无形。
对孩子鼓励、表扬和支持的教育内容,是绝对不能少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