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学点心理学之155:出家人8年救助收养母子500余人,违法收养如何评判!/印象形成

 新用户74122060 2021-03-16
                印象形成

印象:存留于认知主体头脑中的认知客体的形象。

印象形成:个体首次接触新的社会情景境时,总是按照个体以往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等,明确它对个体的意义,以使个体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

            印象形成的过程

印象形成的线索 :人的自然特征,如性别、种族和外表等。人的心理特征,如智力、行为和人际关系等。

印象形成的维度:评价(好与坏),力量(强与弱),活动(积极与消极)等。

中心品质:影响整个印象形成和组织的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特征。如热情与冷漠具有中心品质的特征,对热情的人,印象较好。


             今日精选案例分析

江苏的道禄和尚,出家八年,先后救助收养500余名妇女和孩子。最大46岁,最小16岁,尚有未婚学生。

他出家前,与近亲的妻子结婚,但迟迟不敢要孩子。一次看到《金刚经》,感悟因果有缘,便在佛前许愿:如果生下健康的孩子,五十岁后皈依佛门,清心修行,弘扬佛法,为孩子培福。

经十月怀胎,顺利产下健康活泼的孩子。后因妻子感情出轨,35岁即离婚出家。

他在超度活动中,发现10个超度牌中,有9个都是堕胎的母亲,为孩子祈求超度。

七年前,他救助了一位超度后要去堕胎的孕妇,并了解到堕胎的母亲大多都是情非得已。

佛家认为堕胎就是害人性命,于是他就在网上公布了联系方式,并承诺,凡是意外怀孕又不愿堕胎的孕妇,都可以到他这里来,接受救助。

最多半年内,有70余名孕妇上门求助,她们每个人身上都背负着难以言表的故事。

他将自己的俗家别墅贡献出来,收容救助这些孕妇和孩子。

随着救助的妇女和孩子越来越多,外界难免有闲言碎语,最后寺院迫于舆论压力,让他自行迁单它处。

2014年来到厦门的万善寺,继续自己的救助收养活动。后因母亲和孩子无法遵守清规戒律,他被开除僧籍,逐出僧团。

他仍痴心不改,继续救助。自己出资用于承担她们的路费、医疗费、生活费等。

将孩子留给他的妈妈,都会签一份全权委托书,承诺自己主动要求帮助收养照顾孩子至18岁,18周岁必须相认,由孩子决定未来去向。

每年妈妈可以看孩子两次,如有能力随时可以将孩子接回去。如有意外或死亡,不予追究责任。

孕妇生产时,他多次在父亲一栏签下名字。很多母亲都同意让孩子随师父出家。但他说,等孩子长大后,如果愿意学佛出家也可以。

孩子们都管他叫爸爸,他也确实起到了父亲的作用。

2016年以来,越来越多的信徒开始捐赠善款。有人问他,这件事会做多久,他说会做一辈子,或许十年、二十年后,会有孩子接替他的位置。

道禄和尚的做法,将几百条生命重新拉回了人间,使他们有了感受世界的机会,也让我们看到了大爱,可谓功德无量。

然而,他的行为本身,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一,收留和收养如此众多的妇女和儿童,其合法性存在很多问题。

二,孩子的户口、身份及教育等,存在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大部分孩子成为出家人肯定不是好的结果。

三,将母亲对孩子的抚养和教育义务,交给一个出家人,并且要等到年满18岁才去相认,其行为明显违法,严重侵犯了儿童的合法权益。

四,孩子的父亲有赡养孩子的法定义务,母亲单方面剥夺了父子的许多合法权益。

五,母亲有权利选择生还是不生,但没有权利决定孩子18年的生活轨迹,也没有权利剥夺孩子父亲的各种合法权益。

六,收养和教育这些孩子,国家由民政部门统一安排管理,是一种国家责任。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和成长都是比较有利的。

七,道禄和尚既没有收养和收留这些母子的能力,也没有相应的资质、权利和义务。

八,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九,孕妇和孩子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科学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时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真想长期为社会奉献大爱,必须和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取得相应的许可,合情合理合法科学地进行经营管理。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对这些特殊孩子的一生负责,才能真正将这份大爱,长期持久的传递下去,并做为一份事业发扬光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