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学点心理学之442:60岁以上老人全部被放弃治疗,医生是否有这个权利。/行为治疗

 新用户74122060 2021-03-16
                  塑造法

选择强化刺激:治疗对象做出正确的举动,训练人员马上要提供强化刺激,刺激量要适度。

对各个连续的趋近行为实施差别强化:从初始行为开始,要对每一个行为过程加以强化,直到确保该行为能够出现。

然后强化下一个步骤的行为,而对前一个步骤的行为则停止强化。

按照合适的速度完成塑造各步骤:每一个步骤的趋近行为,都是下一个步骤的铺垫。

一旦作用对象掌握了一个步骤的趋近行为,就要马上进入下一个步骤。

对某一步骤强化的过多,会造成下一个步骤的困难。

要特别注意,塑造作用使用不好,可能会培养出新的问题行为。

              
                   今日精选案例分析

截止今日零时,全球确诊病例803672,死亡38753例。境外输入771例。

随着境外新型肺炎全球大爆发,确诊人数超过80万,很多国家已经发生严重的医疗挤兑。

尤其是危重症患者的救命设备呼吸机更是短缺,致使很多急需抢救的患者无法救治。

拔掉60岁以上老人的呼吸机,把生存的机会,留给年轻人,这是西班牙等国面对新型肺炎采取的艰难选择。

由于药物、医疗设备和医务人员的缺乏,很多国家已经或准备实行战时分诊原则。也就是说,要主动放弃高龄病人、危重病人和多种基础病患者。

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医院,限制60岁以上老人使用呼吸机的数量。

在重灾区的意大利等国,有些医院已经放弃60岁以上老人的治疗,不再给他们戴呼吸机,让他们自行延续生命。

让老年人放弃生存的机会,把生的希望让给年轻人。这种选择性治疗,是战时状态的残酷选择。

遗憾的是,有些国外的很多年轻人认为,病毒只是对老年人有危害,对年轻人没有太大的威胁。

他们照样在隔离期外出聚会,逛夜店,出门不戴口罩等。甚至有人认为,即使被感染,也一定不有会生命危险。

这些年轻人可能没有意识到,正是他们的不作为,才引起了疫情的大爆发。进而使许多原本有救的老年人,被迫放弃使用能够救命的呼吸机。

老年人甚至主动把生的希望,主动给了年轻人。但生命都是平等的,没有什么理所当然。年轻人在疫期的不作为,所导致的严重后果,真的不应该让老年人买单。

毕竟年龄不一个人生命价值的唯一标准。

我国在疫情初期,及时出台政策,对新型肺炎患者免费治疗。只要条件许可,不放弃任何一个人,不放过任何救治机会。

真正做到了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极大优越性。正所谓,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往往是残酷的,当感染的危重患者达到一定临界值时,任何国家都会做出类似的无奈选择。

感谢中国政府和相关专家对疫情的掌控力和国民的高度自律性,感谢湖北武汉人民做出的牺牲,感谢全国战斗在第一线的医务人员等所有人员。

放弃对病人的治疗,医生是没有权利的。当国家宣布进入战时状态,医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综合全面考量病人的疾病状况,可以做出继续还是放弃治疗的决定。

把年龄作为是否放弃治疗的唯一标准,显然是不妥当的。只有对病情作出全面科学的衡量以后再做决定,才是科学理性的选择。

愿疫情早日结束,社会恢复正常秩序,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