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一年(637年)十一月,武则天年十四岁时,唐太宗听说她仪容举止美,召她入宫,封为五品才人,赐号“武媚”,后世讹称武媚娘。《资治通鉴》上记载“故荆州都督武士彠女年十四,上闻其美,召入宫。。。” 唐代的妃子通常在官吏家属范围内选拔,选中即为妃子,有官品级别。这和后来明清时代不同,明清时代选中称为秀女,算是预备妃子,皇帝宠幸了给封号才能成为妃子。 武则天做了12年唐太宗的妃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驾崩,武则天依唐后宫之例,和部分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入长安感业寺为尼。 问题来了,武则天进宫12年,一直到出家为尼,竟然一直是才人封号,这是因为什么呢?
古代嫔妃制度古代中国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皇帝的嫔妃制也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皇后是正妻,下面是妾,又仿照官员制度分了等级。在民间传说中,经常说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或者说三千粉黛。 按照唐朝制度,皇后以下,以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为四夫人。以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为九嫔。正二品。婕妤,正三品;美人,正四品;才人,正五品;各九员,曰二十七世妇。宝林,正六品;御女,正七品;采女,正八品;各二十七员,曰八十一御妻。简单说就是四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其中四夫人、九嫔算是上等,二十七世妇中等,八十一御妻下等。 按照这个制度算下来皇帝共有120多个妃子,实际上皇上的嫔妃通常不满员,有的皇帝可能只有几个妃子,像光绪皇帝才一后两妃子。 雍正皇帝妃子多一些,除了两任皇后,共计6个嫔妃,其他的都是中等,下等宫人。
唐太宗的后宫唐太宗虽然没有沉迷于女色,不过身边的后妃也不少,除长孙皇后外,留下名字的妃子就有14人之多。玄武门政变后,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的妻妾都被李世民纳为妃子。唐太宗的妃子如下:
韦昭容以上嫔妃共9人,这9人多数生有子女,其中有几个是别人妻子被李世民抢来,属于原本身份比较高的。萧美人以下5人,都无子,生蒋王李恽的王氏属于特例,可能历史记载有误或者别的特殊原因。
12年没有升迁的原因武则天进宫就封为才人,12年没有升迁,有些意外。和她同时进宫的徐惠刚开始也是才人,后来就升为充容(正二品),成为九嫔,死后追封贤妃。看起来武则天运气有些背,不过分析起来也属于正常,归纳原因如下:
3.古制度母以子贵,历代只要能为皇帝生下儿女,通常都会封为嫔妃。唐代除了四夫人九嫔妃这些地位高的妃子,其他伺候皇帝的宫人都住在掖庭巷。掖庭巷里有很多四合院,院里又分了很多房间,每个女官住一间,这里是女官和宫人们的公寓。 才人以下的宫人住小套间,只有1,2个宫女和太监伺候,居住环境不大。一旦怀孕就可以提高封号,自己拥有独立的院子,几十个宫女太监服侍,以方便养育皇帝的子女。 然而到了晚年,唐太宗觉得自己已经有10多个儿子,尤其长孙皇后给他生了3个嫡子,没有必要再生太多皇子,因此严命:凡是应皇上宠召陪宿的宫人,不论等级高低,一律要事先做好避孕措施。这样一来,武则天没有怀孕机会,无法借生子提高地位。
唐高宗时代唐太宗病重时,太子李治日夜守在身边,因而和服侍皇帝的武才人长期相处而熟悉。一次偶然机会,李治去如厕,武才人趁机捧着洗手用的金盆跟随伺候,两人发生了关系。 唐高宗在太宗周年忌日入感业寺进香之时,又与武则天相遇,重新和好。到第二年唐高宗的孝服已满,武则天便再度入宫,入宫前武则天已怀孕了,入宫后生下儿子李弘。很快就被拜为二品昭仪。 以后武则天有先后击败萧淑妃和王皇后,3,5年内实现了从才人到皇后的火箭式上升。这一过程中,武则天连生了4子2女,肚子争气,也起了关键作用。
唐太宗,唐高宗和武则天三个皇上合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