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人的独家记忆,怀念曾经的早市儿,这是一段难舍的老北京情结

 新用户92579116 2021-03-17

回忆老北京早市儿

在民间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要想了解北京这座城市,就得去逛逛北京人经常逛的市场,比方说琉璃厂带着北京的文艺气息,前门的大栅栏透着老北京商业的韵味

而北京土著小时候最爱逛的当属早市儿无疑,那会儿记得被老家儿拉着,穿行在板儿车之间,买的都是带着露珠的新鲜蔬菜,人来人往,特别热闹,而在小孩儿眼里,早市儿的空气当中,永远都会弥漫着各种老北京小吃混杂的香味儿

不到一平方米的小摊儿上,摆满了北京孩子喜欢的玩意儿,可惜的是随着变迁,早市儿早已淡出了北京人的视野,不过关于早市儿的记忆,北京人永远都忘不掉

不知道老北京还记得以前的早市儿什么样儿吗?比方说崇文区花市,小市口的一条大胡同,全都是买衣服什么的,那会儿花市这儿都是平房,地下摆地摊儿,就在花市大街上,什么都有,比方说做衣服的,卖小吃的,五花八门

崇文门外的花市大街,因为明朝时出售各种逼真的画纸,绢花而闻名,虽然买卖在近代消失了,但花市的名字留了下来,也成为110103崇文人唯一的念想儿,而早市儿永远都跟着热闹的买卖街区走,因为人多的地方一定有早市的存在

光是崇文区花市大街方圆五公里就有好几处早市儿,不少老北京人原来是上崇文龙潭湖夕照寺那,因为那边都有早市儿一趟街,小市口那一趟街,其次还有龙潭湖,白桥,火桥,羊市口,多着呢,那会儿的自由市场遍地都是

先秦到宋代之前,历朝都城施行坊市制,买卖地点和营业时间都受到严格管制,而到了北宋中期,沿街售卖的摊贩多了,买卖的时间也延伸到了凌晨和深夜,这才有了早市和夜市的繁荣,不过百年前,北京的早市都鬼鬼祟祟的,它还有一名字,叫'晓市’破晓的晓

而崇文区天坛北边至今还有东晓市大街,不过除了日用百货的还有一些特殊的买卖,大清王朝落没了,王公贵族穷的只剩下老祖宗留下的那点宝贝了,为了脸面,宅门少爷都会摸着黑儿偷摸在晓市上卖点瓷器玉器

这也让晓市有了另一个外号,北京人都称之为'鬼市儿’然而民间的晓市或者鬼市儿,在20世纪50年代,随着供销社和副食店的遍布也随即消失了,北京人慢慢习惯了拿着粮票,副食票儿在副食店和商场里买全日常用的柴米油盐

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东晓市再次热闹了,改革开放初期,北京人渴望更加丰富的副食调剂生活,而京郊的农民则盼着自个儿家养的鸡蛋换点粮票,由于东晓市临近永定门城外的农民每天早上挑着担子进城,当代的早市在这里萌芽了

八九十年代,老北京早市儿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了北京城市的各个繁华路段,大的整条街,小的三五摊儿,五六点开市,十点多渐渐散去,成了北京人最便利的采购渠道,90年代成为北京清晨标志的早市如今却慢慢淡出北京人的视野

2016年,隆福寺早市闭市,引发了老北京人的回忆狂潮,搬家了的,多年不逛的老北京人又都回来了,当时还把这条大街堵了个水泄不通,民国时期,隆福寺的庙会,是北京城最热闹的地方,而改革开放之后,热闹的早市也成了隆福寺的标志之一

可人们也难以回避早市儿的缺点,马路上比较随意,练摊儿也不规范,不过老北京人回忆的是早市带来的情怀, 曾经的早市都五六点钟开始,其实这个时间是有道理的

因为不少老北京人逛早市儿图的就是一个'早’说白了也就早晨有时间,毕竟中午回去还得做饭,归置家里,下午还得接送孙子,孙女

而超市过去开门时间几乎都在九点左右,不过现如今北京的中型超市差不多都是24小时营业了,这种超市不仅24小时营业,还能不出门儿就买菜,说白了就是跟外卖一个道理

甭看早市儿的主要顾客都是老北京的大爷大妈,但老辈人现在玩儿手机比年轻人都溜儿,确实是让不少大爷大妈省去了搬运的烦恼

北京早市的形态越来越多,蔬菜水果也是五花八门,早市儿的商贩们卖的就是个新鲜,除此之外,早市儿还有一个吸引人的地方,那就是亲民的物价,甚至还能砍价儿,能不能砍下来那就得看您的本事儿了

总之,对于老北京人来说逛早市儿不仅仅是为了买东西,还是遛弯儿过程当中与街坊聊天喝茶,这就是北京人生活的一种方式,图的就是一份惬意,要不怎么说无论北京城怎么变,北京人都不会变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