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四十八战:挟天子令诸侯(1)西去的孙郎

 卡图洛夫斯基 2021-03-17

195年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个东南,一个西北,可以说是为三国鼎立奠定了最终的框架。

这个框架,就是孙家总领江东,曹操一统北方。

没有东南这件事的发生,三国不会出现,袁术有可能不会早早败亡,曹操极大可能会有生之年最终统一天下。

没有西北这件事的发生,曹操有可能最终不会统一北方,三国的这段历史不知最终会走成个什么样子。

这两件事,就是这么重要。

东南这件事,是孙策过江。

西北这件事,是李郭内乱。

最开始看起来都不起眼,但谁也没有想到最终会演变成为关键性的大事件。

先来看东南,小霸王出山。

罗贯中先生在创作时给孙策的外号叫做“小霸王”。

这个外号的历史场景还原,很显功力。

虽说是越往后这个词越不值钱,比如“霸王”这个称号在《水浒传》里叫什么小霸王周通,排名第87。

但在东汉末年时,这个词还是有着强大含义和威慑力的。

哪个土匪山贼甭管多嘚瑟,也是没人敢称自己是“霸王”的。

这个词语,有着专属的意味,直到孙策的出现。

“小霸王”的名号,表达了世人对孙策的一种高度认同。

比较巧,上一次被称作“霸王”名号的那个人,也出自江东这片土地,也是个少年英雄。

图片

四百年前的那个千古神将。

孙策并不长的一生,也让人们看到了这种无坚不摧的力量。

历史中,你要是细细发掘,会发现出很多对称之美。

之前我们说了很多的对称,今天的对称在于会生儿子的能耐爹。

孙坚和司马懿,这两位能耐爸爸分别生出了串联三国头尾的四个能耐儿子。

当然,这两个爹也很有意思。

一个是明抢,一个是暗夺,着实对称。

孙坚这只猛虎意外殒命后,孙家按理说即将走下历史舞台。

没办法,汉末这个舞台牛人太多了,而且你家老爷子死的时候很多地盘都已经被分割完毕了,大大小小的军阀都已经圈好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你说还能有你家啥事呢?

不过有的家族是历史中的少数。

别说天下还在大乱,就是大乱都结束了又能怎样,该窃国照样能窃国。

架不住人家老子能忍,儿子英雄,甚至到了孙子辈时,依然厉害。

像司马家就三代人最终吃掉了魏家天下。

孙家的故事,远没有落幕,孙坚不但自己英勇无敌,还生下了两个特长迥异的儿子。

这两个儿子,最终从两个角度,完成了各自的历史任务。

大儿子孙策,带着孙家的剩余部曲打下了江东。

比他大炮轰一切却啥也没落着的爹要强得多。

虽然说孙策的对手并不算多强劲,但他的功业是大部分建立在袁术为顶头上司的时期。

袁术的名声臭,他爹的名声更臭,孙策就是头戴这两顶美丽光环进入江东的。

有点类似于今天三爷兵入韩国。

图片

这种茅坑里扔炸弹的舆论效果带来了巨大的征伐压力,但最终孙策仍然靠着微薄的本钱打下了一份基业。

更重要的是,他的家族最终从汉末大洪流中巩固住了这份家业,让曹操最终有生之年饮恨硬生生的降低了历史排名。

对于一个不到20岁的年轻人来讲,着实不简单。

要知道他老爹孙坚虽然杵天杵地,打北讨南,可唯独没在江东干过啥。

20岁小伙子改变历史的故事,继霍去病后,时隔300年,再度上演。

图片

孙策是孙坚长子,当年孙坚打黄巾时留家人在寿春,仅仅十多岁的孙少爷就已经在寿春广交名士了,这份少年老成就非常罕见。

小大人孙策在交朋友时吸引了另一个小大人,有一个人听说了孙策的名声,专程前来拜访,二人一见如故,互敬其才。

这个人,叫做周瑜。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城人,祖上世代高官,累任尚书令,从祖父周景和其子周忠都干到了太尉,堪称庐江的顶级士族。

周景牛到啥份上呢?

他干豫州刺史时征辟的汝南陈蕃,颍川李膺、荀绲、杜密这帮党锢之祸里的主角都是他的从事。

周瑜的父亲周异,官至洛阳令。

周瑜出生的那年,是灵帝年间的公元175年。

史载周瑜他爹在灵帝年间非常活跃,所以从年份来看,周瑜大概率出生在洛阳。

然后呢,按照汉朝的,不对,按照中国的官场规则,长官生孩子,下属们应该过去吃顿饭,送送礼。

那一年的洛阳北都尉是20岁的曹操。

所以呢,当时的官场愤青曹操小同志很可能去过领导家里,看着襁褓中的小周瑜,然后虚伪的对这个三十三年后一把大火差点烧死他的小娃娃说,这孩子长的真特么可爱。

周瑜自幼就展现出了极强的个人天分,小小年纪被家族中基本断定为下一代的接班人,然后小大人周瑜遇到了小大人孙策后两人颤栗了。

这不就是我异父异母的亲兄弟吗!

这两个人后来关系好到了什么程度呢?

孙策后来应周瑜之邀,搬家到了周瑜的老家舒县,周瑜让出了自己家的一座大宅给孙策,两人还升堂拜母,正式结为了兄弟。(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英雄惜英雄,决定东南走向的江东双璧在青春期就完成了深入的交心与沟通。

这对于孙策来讲属于这辈子最伟大的投资。

他兄弟周瑜不仅在他最较劲的时候雪中送炭的送来了及时支援,更在他死后成为他孙家的定海神针。

但是,对于周瑜来讲,这个决定难说对错。

从成分来讲,他家累世尚书令,祖、叔都当过三公,你跟孙坚的儿子拜什么兄弟嘛!

也许周瑜要是青春期过后再遇到孙坚,很可能就不会再跟他搞什么结拜了。

孙策也大概率入不了江东。

没错,大概率。

但是历史很神奇,总会有些偶然性的因素打翻时代的调色板,让本该无法拼凑在一起的资源,风云际会的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图片

191年,孙坚打黄祖时被流箭意外干掉,当年孙策虚岁17。

堂兄孙贲率领着孙坚的部曲回到了袁术那,继承了孙坚的豫州刺史职位,然后护送孙坚遗体返回了老家江东,葬在了曲阿(今丹阳市),孙策开始为老爹守孝。

193年,孙策守孝完毕,举家渡江迁居江都。(长江北,属徐州广陵)

小年轻的孙策到了江都后,引起了当地老大陶谦的深深忌惮。

孙策在徐州南大门不仅让陶谦非常不舒服,而且陶谦还有很强烈的感觉,孙策的这个半大小子将来很有可能打乱他在扬州的布局。

事实也证明,陶谦的眼光是没错的。

年少的孙策在江都拜见了名士张纮,强烈的表现出了要继承老爹遗志干一番事业的想法,他对张纮说:“我虽小,但有点志气,想先从袁术那里要回我爹的余兵,然后去丹阳投靠我舅舅吴景,收合流散兵源,东据吴郡会稽,报仇雪恨为朝廷外藩,您觉得咋样?

吴景原来跟孙坚,孙坚死后,他随袁术退到九江,后来奉袁术命过长江打跑了原丹江太守周昕(曹操金主会稽周家),占据了丹阳郡。

张纮说我没啥见识,不知道。

孙策死活求半天,张纮最终为孙策说出了属于他的“江东对”:你如果能栖身丹阳,召集吴郡、会稽兵马,那么,荆扬二州自可扫平,报仇雪恨也指日可待,到时你的功业超乎你想象。(若投丹杨,收兵吴会,则荆、扬可一,雠敌可报。据长江,奋威德,诛除群秽,匡辅汉室,功业侔於桓、文,岂徒外藩而已哉?)

孙策听完兴奋了,觉得张纮说的真好。

张纮和孙策都将方向看到了江东这片土地。

这是他孙策的用武之地。

不过江东有六郡,为什么张纮和孙策选择了丹阳、吴郡、会稽这江东三郡呢?

大有讲究。

扬州六郡分别是九江,庐江,丹阳,吴,会稽,豫章这六郡。

长江以北是九江,庐江两郡,长江以南是剩下四郡。

图片

为啥张纮把江南的豫章郡给甩出来了呢?

又穷又跟荆州接壤,山地还多,非用武之地。

江北为啥也没戏呢?

因为此时的九江郡在袁术手中,还是你名义上的老大,庐江也属四战之地,而且主人陆康是江东众望所归,所以你的最终方向,是江东三郡。

图片

有长江天险,有吴越之富,有丹阳之兵。

但是,他和袁绍一样,袁绍听了沮授的话也没听最关键的后面那句,孙策听张纮说江东后就兴奋了,最关键的那句话也没听进去。

人家张纮是就为了印证你的想法是对的吗?

并不是。

张纮是告诉你,别去袁术那要你爹那兵啦!迅速去丹阳投靠你舅,利用你爹的名头招丹阳兵去统一江东!别跟袁术再有啥瓜葛!

和孙策的谈话中,张纮最后又嘱咐了一句:现在世间纷乱多难,要是想功成名就,与你的兄弟们迅速过江发展,切记切记!(方今世乱多难,若功成事立,当与同好俱南济也)

此时聊天的地点是江都,西边是寿春,南面是丹阳!

图片

张纮最后又告诉孙策一遍,南下速去丹阳,千万别找袁术!

曹操最后能混出来,很大程度上是他听别人说话能听全了,他有很多奇葩想法,但总能被秘书们拉回来。

请教别人是听取不同格局后的思维推演为我所用,而不是通过别人的话去印证自己的想法给自己自娱自乐的加油打气。

孙策从张纮那出来后就决定马上开始行动,将家小托付给了张纮,扭头赶赴寿春去见袁术,去实现自己的规划。

孙策的这次弃南向西,最终决定了他的人生结局。

他此一去,再回来的时候,时机,大势,舆论,全都变了!

19岁的孙策到了寿春开始对袁老大哭诉,请老大开恩,将父亲旧部拨给他去报仇,袁术没理这茬,说:“我封你舅舅吴景为丹阳太守,丹阳出精兵,你可去丹阳招兵买马。”

孙策无奈东奔到了丹阳,但在丹阳很不顺利,数次遇险,被山贼祖郎偷袭差点死在他手里,仅召募了数百人回到寿春。 

袁术看到了孙坚差点死在山贼手里才仅仅募兵了几百人,于是认为孙策没有多大能耐,将孙坚部曲中的一小部分千余人还给了孙策。(术以坚馀兵千馀人还策)

为啥说千余人是一小部分?

因为后来他跟太史慈曾经这么说的:“你老板刘繇怪我打庐江,这么说可不厚道,我爹有数千部曲在袁术那,我想混出来才去袁术那里委屈求全,求了半天才给了我千余人,却令我攻庐江,当时我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刘牧往责吾为袁氏攻庐江,其意颇猥,理恕不足。何者?先君于下兵数干余人,尽在公路许。孤志在立事,不得不屈意于公路,求索故兵,再往才得千余入耳。仍令孤攻庐江,尔时事势,不得不为行)

孙策最终就因为了这千余人的部曲,和袁术扯上了很难再撕开的关系。

但疑问又来了,孙坚的余众仅仅就还数千人吗?当年孙大炮满世界打的时候是数万人的!

孙家军的主力此时在丹阳。

吴景武力把周昕打出了丹阳,领孙坚余众的孙贲又由豫州刺史转为了丹阳都尉,孙家的大部分势力都已经被这两人带到了丹阳。

孙策此时虽然领回了孙家的千余人,但是,这是找别人家要回你家东西那么简单吗?

这些部曲吃的用的全是袁术提供,说是你孙家的旧部,但你真的能一走了之吗?你舅舅和你哥哥名义上还受我指挥呢!

他孙策也被袁术控制了。

离他那个去江东发展的目标有些遥远。

194年,孙策迎来了第一次出征,打庐江。

起因是袁术要打徐州,向庐江太守陆康要三万斛军粮,陆康不给,于是派孙策去打陆康。

孙策当年曾去拜访过陆康,但并不被当回事,人家连面都不见,孙策一直怀恨在心,所以这回动力十足。

你孙策的最优解是啥呢?

是迅速找个茬回丹阳,聚集你孙家的所有力量,利用你爹的名头开发丹阳,然后收兵吴、会,随后撇清跟袁术的关系。

你去打陆康干啥呢?

张纮跟你咋说的呢?为啥不让你去江北呢?

因为九江的袁术你没法惹,庐江的根本不能惹!

陆康是啥人呢?

吴郡高门,年少入仕,以义烈称,高举茂才,历任武陵、桂阳、乐安三郡,所在百姓心归。

灵帝最祸祸人满世界敛钱盖铜人的时候,陆康上书灵帝,最后的结尾来了句:“岂有聚夺民物,以营无用之铜人;捐舍圣戒,自蹈亡王之法哉!”

翻译下就是:你个大傻X等着亡国吧!

老陆气的已经不想活了,照惯例这就要被搞死,最后是刘岱帮着救下来的!(刘岱侍御史刘岱典考其事,岱为表陈解释,免归田里。复征拜议郎)

就是那个被黄巾杀的兖州刺史刘岱,记住老陆家和老刘家这关系哈。

后来天下开始大乱,庐江贼黄穰等与江夏蛮连结了十余万人,朝廷拜陆康为庐江太守去救火。

陆康到任后赏罚分明,带领庐江郡兵击破了这十余万贼匪,余党投降全都回去当良民了。

后来献帝被拐到了长安,陆康想尽了办法穿越重重火线去带着贡品支援朝廷,被加为“忠义将军”!

这个陆康是忠君、义烈、能打、百姓拥护、奔着世人楷模去的的士族高端出品。

你孙家因为你爹孙坚满世界杀高官的原因本来名头就臭,你咋能去打这个陆康!

他爹35不明白的事,别指望19岁的儿子能琢磨明白。

名义上是袁术派的,但惜字如金的《三国志》中非常明确的写着那句话:“策昔曾诣康,康不见,使主簿接之。策尝衔恨”

人家陆康是已经六十多的大宗师了,不见你个十多岁的孩子能有啥错呢?人家派主簿接待了啊!你是啥人啊必须老前辈亲自出面呢?

但孙策那却产生了想法:好!糟老头子你拿我不当回事是吧!你等着的!回来我非弄死你不可!

平心而论,到底谁对谁错?

他和他爹是真像。

袁术对孙策画饼说:“之前我想让你当九江太守的,但错用了陈纪,我经常后悔,这次你要是拿下陆康,庐江就是你的了。”

孙策带兵来了庐江后发现,他这生涯第一战的艰苦程度远超他的想象。

图片

陆康跟袁术闹掰了以后开始内修战备,他手下的所有官员兵卒在知道陆康有难后全部放弃休假趁夜攀城墙入城帮助陆康守城。(康固守,吏士有先受休假者,皆遁伏还赴,暮夜缘城而入)

孙策根本打不动,只能困守围城战。

然后很有意思的问题就出来了。

孙策打庐江,围了庐江城好几重,打算彻底困死陆康。(遣其将孙策攻康,围城数重)

孙策此时不就有他家余部那千余兵和从丹阳带来那几百人吗?

怎么可能把庐江围了好几重呢?他哪来的这么多人呢?

是袁术增派的兵吗?

有可能,但明天我们会有更好的解释。

这仗自194年整整打到了195年,这二年,袁绍在河北神功大成,曹操在兖州鏖死吕布,刘备从徐州代替陶谦,他孙策则在啃一个啃不动的庐江。

庐江受敌二年后城陷,一个月后,七十岁的陆康发病而死,陆氏宗族百余人,死者近半。

陆康有一个幸存的从孙,叫做陆议。

后来种种原因,陆议被改名了。

这个名字因何而改不得而知,但从改完后的名字能看出来陆议的种种心酸与忍耐。

这个孙家的世仇,在26年后名动天下。

他改后的名字,叫做陆逊。

庐江拿下后到了兑现承诺时,袁术又玩阴的了,让老部下刘勋去当了庐江太守。

孙策两年白干,从老流氓那吃了哑巴亏。

孙策不光鸡飞蛋打,他这次打庐江还产生了巨大的连锁反应。

扬州刺史刘繇隔着大江感到了巨大的恐惧和愤怒。

这个刘繇,是刘岱的弟弟。

他哥哥,当年救的陆康!

他孙家在丹阳的地盘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