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谁?西游仙道第一师父非他莫属,菩提祖师最高排第二 西游世界中,要想修成仙道,“不枉生世界之中,”得以“久注天人之内”,首先要有一个师父来指引、教导,无师自通自悟成仙的天才,《西游记》中是没有的。 读《西游记》,我们都知道孙悟空的授业恩师是菩提祖师,而猪八戒和沙僧的师父虽然一直没有露脸也没有提名,但也确实是存在的。师兄弟三人明面上的能耐高低很明了了,但是他们的师父相比较,谁的水平更高一筹呢? 我们先来看看孙悟空的拜师修仙过程。 孙悟空的拜师过程原著中交代得很详细。 当初孙悟空在花果山为王,忽然想到“韶华不为少年留”,青春易老、猴生苦短,现在的快乐逍遥不过过眼烟云,终有一天却会年老血衰归入阎王地府,到时候还不知道轮回成什么惨样,于是在通背猿猴的指引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灵台方寸山,拜在了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门下。 孙悟空在菩提祖师门下呆了十年,修成了仙体,学会了七十二变和筋斗云,自以为达成所愿,所以半途回到花果山,继续过上了美猴王的幸福生活。 再来看看猪八戒的拜师修仙过程。 猪八戒拜师修道的过程来自于八戒自述,原著中第十九回和第九十四回中都有记载。 大约八戒不知哪辈子修来的福祸(《老子》五十八章: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修仙之前托生于富贵人家,深受家人宠溺,被当一头小猪养着混天熬日,以至于贪闲爱懒以吃睡为乐,大概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也没上过私塾的样子,所以“一生混沌,乱性迷心。未识天高地厚,难明海阔山遥”。 所谓“缘,妙不可言!”孙悟空和沙僧倒都是明白人,知道主动修仙道,结果都费掉了几辈子的阴德才找到师父。而我们这位二师兄偏偏在家喝着小酒唱着歌,一位不知哪里冒出来的无聊大仙脑筋一抽就主动找上门来了。 这位不知名的大仙应该熟读兵书战策,而且是个精通心理学的大教育家,起码很懂怎么跟人交流,所以只用了三言两语就把“自小生来心性拙”的老猪说开了窍: “半句话,解开业网;两三言,劈破灾门。当时省悟,立地投师。” 二师兄这一开窍可不得了,自从得师父传“九转大还丹”,那是心无旁骛,一鼓作气就修到了“三花聚顶”、“五气朝元”的地步。这也许跟他从小心性单纯以致心无杂念有关吧。至于酒后调戏蟾宫嫦娥,再到成为猪悟能后向黎山老母吹嘘自己“我幼年间,也曾学得个熬战之法”之类,那大概是成为天蓬元帅之后的变化了。 不管怎样,猪八戒拜师修道,直接就修到“行满飞升,得超天府”,然后深得玉帝器重,按修炼品级赏了天蓬元帅之职。 最后看沙悟净的拜师修仙过程。 沙僧拜师修道的过程也是来自于他的自述,原著中第二十三回和第九十四回中都有记载。 沙僧本来也是一介凡夫俗子,但是自小生得精壮又豪横,喜欢舞刀弄棒、好勇斗狠,很是过了一段仗剑江湖的潇洒游侠生活。 应该是因为交游广泛、阅历丰富,就被他知道了还有修仙一途正道,所以开始留心、虔诚寻师访道,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得遇真仙。 “因此才得遇真人,引开大道金光亮。先将婴儿姹女收,后把木母金公放。” “因此虔诚,得逢仙侣。养就孩儿,配缘姹女。” 这两段自述,很让人怀疑指引沙僧修道的师父是位女仙,并且这之间还发生了许多事情,但因与本文无关,暂时我们把关注点放在“师父”这一层关系上,其他的另作讨论。 从这过程来看,沙僧除了没有自己的地盘,前期的成长和寻师修道过程倒跟美猴王有很多相似之处。 总之,沙僧在师父的指点下,一番用功后,也是直接达到了“功满三千,合和四相”的地步。然后不甘心一身道行埋没,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沙僧主动上天自荐(超天界,拜玄穹),被玉帝封为卷帘大将。 为什么沙僧自从进了取经团队后再没了当年的豪气、变得木讷寡言了呢?这或许跟他成了卷帘大将后每天陪伴在玉帝左右,不敢随便与人交流、性情变得深沉有关,也或者是应了那句话:“人狠话不多。” 由此我们来分别从几个方面做一下对比,到底师兄第三人的师父哪一个水平更高一些。 从徒弟修行品阶上来看,三位师父大概旗鼓相当。 如果孙悟空在学会七十二变和筋斗云之后不那么毛糙、继续从师修炼,也可能会直接修成正果、成就不差于八戒和沙僧。但他修道半途而废,以致结果无从比较,所以就不用多说了。 那么猪八戒跟沙僧比起来呢?猪八戒修仙功德圆满是被接上天庭然后敕封天蓬元帅的,这也是老猪一直最得意的经历。但是沙僧虽然“功满三千”时没有闹成猪八戒那样的大阵仗(可解释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现实中有例可循),只能上天自荐被封了个卷帘大将,这却也不容小觑。 元帅一职貌似比大将要高出一品,但是这卷帘大将却是玉帝身边的近臣,应该相当于侍卫、秘书之类角色,虽然品阶不高,但是绝对是玉帝赏识信任的人才能担任,所以实际地位不一定比天蓬元帅低。 从徒弟技能法力高低来看,三位师父也难分上下。 有人可能要说了,师兄第三人中,以孙悟空本事最大,当然是菩提祖师最高了。其实那样说很片面。 孙悟空在灵台方寸山学到了什么?主要的就是修仙大道和七十二变、筋斗云。 修仙一道,修成仙体是基本功,但距离圆满、正果还差得远。所以孙悟空修成仙体后半途而废,还是太乙散仙、妖仙之流,而猪八戒、沙僧都是一鼓作气修成天仙。能成为天仙,自然也早就能够“通法性,会根源,注神体”了。这一点,悟空三兄弟不分伯仲。 说起七十二变,菩提祖师当初教授孙悟空的时候是让他来躲三灾用的。而这“三灾利害”是每个修仙之人每五百年必经的劫难,躲不过便会前功尽弃。躲三灾的法子有天罡数三十六变和地煞数七十二变之分,都是修仙之人必修功课。天罡和地煞之变各有千秋,难说高低,所以菩提祖师让孙悟空自己选择。孙悟空贪多,选了地煞七十二变,但是猪八戒也会天罡三十六变,至于沙僧,虽然一直没有施展的机会,肯定也是会一门的。 再说筋斗云。腾云驾雾的本事几乎是个妖怪都会,何况是悟空八戒沙和尚。菩提祖师教孙悟空筋斗云的时候说“神仙朝游北海暮苍梧,”也就是说,成了神仙不会腾云驾雾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祖师又说: “凡诸仙腾云,皆跌足而起,你却不是这般。我才见你去,连扯方才跳上。我今只就你这个势,传你个筋斗云罢。” 孙悟空所以能学成筋斗云,是因为他自体的特殊性,但是这筋斗云虽然功能强大(跑得快),却有一个致命缺陷。原著第四十二回中,孙悟空曾因此不好意思在观音前面翻筋斗。 “弟子不敢在菩萨面前施展。若驾筋斗云啊,掀露身体,恐菩萨怪我不敬。” 可以说,这筋斗云只对于孙悟空合适,翻来翻去挺顺溜,但却不雅观。神仙嘛,总要有一个神仙的样子,因此筋斗云不为其他神仙所取。也所以孙悟空学会了筋斗云,他的师兄弟们却没有羡慕的,还取笑他。 “悟空造化!若会这个法儿,与人家当铺兵,送文书,递报单,不管那里都寻了饭吃。” 八戒和沙僧的师父传授给他们的是一般神仙通用的腾云驾雾本领,虽然没有教他们筋斗云,但是未必不会。 至于孙悟空一些特殊技能,原著有说:“原来人得仙体,出神变化无方。”孙悟空也自己说:“我如今一窍通,百窍通,(些许乱七八糟的法术)我也会弄。”孙悟空修成仙体之后,有用没用的(当然原著中没说他哪些技能没用)自悟了很多杂七杂八的技能,包括隐身遁身、起法摄法,尤其是那大分身普会身法等等很牛逼的独门技能。猪八戒、沙和尚在修仙体过程中是否也有很多自悟技能不得而知,这是个人天赋,跟师父教育无关,不能作为师父的评价标准。 战斗力方面,孙悟空的超强体力和战斗力也是源于自己特殊体质和悟性,同样不能作为师父的评判标准。 从教育角度来看,猪八戒的师父更高数筹。 论起天资来,得道之前的孙悟空和沙僧都属于骨骼清奇、天赋异禀的练武奇才,而猪八戒却是一个十足废材。并且悟空和沙僧本身是自己开窍、主动要寻师修道的,这样做师父的教导起来应该是事半功倍的,再加上他两人的先天条件,按说都应该有更大的成就才说的过去。 但是结果呢?孙悟空被教成了妖仙(徒弟会半途而废,师父做得绝对失败),沙僧虽然最后也“三千功满,”但以他的天赋和迫切的求学心性,最终结果却丝毫不比猪八戒强,不过是一个被封卷帘大将,一个被封天蓬元帅。 三言两语把一个痴傻懒散的老猪点化开窍,然后教育成仙界大才,得到朝廷(天庭)重用授以天蓬元帅的要职,猪八戒的师父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能耐,比起菩提和沙僧的师父来,强出不是几条街那么远! 所以,西游仙道师父排名,猪八戒的师父若是第二,没有人敢坐第一把交椅,菩提祖师也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