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发现秦朝的口簧,专家将其复原,竟吹奏出了这种声音

 历史解密坊 2021-03-17

在陕西省神木县皇城台附近,考古专家们发现了一处重要的古代遗址。在遗址之内,他们还找到了一件古老的口簧,经过复原之后,居然发出了特殊的声音。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在陕西省神木县高家堡镇附近,一座名为“石峁遗址”的古遗迹重现于世。石峁遗址以皇城台为中心,其内、外共有两重石砌城垣结构,城外还有数座线性分布的“哨所”类建筑遗迹,构成了城垣特殊的警戒系统。根据调查发现,该遗址整体占地面积约为400万平方米以上,其中8万平方米为宫殿、池苑,其周边堑山砌筑护坡石墙,垂直达70米的方向上具有层梯结构,类似于古埃及的阶梯金字塔,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智慧。

陕西考古研究院专家透露,此次在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的考察工作收获颇丰,不仅完成了皇城台大台基南护墙清理,而且也发现了70余件精美的石雕,为皇城台在石峁遗址内的核心地位奠定了物质基础。

石峁遗址中究竟出土了哪些重要的文物呢?包括陶、骨、石、玉、铜等各类标本4万余件,其中还有一部分纺织品和漆皮残片。毫无疑问,当时的人们依然处于石器时代,眼前的遗物多半都是皇城台在使用期间的生活垃圾。可以想象,当时皇城台附近居民的生活极其富足,并且应该拥有先进的生产力,否则不会堆起一座如此巨大的“垃圾场”,毕竟在当时的条件下,加工一件生产工具是十分耗时费力的。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发掘过程中,考古专家们还找到20余件特殊的乐器——口簧。

口簧是什么?口弦又称口弦琴、口蔑、口簧、响篾、吹篾或弹篾。口簧的历史非常悠久、造型样式也多种多样,并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有出现,该乐器既可以独奏、齐奏、合奏,又可以为歌舞伴奏,是古代人民业余时间演奏的重要的乐器之一。在我国各类典籍文献中,也曾有过对口簧的记载,明代《南诏野史》中提到“男吹芦笙,女弹口琴”,清代《滇南虞衡志》中则是极为详细地记载了“口琴”的形成和制作,而唐、宋时期的“铁叶簧”等拔簧乐器,其实也是口簧的前身。

皇城台遗址出土的口簧,全部由兽骨材料制成,考古专家们为了能够对其彻底研究,便组成工作组对口簧进行了复原。复原的工作说起来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却极为困难,一件小小的口簧,甚至会让数十位专家加班至深夜。当古老的口簧被复制完毕后,他们特意请来陕西省音乐学院的教授,对这种乐器进行演奏。教授演奏口簧琴时,先是将它的一部分衔在口中,然后拨动另一端的簧片,使簧片振动发声,并且在口腔内共鸣产生乐音。 在场之人都聆听了这一场口簧弹奏会,它不时发出的duang-duang声十分古怪,甚至与现代人的音乐审美观不符,但它们毕竟都是秦朝的口簧,其声音具有古老的历史,是几千年前祖先醉心聆听的声音。

口簧发展至今,已然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但在数千年的改良中,它的声音已经完全融入到现代音乐世界中。古老的口簧再次响起,它并不是苍老的垂吟,而是远古的呼唤,更是对未来的期待与向往。时代在发展,社会也在不断进步,口簧的不断优化也昭示着人类发展的进程。尊重历史是好事,但不能成为阻挡前进的枷锁,任何事物都需要不断发展,而非拘泥不前与墨守成规。

千年之前口簧的发现,不仅可以复原古代祖先的生活,复现口簧乐器的最初模样以及声音演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它可以让我们听到最古老幽微的声音,想一想,这的确是一件神奇的事。

参考资料:《口簧的前世今生》 陕西考古出版社出版 王易才著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