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3年前,那个“千里背母求学”的孝子现状曝光:人为什么要善良,这是最好的答案!

 亮哥eoim8x8y62 2021-03-17

我开通视频号啦!

👇

作者 | 有书曾小鱼

来源 | 有书(ID:youshucc)

这世上,有人住在高楼,有人活在阴沟。

住高楼的人不一定全都很高贵,安富尊荣的人也并不一定都值得所有人尊敬;

而恰恰有很多生活在阴沟里的人,他们用所拥有的信仰和善念,不仅拯救了自己,也照亮了一隅人间,给更多更苦难的人带去光明和希望。

他们,才更加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永远敬仰。

图片


1



在望谟县实验高中的操场上,学校副校长正在给学生们做演讲。

20年前的他一定不会想到,那个曾经被命运碾压过的少年,如今活成了无数人心中的光。

他的名字叫刘秀祥,1988年出生于贵州望谟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四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受到打击患上了间歇性精神失常,生活不能自理。

哥哥姐姐们先后离家出走,生活的重担落在了年仅十岁的刘秀祥身上。

为了维持生计,他每天捡垃圾,挖药材,回到家种田挑水砍柴,还要帮母亲洗衣梳头做饭。

命运给予的苦难,并没有将他击垮,反而在他心中埋下一颗信念的种子:

“我要读书,要改变命运。”

从老家到县城,他带着母亲踏上了漫漫求学路。

他住过用稻草搭的棚子、四面通风的闲置猪舍,他捡废品、打零工,超负荷工作18个小时……

图片
刘秀祥和母亲

2008年,拼尽全力和命运抗争的刘秀祥,终于考取了山东临沂师范学院。

他带着母亲北上报道,孝子刘秀祥“千里背母求学”的动人事迹才得以被媒体曝光。

大学毕业后,北京的一家公司开出了年薪55万的待遇,这足以让刘秀祥和母亲过上安逸的生活。

可刘秀祥拒绝了,他说:
“我们接受高等教育的目标,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让家乡摆脱贫困。”
他毅然决然放弃了高薪工作,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他要把这份信念和希望带给大山里的孩子。

为了点燃孩子心中的梦想,唤醒村民“觉得读书有用”的认知,8年来,刘秀祥跑遍了望谟县的每个乡镇“劝学家访”,足足骑坏了8辆摩托车,先后把50多名学生从工地拉回了课堂。

他自掏腰包,资助学生,钱不够的时候就四处找别人借,通过他直接间接资助的学生有2700多人,资助费用达290多万元。

2020年高考,望谟县本科上线率从5年前的12.26%提升至63.44%。
他带的班级,从不足300分的成绩,到最终全班47人全部考上本科大学。

图片
刘秀祥在给学生们演讲
正如刘秀祥说的:
“一个人活着,不应该让人同情、可怜,应该让人可亲、可佩、可敬。”

他不仅拯救了自己,也把希望带到了望谟县的每一寸土地,撑起了千千万万学子的未来;

他用自己执着的信念,把本来烂透了的人生,活成了意义非凡。

刘秀祥说:“我希望大家忘记2012年之前的我,记住2012年之后的我。”

忘记他艰难的过去,而记住那个孩子,没有迷茫,也不曾倒下。

当命运以痛吻你,你要怎么做?

刘秀祥给了我们一个精彩的答案。
“天亮前,是最黑暗的时候,其实过了那一秒,下一刻你就会看到黎明的曙光。”

也许你会觉得前路黯淡,一眼望不到边际。

但心怀善念和希望的人,永远经得起任何风暴。

因为,我们终会绝处逢生,成为我们想成为的人。


2



我始终相信,人生的路是靠一种叫做信念的东西铺就的。

信念可以产生无穷的力量,是逆境之中的勇气,更是能传递出去的善意。
有这样一个人,他不仅成就了自己的梦,也成为了无数同行、学子心中的“守梦人”。

他就是被称为北大保安高考第一人的张俊成。

1976年,他出生于山西长治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中兄弟姐妹7个,仅靠几亩薄田度日。

吃不饱饭是常态,实在饿得不行,就去山上采摘一些小野梨勉强果腹,然后又跑去田里干活。

从小活在贫穷和自卑里的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将来一定要走出大山,绝不再过这种被庸常和苦难腌透了的生活。

张俊成是家中唯一念到初中的孩子,可最终还是因为没钱交伙食费被迫辍学打工。

一次偶然,他得到了去北京当保安的机会,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分配到北大西门站岗。

尝到了奋斗的甜头,他当保安的日子也不曾懈怠,他总是站得笔直,业务考核也是次次满分。

图片
张俊成在北大西门站岗

他以为这就是他人生的“天花板”了,没想到一次打击彻底击垮了他的“骄傲”。

一次,几个外籍人士想进入北大校园,因为沟通不畅被拦阻在外,老外齐刷刷冲他倒竖大拇指。

他觉得自己被侮辱了,又愤怒又羞愧,他觉得不能给北大丢人。

于是,他淘来了几本英语书,一有时间就背单词,晚上坐岗时就大声地念。

“奇怪”的发音,引起了北大西语系曹燕教授的注意,被他的好学深深地打动。

她帮着张俊成办理了两张免费听课证,从此开启了他在北大边站岗边求学的日子。

随之,越来越多的教授关注到他,帮助他,他也必须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他说:“我见过任何一个时间点的北大。

就这样,3年的时间,他先后拿到了北大英语与法律两个专业的大专文凭。

受他的感染,北京大学保安队有几百人纷纷考学,创下了“北大学霸保安队”的美誉。

1999年,张俊成放弃了优厚的待遇,回到了家乡长治,成为了一名普通又不普通的老师。

二十多年来,他帮助了数以千计的农村孩子,冲出被大山围抱的世界,找到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性,一如当年的自己一样。

图片
张俊成在学校操场

在被问到为何这样选择时,他说:
“我回来,是想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比起北大老师对我这个小保安的照顾、施恩,我真的太渺小。

老师看似很小的举动,成就了我的人生。我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知识改变命运。

所以我必须将北大这样的教育理念传递给更多的人。”
他带过的学生,也深受他的影响,很多人成为驻守在大山里的一名教师,反哺家乡,传递着这份信念和善意。

学生们亲切地称他为“爹”,家里大事小情都找他,他自掏腰包,尽心尽力帮助孩子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坚守20余年的张俊成,成为了大山里孩子们的精神支柱,人生的榜样。

我们如沧海一粟,无法掀起洪流。

我们亦如一束光,只需要照亮一个角落就足够。

什么是不平凡,就是把一件善良的小事,坚持下去,做到极致。


3



这世上,有的人可以为了利益不择手段,有的人可以为了善良的信念奉献一生。

生命的意义从来在于个人的选择,而有些人的选择却改变了别人一生的命运。

“如果我是一条小溪,就要流向沙漠,去滋润一片绿洲。”

这句话出自丽江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一位坚守滇西贫困山区40余年的教师。

她用自己执着的信念,改变了1600多名山区女孩的命运,也为人间筑起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1974年,17岁的张桂梅离开东北来到云南支边,可是好景不长,命运的暴击一次次袭来。

图片
17岁的张桂梅

她的丈夫骤然去世,时隔半年,父母双亡、无儿无女的张桂梅被查出患有子宫肌瘤。

大山里的教育落后,“重男轻女”的观念依旧存在,很多女孩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只能被家里逼迫早早嫁人。

张桂梅看到这种现象,心酸不已,她萌生了一个“疯狂”的念头,那就是建立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让这些女孩也能走出大山。

为了筹款,她被人放狗咬伤,被骂是骗子;为了省钱,她多年不吃肉,以至于“闻到肉味就恶心”。

为了招生,她要亲自走访大山深处的贫困家庭,说服家长们让女孩来上学。

山路陡峭,车子不能到,就走路,走不过去,爬也要爬到,每次家访回来,她都要大病一场。

办校10余年来,张桂梅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夜里12点后休息,跟学生们同吃同住,周而复始。

在她和全校师生的努力下,华坪女高连续9年高考综合上线率100%、综合排名丽江市第一。

图片
传奇校长张桂梅

然而张桂梅的身体却每况愈下,她患上了肺气肿、小脑萎缩等11种疾病,医生断言她活不过两年,她却说:
“我活两年就够了,我的初心就是救人,两年我能救多少人啊。”
张桂梅的传奇事迹感动了千万人,她先后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四十多项荣誉称号。

她把奖金、捐款等累计100余万元,全部捐献给了她热爱的教育事业。

她把善良,化成了穷极一生的信仰,用生命为大山里的孩子托举出了一片蓝天。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人生总有些东西值得你去坚持,这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信仰。

当一个人有了信仰,哪怕前方的路荆棘遍布,哪怕自己依然遍体鳞伤。

只要信念的火还在燃烧,希望就不会熄灭。


4



人生总有一种信念,是来自于心底的善良。

它不会因为人生际遇的改变而改变,更不会因一时的困难而放弃。

它根植于内心深处,不是为了做给谁看,而是一种无悔的选择,它永恒璀璨。

广西北海市涠洲岛曾被评为我国十大“最美海岛”之一,可是当地很多渔民的孩子无人看管,根本享受不到良好的教育。

范徽丽登上了涠洲岛,她下决心要在岛上创办第一所幼儿园。

岛上的条件十分艰苦,水、电、网络等设施供应不足,遭遇台风,全岛三个月停水停电。

没有路灯,老师们要随时蓄水、准备蜡烛;物质条件匮乏,所有的日用品、食物和教学用具,都要拿着小拖车拉上海岛。

纵然如此,她甘守海岛二十余载,从未轻言放弃,她为岛上的孩子们筑起了希望的灯塔。

看着国旗在操场上冉冉升起,范徽丽感慨地说:“我心里很踏实,起码说我无愧于一名党员,无愧于一名人民教师。

图片
范徽丽和岛上的孩子们

距离金华市区50多公里的婺城区箬阳乡箬阳村,淹没在大山深处。

汪方明和童月清夫妇俩就坚守在山村的三尺讲台,把一波又一波的孩子送出了大山。

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汪方明每周要从闭塞的大山赶到城里学习。

他凌晨三四点钟起床,再拿着手电筒走几十公里的山路,再坐公交到市区。

这样的生活,汪方明奔波了五年,许多一起报名的老师都陆续放弃了,只有他坚持了下来。

40多年来,从朝阳到晚霞,从少年到中年,他们身居陋室,同甘共苦,无怨无悔。
“山里娃是大山里的希望,他们也许走出去,也许走回来,而总是需要一些人坚守在大山里。

哪怕只有一个孩子,我们都要教下去。”
这世上,有人住在高楼,有人淌在洪流,有人身如蝼蚁,却依旧仰望星空。

有人生而平凡,却不肯活得平庸,他们用善意和温暖,为人间点亮了一盏灯。

这个时代是每一个人造就的,你温暖,这个世界就温暖,你勇敢,这个世界都会给你力量。

有人说,人活一世,活得就是个信念,只有深信不疑,才能坚定不移。

而有的人,把心中善良的信念,活成了一种信仰,救赎了自己,也治愈了别人。

  • 人生真正的伟大之处并不在于身份、地位、家庭、成就、财富、名望,而在于根植于内心深处的善良。


只要内心拥有善良,哪怕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哪怕深处泥潭一身铁锈,仍然会拥有人性中最耀眼的光芒。

点亮,向这些平凡又不平凡的人致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