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道之论 | 第5章 虚实寒热的奥妙

 为什么73 2021-03-17

针道之论 | 第5章 虚实寒热的奥妙

以下文章来源于居下馆 ,作者姚志军

居下馆
居下馆

居下如土,生命芳华

脉针密码:

和你一起,寻找能点亮生命的那一盏灯。

栏主: 

姚志军,寻灯人,居下馆馆主。


第5章 虚实寒热的奥妙

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著名的八纲辨证,学习中医逃不开的要诀。

阴阳表里说的是病位、虚实寒热说的是病性。阴阳表里前面已经讲过,此篇要讲的是虚实寒热。

通过手法来补虚泻实温寒凉热一直是针刺探讨的主要课题,已有大量的文献记载相关的技术,基本上每本针灸的书都离不开。但是,它们与前面所探讨的针道有什么关系呢?与“一气流行、通其气血、维其真元”之间的关联是什么?

为什么不直接探求如何通其经脉,而是大篇幅讲述虚实?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搜寻了下导航,复制下了以下这张图:

 图片

大家都知道,绿色的代表道路通畅,红色代表道路拥堵,黄色代表稍微有点拥堵,问题点在哪?地图上是看不见的,但可以推测的自然就是在绿红之间,更准确点,应该是在绿黄之间。

绿色就是虚,红色就是实,虚实之间就是堵塞点。

所以,谈虚实的实际就是谈堵塞,只不过堵塞不好找,虚实容易辨。这就是针灸重视虚实的缘由。

这里就有两个误会:

1. 只有虚实,忘了堵塞:由于长期由虚实替代堵塞,许多针灸大家眼里就只有虚实,而忘了堵塞才是根本。通过一些手法让虚的实而实的虚,就以为是虚实和合了,实不知这仅是假象,堵塞点没有干掉,问题始终是存在的。就如道路疏通一样,交警通过支路把拥堵的汽车都疏散了,或者夸张一点,通过吊车把汽车从拥堵的这头吊到另一头,这条道路就通畅了吗?堵塞点就没有了吗?当然还是存在的。这样做与掩耳盗铃没有什么不同,在导航图上看红色的部分没有了,一路绿色,等你去到那里,结果还是堵的。

2. 以为红色段就是堵塞点:红色的实是堵塞的结果,不是堵塞的因。针对红色部分去做文章起不了根本性的结果。把这个实泻掉,实际上泻的是正气,越泻人就越虚。所以有些医家认为针刺会泻气就是这样的原因。

所以,在辨证的时候,眼睛里不能只看到虚,或者只看到实,要看到虚和实的双重存在,然后才能找到虚实之前的堵塞点。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人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绝对的虚,也没有绝对的实,虚实夹杂是常态。为什么说是大多数情况?因为饥饿不进食就是虚,某种先天性的虚也是虚,而衰老导致的虚也是属于绝对性的虚。这几种虚不是因为堵塞而产生的,也不是针刺可以处理的状态。所谓的气血两虚不能针刺之,是指这几种情况。并不能说这个人很虚弱,所以不能针刺,这是要看情况的。

既然虚实是堵塞的体现,那补泻的本义也就应该是堵塞的疏解。我们具体来看看《针灸大成》里的补泻手法:

问∶能知迎随之气,可令调之。

答曰∶迎随之法,因其中外上下、病道遥远而设也。是故当知荣卫内外之出入,经脉上下之往来,乃可行之。夫荣卫者阴阳也,经言∶阳受气于四末,阴受气于五脏。故泻者先深而后浅,从内引持而出之。补者先浅而后深,从外推内而入之。乃是因其阴阳内外而进退针耳。至于经脉为流行之道,手三阳经,从手上头;手三阴经,从胸至手;足三阳经,从头下足;足三阴经,从足入腹。故手三阳泻者,针芒望外,逆而迎之;补者针芒望内,顺而追之,余皆仿此。乃是因其气血往来,而顺逆行针也。大率言荣卫者,是内外之气出入。言经脉者,是上下之气往来。各随所在顺逆而为刺也。故曰迎随耳。

前文分析过,这是两类补泻手法:一类是我们熟知的经络迎随补泻。另一类是荣卫内外之出入补泻。

我们先看荣卫内外之出入补泻:

泻法是先深而后浅,从内引持而出之。深、内是荣之实,浅、外是卫之虚。实处为着针点,方向是从实处往虚处走。

补法是补者先浅而后深,从外推内而入之。深、内是荣之虚,浅、外是卫之实。同样是实处为着针点,方向是从实处往虚处走。

可见,两者的共同点,都是:

1、 经过堵塞点,经过虚实交界处;
2、 从实处着针,往虚处行针。

而且,再仔细瞧瞧,此泻法对荣是泻,对卫是补;补法是对荣为补,对卫乃泻。

补就是泻,泻就是补。

这就是为什么同一手法,在不同的针灸门派的补泻叫法相反的根本原因。它们实际上是一样的。无所谓补,也无所谓泻,补泻就是通法。

再看经络迎随补泻:

泻法是故手三阳泻者,针芒望外,逆而迎之;

何为迎之,迎上去接过来是为迎。

把下面的导航图比喻成手三阳经,箭头为阳经气血流行方向,向上为内,向下为外。绿者有虚,黄红为实。

针芒望外,逆而迎之就是针尖向下刺向黄红区域,再退回绿色区域。

也就是先黄红而后绿,从下引持而上之。

 图片

补法是补者针芒望内,顺而追之。

何为追之,跟随而去是为追。

针芒望内,顺而追之就是针尖向上从黄红区域刺向绿色区域。

也就是先黄红而后绿,从下推而上之。

 图片

这样,两类补泻手法都基本上可以统一为:

1、 经过堵塞点,经过虚实交界处;
2、 从实处着针,往虚处行针。

这个就是补虚泻实的奥妙所在。

知道了这个,再看回《灵枢》九针十二原那玄之又玄的一段话,大体上就能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余歌勿使被毒药,无用随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必明为之法,令终而不灭,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经纪。异其章,别其表里,为之终始,令各有形,先立针经,愿闻其情。

岐伯答曰:臣请推而次之,令有纲纪,始于一,终于九焉,请言其道。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门,未睹其疾,恶知其原。刺之微,在速迟,粗守关,上守机,机之动,不离其空,空中之机,清静而微,其来不可送,其往不可追。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叩之不发,知其往来,要与之期,粗之暗乎,妙哉工独有之。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逆而夺之,恶得无虚,退而济之,恶得无实,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

这里的空中之机的“机”就是堵塞点。歧伯整段话的意思大概是这样:“黄帝啊,您说的用微针通其经脉,这个说得容易,做起来难啊,经络的堵塞点看不见摸不着,很难找到。一般的人只能是通过常见的、容易堵塞的关口来寻找,厉害的人就会通过虚实的症状来辨别。找不到堵塞点,怎么弄都是没有用的,找到了只要通过迎随补泻的方法,就可以达到您的要求了。”

图片

这样理解,第一段黄帝所说的“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 才和第二段歧伯所说的“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 统一起来,两者针道的内涵实际上是非常一致的。

顺便说说这里的“粗守关,上守机”,守关其实是当时常用的方法,因为它简单易用,不用很复杂的辨证,就可以直接找到常堵的部位,就如交警首先会关注几个关键路口一样,操作起来其效果也是立竿见影,所以直到现在也在民间流行。我外婆也是民间艾灸高手,她流传下来一套36常用穴位,其实就是关口。她的孙女就常用这个套路,小孩不管啥病,用上都大概率会好。流传了15代,已经不知道师传何人了,但没有文化也能这样子传下来。所以粗守关并不仅是文字上的表达,而是实践上的一种的方法。

说了虚实,再来说寒热。

第一种寒热是随着虚实而来的:

帝曰:经言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余已闻之矣,不知其所由然也。岐伯曰:阳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之间。令寒气在外,则上焦不通,上焦不通,则寒气独留于外,故寒慄。帝曰:阴虚生内热奈何?岐伯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帝曰:阳盛生外热奈何?岐伯曰: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帝曰:阴盛生内寒奈何?岐伯曰: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写,不写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濇,故中寒。(来源《素问》调经论)

很显然,这里的外寒内热外热内寒均是由脉不通而来。大体上分三种情况:

a) 经脉堵塞而不通的地方为寒(上焦不通卫气虚寒)

b) 经脉堵塞的地方为寒(胸中荣气寒凝)

c) 经脉因堵塞而不行的地方为热(上焦腠理闭塞而卫气生热,上下焦不通而胃气热)

归纳起来,则有以下规律:

1、堵塞而导致的两端虚实,虚者为寒,实则为热;

2、堵塞点或者堵塞带本身,也有寒凝。

第1点自然可通过补虚泻实来实现温寒凉热;

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上寒下热,先刺其项太阳,久留之,已刺则熨项与肩胛,令热下合乃止,此所谓推而上之者也。上热下寒,视其虚脉而陷之于经络者取之,气下乃止,此所谓引而下之者也。(来源《灵枢》刺节真邪)

《素问》比较出名的热病论及刺水热穴论提到治热病五十九俞:

帝曰:夫子言治热病五十九俞,余论其意,未能领别其处,愿闻其处,因闻其意。岐伯曰:头上五行行五者,以越诸阳之热逆也;大杼、膺俞、缺盆、背俞,此八者,以写胸中之热也;气街、三里、巨虚上下廉,此八者,以写胃中之热也;云门、髃骨、委中、髓空,此八者,以写四支之热也;五藏俞傍五,此十者,以写五藏之热也。凡此五十九穴者,皆热之左右也。

这段看了容易误会,觉得凡是热均可直接泻之。实际泻的是关口处,而不是直接泻热处。《九针十二原》中所论“粗守关”的关口,找不到直接的堵塞点,就简单点,找关口好了。

第2点则是温通以及烧山火手法的主要着力点。《灵枢》有记载用热熨法:

治厥者,必先熨调和其经,掌与腋、肘与脚、项与脊以调之,火气已通,血脉乃行(来源《灵枢》刺节真邪)

很明显,上面的两条规律中少了热堵。热是否能产生堵塞?在经典里暂时没有找到很明显的相关阐述。下面摘录的《灵枢》这一段内容算是比较接近:视足阳明及大络取之,虚者补之,血而实者泻之。这个大家可以好好琢磨。从西医的角度来看,中暑可以让末端血管扩张而引起微循环障碍,而同时全身的血液循环降低,这就是虚实的微观化表现。

大热遍身,狂而妄见、妄闻、妄言,视足阳明及大络取之,虚者补之,血而实者泻之,因其偃卧,居其头前,以两手四指挟按颈动脉,久持之,卷而切推,下至缺盆中,而复止如前,热去乃止,此所谓推而散之者也(来源《灵枢》刺节真邪)

因此,修正的规律如下:

1、 堵塞而导致的两端虚实,虚者为寒,实则为热;
2、 堵塞点或者堵塞带本身,也有寒凝、热堵。

总结一下:虚实由堵塞而生,同时化为寒热。其虚实补泻手法的根本在于疏通而不是单纯的补虚泻实,而简单的温凉寒热则会仅是治标而不治本,掩盖了堵塞的真相。这点如果没有搞清楚,就会容易产生众多的误诊错治。


未完待续 

图片

想了解更多脉针密码专题的文章请点击 👇

话题:脉针密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