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力悬殊!美军碾压志愿军20倍火力,为何还是拿不下上甘岭高地?

 暮雨潇潇31929 2021-03-17

在朝鲜战争中,有一场战役,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它的名字,它的炮兵火力密度已经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最高水平,世界上但凡是权威的军事院校,无一不把它作为战例写进教材。这场战役的火力对比是极其骇人的,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动用大炮300余枚。坦克170多辆,飞机3000多架次,共发射炮弹190万枚,以碾压志愿军20倍的绝对优势火力实行陆空密集轰炸,可以说没有坦克飞机的志愿军几乎是在用人肉来对抗凶猛的钢铁洪流。在这场惨烈的战役中,志愿军诞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以黄继光为代表的各级战斗英雄多达上万人,他们或与敌人同归于尽,或舍身炸地堡,或用身体堵住枪炮,用血肉之躯撑起了志愿军最终的胜利。毫无疑问,这是自二战结束以来发生的最为惨烈的一次战役,一场我军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坚守防御战。半个多世纪后,当我们再次回顾时,不禁有这样一个疑惑,为什么美方以超越我们20倍的火力,竟然没能攻下区区3.7平方公里的阵地?志愿军的血肉之躯究竟是如何抵挡住敌人的钢铁洪流,最终取得的胜利呢?

1952年10月初,朝鲜战争已经进入相持阶段,在此之前,中美双方就朝鲜问题进行了停战谈判,但美方很不老实,于10月9日终止谈判,宣布“无限期休会”,多次叫嚣“要以飞机大炮来说话”,企图打几场胜仗来挽回战场上的败局,以增加谈判的筹码。通过美军高层研究,他们认为朝鲜中线的五圣山是一个战略突破口,一旦占领此地,就可以威胁到中朝军队。五圣山海拔1061.7米,西临平康平原,东遏东海岸公路,位于铁原、金化、平康形成的“铁三角”地区正中,可以说谁控制了五圣山,就掌握了中部战线攻守的主动权。在五圣山南麓有一个名为上甘岭的小村庄,它的两侧有两座高地,一座是597.9高地,叫做三角形山,另一座537.7高地叫做狙击兵岭,这两座高地作为志愿军防线的前沿阵地,美方对此势在必得。

10月14日,美方发动了以争夺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的控制权的战役,而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也就此爆发。当天,美军第7师31团,南韩第2师31团和17团,共7个营的兵力,以300多门大口径火炮,27辆坦克,50余架飞机的火力对两个高地发起猛烈进攻。与此同时,美方还发动其他兵力,分别向我方其他部队实施牵制性进攻,迷惑我军视线,让我军在短时间内分不清主攻方向。当时守在两座高地的志愿军仅有两个连的兵力,而火力仅有15门山、野、榴炮和12门迫击炮支援,面对兵力比自己多十倍,我力比自己强大20倍的敌人,志愿军靠步兵武器依托坑道和野战工事,和敌军开展了顽强的战斗。那么为什么此时双方的兵力和火力会出现如此悬殊的情况,这就不得不提到志愿军的部署情况。

按照常理,五圣山以西的平康平原利于联合国军机械化部队大规模行动,最有可能受到攻击,因此防守五圣山一带的志愿军第3兵团第15军将主力44师安插在了西侧。同时,为了避免美方两路夹击,志愿军还在东侧加强了防御,而中间有五圣山等屏障,如果敌人从这里进攻,很容易遭到我军两面夹击,因此中间被攻击的可能性很低,我军的布防力量也就比较薄弱。然而,让人意外的是,美方恰好就将突破口选在了这易守难攻的五圣山方向,因此才造成了双方力量的极度悬殊。

战役第一天,美方先后对两个高地发射了炮弹30余万发,同时飞机投弹500余枚,火力密度高达每秒6发炮弹,阵地表面岩石直接被炸成粉末状,堆积达一尺之厚,山地标高被薛堤整整2米,造成的剧烈震动让许多志愿军牙齿磕掉,嘴唇舌头磕破,甚至还有一个19岁的小战士直接被活活震死,由此可见炮火的恐怖程度。在这一天中,敌我双方反复冲杀,阵地多次易手,我方以伤亡550余人的代价共歼敌1900余人,在敌我火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志愿军还能打出1:3的战损,实在令人震撼。随后,在七个昼夜的激战中,敌我双方主要进行了表面阵地的反复争夺,我军三次全部恢复阵地,四次部分恢复阵地,迫使美军动用了9个营,韩军动用了8个营的兵力,我军主力45师伤亡3500余人,毙伤敌人近7000人。当然,美方也不是没有收获,他们逐渐发现,在如此猛烈的炮火下,之所以志愿军还能生存下来是因为在地上挖有坑道的缘故。

于是,10月21日以后,美军主要对志愿军坑道部队进行围攻作战,上甘岭战役由此转入第二阶段——坑道战。进行坑道战,为了不暴露作战企图,志愿军必须隐蔽在坑道里,但这样就面临了几个严重的问题,第一是空气问题,坑道里除了指战员,还放有武器弹药,各种保障器材、粮食等东西,加上坑道里只能点蜡烛照明,因此里面的空气十分肮脏,味道刺鼻难闻,但战士只能咬牙坚持。同时,坑道里的空气还是有限的,为了以防窒息,许多战士隔一会儿就要轮换到坑道口换气。第二是水源问题,志愿军嚼着为数不多的压缩饼干时,水是最快用完的,但坑道周围都是炮火,能送进坑道的水又很少,志愿军就把牙膏挤着吃,到了后面,牙膏没了,只能以尿止渴,最后连尿也排不出了,就在石缝中挖出泥土往嘴上抹,以便吸取泥土中水分,而这些和敌人的攻击相比仅仅是小问题。

当敌人占领我军的表面阵地后,便疯狂的对坑道实施攻击,用曲射炮吊射、用喷火器火烧、用硫磺弹烟熏、用凿孔装炸药爆破、用地堡铁丝网封锁,甚至还推来巨石堵住坑道口,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志愿军扛住了这些疯狂的攻击,抓紧战斗间隙,掘进坑道深度,增大坑道弯曲度,一边战斗一边修复改进坑道,并利用夜间出击突袭。从21日至29日,坑道部队夜间主动出击达158次,其中仅9次失利,其余均获成功,累计歼敌2000余人,极大破坏了敌军阵地的稳固。志愿军第15军的坑道战创造了解放军史上最著名的大规模长期阵地防御作战范例,堪称世界军事史上阵地防御作战的奇迹。在坑道战取得胜利的同时,志愿军也做好了反攻作战的准备。

10月30日,大反击正式开始,战役进入了恢复巩固阵地的第三阶段。当天中午,15军向美军占领的597.9高地实施猛烈的炮击,并夺回了多个阵地,但伤亡巨大,于是12军的部队从11月1日起开始参战,12军运用“小兵群战术”,以小组坚守,边打边补,抵抗住了敌人的“狼群战术”。而美军和南韩军队多次换防,炮火更加凶猛,也始终没能攻下志愿军占领的597.9高地。至11日,志愿军又恢复了537.7高地北山的表面阵地,取得了决定性大反击的成功。此后数日,美方多次组织反扑,妄图夺回高地,志愿军打退敌人数百次冲击,美军已毫无对策,只能不停的炮轰,最终只是回天乏力。

到了11月25日,这场历时43天的战役才最终落下帷幕。难以想象,敌我双方在面积近3.7平方公里的两个高地进行了激烈的争夺,投入的兵力、兵器逐步增加,由小型战斗发展为大规模战役,我军打退敌排以上进攻900余次,与敌进行大规模争夺战29次,以伤亡11529人的代价毙伤俘虏25498人,自此之后,美国第八集团军再无力向志愿军防线发动营以上规模的进攻,我军也成功将战线稳定在了三八线附近。美方之所以失败,很大程度是因为志愿军15军机动灵活,不断调整作战方式,创造性的运用固守反击坑道战、添油式战法、阵地内反击、阵地内运动防御等战术,奠定了上甘岭战役胜利的基础。而12军在后半个月参战,粉碎了美方最后的猛攻,巩固了597.9阵地,恢复了537.7北山,取得了战役最后胜利的关键。

在这场战役中,双方投入的兵力人数总体相近,但火力差距却是十分悬殊,在这43天内,天上没有出现过一架我们的飞机,我们的坦克也没有参战的记录,我们的火炮最多的时候也不过是敌方的四分之一,美方总共发射了190多万发炮弹,5000多枚航弹,我们只有40多万发炮弹,而且几乎全是后期使用的,但即使这样,我们最终还是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让美国此后再也不敢小觑中国,让世界再也不敢忽视中国。直至今日,上甘岭战役早已成为一座已屹立于亿万人民心中的精神丰碑,历时半个多世纪它依然是当代中国英勇顽强的代名词,革命英雄主义的同义词,解放军光荣传统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道路上,它会一直感染着我们,并引领着一代代中国人阔步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