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生没给母亲写过一封信

 新用户78168KoG 2021-03-17

一生没给母亲写过一封信

文 沉岚无语 | 图片 网络

看老鬼的《母亲杨沫》,书中满是力透纸背的世态炎凉、悲欢离合,包括母子间的恩恩怨怨,其中不乏令人潸然泪下的地方,但我一直没有流下眼泪。直到今天,看到老鬼在美国接到母亲的信,知道母亲病情恶化,给母亲写的回信,真的让我分外酸楚。
老鬼对母亲有那么多的恩怨,在信的末尾,他还是充满深情地写到:“想你的儿子  小波”,我已年过半百,居然在大半生里从来没有给母亲写过一封信,没能写下“想你的儿子,景林”。
我恰恰是一个愿意写信,习惯用信和人交流的人。记得刚上初中,在我基本上还是一个土孩子的时候,我就曾经给班上的女生写过万言的情书,整个中学时代我为那个女生写了很多、很多的情书。
当然,也写过一封特别的不是情书的书信,那是一个中学生写给公社教育站站长的信。在那封信中,我幼稚地表达了对中学应该进行文理分科的建议,这在当时是一件很出格、也很令人诧异的事情。
后来在我20岁的时候当兵离开了家乡,离开了母亲,写信就成了我和亲人联系的唯一方式了。当兵的人,离家在外,都把信看得很重,每天只要那个穿深绿色衣服的邮差一到,营院的门口都会瞬间绽放年轻的欢喜和快乐,也有怅然和感伤。
当兵三年之后,我考取了教导队,即将到盘锦开始提干前的学习培训。那时,除了一张床和一个背囊,战士没有更多自己的空间,临行前我把三年里现在看来弥足珍贵的家信全部烧掉了,这不仅构成了我现存全部书信的重要缺失,也对我的情感历程造成了再也无法弥补的缺憾和伤害。
除了这部分烧掉的家信,至今我保存了自己一生中全部的个人信件,包括哥哥和姐姐的来信、战友的、情人的、文学的,连早年铅字打印的退稿信我都完好地保留着。一年装一个大口袋,分得清清楚楚,整理得板板正正。
随便打开一个口袋,随意打开一封信,就有一个亲切的人伴着一段亲切的往事,真真切切地浮现在眼前,包括那里不同颜色、不同大小、不同风格的信封、信纸和笔体,每一个字的样子,都是旧日时光里重现的亲人,多少年后读着总令自己生出万千感慨,又只能缄默不语。

一个人在一生中究竟会写多少封信,又有多少万字,谁能记得?我只知道我习惯于用信的方式和人说话。如今,那种传统意义上的书信少了,几乎看不见了,都被手机短信、微信和短视频代替了,只能在屏幕上读取文字,不能在纸上感受生命的呼吸和温度,那我也很珍惜,我把所有朋友的电子书信都编号保存起来,放到一个文件夹里,起名叫《朋友信札》。
在我精心保管和偶尔展读这些书信的时候,我不曾想到会在日后的某一天忽然被老鬼的一句话刺痛。
是啊,我一生写了大量书信,甚至从小就偷着写情书,怎么会没有给母亲写过一封信呢?信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情感密码,母亲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可是恰恰在这两者之间没有一丁点的诉说与倾听。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我一个人的怪癖,越是最亲近的人,越是最亲近的感情,越是不好面对面地诉说,就像我不能贴贴乎乎地陪在母亲的身边唠嗑、拉家常。
按理说,我年轻的时候常年当兵在外,成家后又没能和母亲共同生活在一起,见了母亲该有说不完的话,表达不尽的感情。可事实上,无论什么时候,我每次见到母亲都不愿、也不能多说什么,就是浮皮潦草的那么几句,母亲没少对姐姐埋怨我:“也不知咋了,每次来就会说最近身体咋样?再就没话了。”

后来,随着母亲的年纪越来越大,生命越来越哀落,眼睛也彻底看不见了,人也活得越发萧瑟,这时我对母亲的话语更少了,每次见到母亲都像有一种刺痛卡在了喉咙,几近深夜掩住的梦魇。

再后来,很多时候我只是长久地看着母亲,看她闭着眼睛坐在窗前的阳光里平静地呼吸,看着上午的阳光在她的白发间闪亮,又慢慢融化和流淌。这个时候,我或许是把这种凝望当作了我和母亲之间的一种书写或是诉说。

一生没给母亲留下一封信,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母亲不识字,这算不得是我的过错,但我今天格外计较、也格外在意这件事情,仿佛就真的是我的过错,因为我太渴望能用信的方式和母亲交流了。
早年,我曾经在一首诗里写到:“久了/习惯了思念/就不愿再把心事说成语言”。那么多在思念中沉积的疏离和陌生,多么需要用温暖的文字来化解,可我却没有给母亲写过一封信,因为我知道即使再长的信,也无法消解你暮年的孤独、衰老和内心的凄凉,再深情的话语,也无力表达一个儿子眼见母亲老去,却又无能为力的悲伤。
这或许正是我一直对母亲既亲切又显疏远的缘故,正是总想逃避母亲的缘故。而在逃避之后,自然又是深深的自责、愧疚、担心和挂念。
一生没有给母亲写过一封信,一生没能用信的方式和母亲进行交谈,这并不是谁的过错,但我今天就是真的很计较、很在意。
妈妈,你懂我的意思吗?

 E n d

* 作者 | 沉岚无语(李景林),男,1960年出生于沈阳。1962年随父母下乡,1979年当兵到大连,2002年从武警部队转业至地方工作。1983年开始创作,主要作品有诗集《音乐与火焰》、散文集《永世情简》、《天边沉岚无语》等。作品曾入选年度全国最佳散文及《当代散文精品》、《21世纪中国经典散文》等。个人公众号:沉岚无语gh_a97c440976a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