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最该断舍离的,是这三种东西

 京博国学 2021-03-18

这些年,“断舍离”风靡全球。

其实“断舍离”的精髓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般断掉一切人情物欲,而是,舍掉不必要的,才能抓住更宝贵的。

越聪明的人,越懂得大道至简的道理,越会及早断舍离掉这三样东西。

1.

断掉迁怒

凡事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曾国藩说: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

意思是做事不独断,时刻自省,则心安,外表持重,内心沉着,则身体强健。

曾国藩其实从小是一个资质平平的人,科举考了七次才中了秀才。最终却位极人臣,被世人称为“千古第一完人”。

这得益于他异于常人的勤奋努力外,还源于他是躬身自省的典型。

他的“隐忍”,他的“内圣外王”,让他在遇到问题时从不迁怒于旁人,永远是在找自己有何可以改进之处。

曾国藩还有一个习惯:每天写日记直面自己的不足与过失,这一写就是三十年,从不间断。所写日记的内容真正做到了“一日之中,一念之差,一事之失,一言一默,皆笔之于书”,

直面自己、鞭挞自己、时刻告诫自己以后不能再犯今日犯过的错误。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我们每天晚上回家,也可以从头到尾回顾下自己的所作所为,对于不愉快的人和事不要迁怒,要向内检查自己的问题。

这样才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发现了后,要及时去更改,每天精进一小步,日复一日坚持下来,修养德行将向上一大步。

有远大志向的人,每天在做的事情无非是不断磨练自己的心志,力争完美。保持定力,坚持不懈地积累成金。

就像飞机起跑,有一长段路径都是平的,但是一旦抬头起飞,就会高速往上冲。

想要拥有毫不费力的人生,从现在起放下迁怒,反求诸己,静静等待次第花开。

2.

舍掉惰性

人前的毫不费力背后都是努力

《1%法则》里提出一个观点:优秀和卓越的差距仅为1%,只需要行动起来提升1%,你就能离成功更近一步。

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伟大的人物,但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比昨天更好的自己。

只要放下懒惰,每天哪怕多努力1%,就与众人拉开了很大差距。

我有个朋友在国外读书,翻看她的朋友圈,有诗和远方,偶尔还能看到她用流利的英语侃侃而谈,大家都说很羡慕她的自在潇洒。

却没人知道她是如何勤奋刻苦,如何逼自己全力以赴。

每天早上准时六点起床,背单词,预习课程,然后才是做早餐去上课,从不间断。

下课了会录视频教网友英语,经常剪辑视频到半夜。她把自己活成了一道光,始终向上生长。

只是每天早起了一点点,晚上剪辑视频努力了一点点,就已经与我们渐渐不在一个发展平台上了。

就像前段时间很火的一个视频,北京一女生加班半个月,生日当天半路又被叫回,在网约车上崩溃大哭。

网友纷纷表示“多么像曾经的自己。”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每个人都是在用勤奋换取人前的毫不费力,都是拼尽全力而不改眉目清浅。

所有用力活着的人,终将在努力跨过艰难后,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辽阔。

世界上有两种耀眼的光芒,一种是太阳,一种是你努力的模样。

3.

离别三分钟热度

时间从不会辜负你的点滴坚持

任正非说:“年轻人要持续不懈的努力,不要认为自己很聪明,今天搞搞这样,明天搞搞那样,可能青春就荒废了,扎扎实实认定只做一件事情可能很成功。”

其实我们每个人精力有限,不要在太广的领域消耗过多能量,踏踏实实做好一件事,才能有所突破。

如果你发自内心想达到某个目标,就去行动,别给自己找理由,认为自己力不足,还没坚持几天就放弃了。

任何世界级的才能,都需要进行至少一万小时的训练。如果缺少这“一万小时”训练,或是半途而废,将永远达不到理想的追求。

那些持续奋斗、成长和发展的人之所以成功,正是因为他们一直在不断地刻意练习。

成功需要的只是坚持不懈,时间会看到一切。

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几个孩子在铁板上跳,声音很吵,有个老人几番劝阻没有效果,后来老人告诉孩子们好好跳三分钟,就给你们每个人三块钱,孩子们开心地跳了三分钟。

然后老人又说,你们再好好跳两分钟就给你们每个人两块钱,孩子们又跳了两分钟。

最后,老人说再跳一分钟就给你们每个人一块钱,孩子们很失望,转身离开了。

你看,当孩子们因为喜欢跳本身而跳,就会兴致勃勃停不下来,而当他们仅仅是为了一个结果而去跳时,遇到不满意的结果就会停下来。

我们做事情不急功近利,享受过程,做自己内心真正喜欢的事情,全情投入,你还会坚持不下来吗?

我们会因为缺乏自信、目标太远大、缺乏耐挫力而放弃,同样也可以因为热情、坚韧、务实而达到自己的目标。

4.

从现在起,请发扬老黄牛般的勤奋精神,披襟斩棘,昂扬出征。

不变追梦步伐,坚持不懈,像“教授之教授”的陈寅恪失明时坚持写下的四百万字《柳如是别传》,像王羲之坚持练字到忘我境界而吃完了沾满墨汁的馒头,像华罗庚卧床三月翻书不止。

蚕蛹破茧而出,才学会飞行,我们必须经过无数次挣扎,翅膀才会有力量。

加油!

※ 本文系京博国学原创,作者:井宝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