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是一例发生在“非典”期间普通外感 服常规感冒药无效 看中医大夫怎样巧手解决

 学苑中医 2021-03-18

葛某女案,24岁,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人,2003年6月24日上午就诊。

主诉:头痛,并伴有发热恶寒一天。

患者诉,昨日因受凉,半夜出现发热,头痛。曾服用感冒清、小柴胡冲剂等药,未效。现头疼身痛,作寒作热,无汗。因明天患者出差要乘坐飞机,正值非典时期,安检需测体温才予放行,担心影响行程。其父母素信任中医,遂携其求治。

体温:38.8℃,脉浮数,舌苔白。

此太阳病,麻黄汤证。

疏方:生麻黄10克,嫩桂枝15克,炙甘草10克,光杏仁15克,葱白33根,生姜3片。

一剂。

嘱:煎40分钟以上,只取头煎,得500ml,温分二服。服后不得劳动,卧床休息,得微汗即可。

次日患者家人来电,患者服药一次即得汗解,热退身凉,今晨体温正常,已顺利出行。

评:《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头痛身疼,恶风,无汗而喘者,是为麻黄汤主症。有主张临床但见恶风、无汗症状即可使用麻黄汤,无须辨证,此方证对应法也。

“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可以辨证为伤寒(风寒表实证),再行议定为麻黄汤。而方证对应学则是将几个必备的典型症状放在一组,定为某某方证。如将无汗恶风身痛而喘列为麻黄汤证,将汗出恶风列为桂枝汤证。

家兄认为方证对应学说的形成,若追根寻源,应是从“但见一症便是”的提示而来,这是一种经验学。经验屡经验证,上升形成理论,是为辨证论治。

乃举麻黄汤证为例:见“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脉浮紧”者,经四诊八纲,必辨证为风寒表实证,麻黄汤主之。方证对应法只需将重点症状预设(无数次的经验总结),而后摆列对应处方。辨证派是将症状收集整理归纳,议定病机,再行处方择药。二者在临床中,治疗效果孰优孰劣,无法证明,更谈不上“方证是辨证的尖端”。在这一点上,家兄看法和我是有分歧的。

从日本一些汉方名家病案看,多是以方证对应法治疗。中日双方病案疗效的有效率和治愈率,虽然没有统计数字,但总体感觉日本汉医之疗效,并不比中国大陆中医多用的辨证论治疗效好。

麻黄汤证在临床十分常见,感冒退热效果稳定可靠,不易反弹。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治疗简单的病,比能治疗疑难杂症更为重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