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荐 | 冯唐:文学和商业都成功的秘笈是什么?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21-03-18
图片

图片

本文由书评人@康若雪,授权发布

文学与商业的“对立”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各行各业分工越来越细,术业有专攻也越来越明显。但在这种细分之中,又出现了“斜杠青年”。一般的斜杠青年,所做事情,还大多是相关的,比如写点字、开个民宿、捣鼓古物等。可是,还有人同时所做之事情,却有虚有实,有长及上下千年又踏实于一时一地,比如文学和商业。

文学和商业为何“对立”越来越强?先说文学。文学分成两种,一种是,文学是救赎,是孤独的花园,没有文学,便不知生之何味。“卡夫卡”式的文学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敏感而脆弱,拙于处理人际关系和世俗事务。文学的另一种是,文学是技艺,是职业,是手段,是工具。前者若有文学天赋,一生为一事,可成大家,若没有文学天赋,或机遇不对,一生穷困,孤独如命。后者不管有无天赋,却大多在现实层面活得很好,有些入作协,有些入大学。

说这两种是因为,冯唐属于后一种。对于冯唐,大多数人都会有羡慕之情。写作有北京三部曲,影视有《春风十里不如你》,诗句还有“草木皆美,人不是,中药很苦,你也是”等。他还可以在《锵锵三人行》或者《圆桌派》上坐而论道神侃江湖。但这还只是他的副业。他的主业是管理。10年麦肯锡,5年华润医疗集团,5年中信,每一项,都是职场成功标配。对于主业,他也无比骄傲,按他自己的说法,“我等了二十年,就为了这一刻,写这本书,能让大家知道,其实我是一个管理界的'扫地僧’。”。

没办法,有时候人和人之间,就是没有可比性。

图片

这是一本怎样的书?

因为成功,因为得到承认,因为想做的事情基本都能做成,所以冯唐,以及他的文字,有时候很有一种“膨胀感”。这种膨胀感自然而然就会形成。这是人类的共同。不管任何一个人,能有这样的成就,都会生出这种“膨胀感”。

但冯唐又很真实。他从不假装谦虚,也不假装清高。他是怎样,就说成怎样。他怎样想,就写成怎样。

这本《冯唐成事心法》就是如此。

“我将自己二十年职业管理生涯中吃过的苦、踩过的雷、翻过的山、见识过的人,总结为'冯唐成事心法’。”也可以说,这本书是一本“成事学”。成功不可以复制,但是成事可以修行。冯唐想要告诉我们的,不再是文学,而是职场成功前辈的经验。

这本书分为四部分:知己、知人、知世、知智慧。知道自己、知道团队、知道如何处世、知道智慧怎么增长。

对于我们来说,首先要知己,我是怎样的,逆境来了怎么办,如何分清自己的欲望和志向,如何学会与自己好好相处等等。然后知人,别人是怎样的,领导力到底是什么,谁有领导力,如何带团队,如何分清自救型人和破敌型人等等。再然后知世,世界是怎样的,如何做一个讨人喜欢的人,做人的大忌是什么,如何面对小人的降维攻击,交友的四个标准等等。最后知智慧,智慧让人通透,多谈问题少谈道理,星空与道德等等。

“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安于拙,以勤补之,以慎出之”、“在现世,还是可以努力成为圣人,做不到圣人,至少可以做到一个成事的人。”《冯唐成事心法》既立足于小处,又立足于大处,有点有面,有深有浅,才能成事,持续成事,持续成大事,持续成好事。

图片

这本书讲了什么?

这本书谈的问题都很具体。

在“如何成为中层干部”中,冯唐结合曾国藩的观点'不笨,不怕死,不急急于名利、不惜力’自己再加了一条'不贪财’。每一条都具体解释之后,会知,果真如此。

在“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会开会”中,冯唐痛批开会4大痛点:冗长、无效、伤感情,冷场。之后,他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开会方法“麦肯锡开会法”:会前做好五个W,What,When,Who,Where,Why,不管是组织会,还是参加会,这个五W清楚了,基本就没什么大问题。

在“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中,他借用曾国藩的话“做事儿勇猛精进,处世间豁达恬淡。”,临事静对猛虎,事了闲看落花。“手中有刀,心里有佛,脚下有闹市,心中有山水。”

对于如何选行业,如何找工作,冯唐这样建议:你刚毕业的十年,不要管收入,埋头长本事,入门、进阶、登顶,没有十年以上,你是绝对做不到的。“三十五岁,甚至四十岁之前,不能太急功近利。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大学毕业到三十五岁,大致十年左右的时间,是练本事的时候,无论换到哪个公司、哪个岗位,都不会给你很多钱。人在职业生涯中挣钱最多的阶段是三十五岁之后。在三十五岁之前,如果你功利心太重,会发现到了四十岁甚至五十岁以后,挣钱能力严重受损,收入会远远少于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往前走的那些人。”

以及其他很多很多的经验之谈,当你读了之后,是真的会受益匪浅。如何更好的入世,如何更快的在职场取得成功,如何面对生活、工作、年龄、性别等等的困境,冯唐都条理清晰地告诉了我们。他平台高,悟性足,善于总结,所以商业上能成功,又能写下来指导后来者。“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现在读《冯唐成事心法》还不晚。

图片

冯唐文学和商业都成功的秘笈是什么?

冯唐眼中的成大事,一定也曾想过如李渔、张岱,或者如王小波、阿城,或者如亨利·米勒等,在文学中留下自己绚烂的印记。他也确实有一定的文学天分。“我发现,我写了一本书,李敬泽说好,别人也说好”、“然后又写了一本,发现没准还能卖点钱”、“心里还有货,那就再写一本,最后写出了中国第一部'青春三部曲’”。这个过程,颇有些“玩票”但成事的凡尔赛味道。最终,“从生活上看,在业余写作爱好上挣的钱,比正经工作挣的钱还多。”“这些好事,慢慢会给你正向刺激,弄出点名堂,成为工作和生活变成一体的好玩的事。”不断的良性循环,不断的付出又有回报,于是不断地成事。

冯唐爱文学,有文学天分,有生活经验,但他又有很实际的一面。“钱、名利,我一直不认为是坏东西”,这些眼前可见的东西,对他也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为什么会如此呢?很大一个原因是他有能力在现实社会混得很好。冯唐应该属于没有文学依旧可以过得很好的人。他在大公司,以每周工作八十个小时到一百个小时的努力,在商业上也有大成就。他敏感,但又没有敏感到脆弱,他实际,但又没有实际到精明,于是,无论虚还是实,无论文学还是商业,冯唐都成了事。

这是冯唐作为一个作家,作为管理界的“扫地僧”,给我们普罗大众的启迪,这也是这本书“以名人之姿,讲普世之事”最独特的地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