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溇港湖塘路(散文)

 吴越尽说 2021-03-18


作者:姚阿江


湖塘路古丁家港塘桥。


       溇港湖塘路,傍太湖,贯溇港,牵苏湖,连吴越。地处南太湖水岸,位居长三角一隅。古湖塘路,简称湖塘或塘路,从吴溇(七都)到大钱溇(吴兴)共36溇,向西延伸西太湖36港至长兴,从吴溇到戗港共72港,向东延伸东太湖18港至松陵。

       我的记忆里,自古以来外地客人到我们七都,最直观的印象就是一条湖塘路。这湖塘路在我家后门口,横贯36溇72港,曾是吴江域内三大陆路大塘之一,是吴江的塘路、古路、名路。

       在那漫长的步行时代,湖塘路受到了驴、马、牛、轿运输工具的青睐,方便官员公务、民间婚丧及行乡出会,故又是溇港的官路、大路、禅路。

       此路自古至今漕运、丝运和兵运亨通,为历代官府重视、商家眷顾和兵家必争。湖塘路上的聚粮桥桥名来历就出自漕运;湖塘路上古丝商埠头:薛埠,就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驿站;春秋末期吴越争霸在这里争战5次,秦末楚汉相争至今在这里留下霸王门的地名,元末朱元璋与张士诚在湖塘路上拉锯十年才尘埃落定,湖塘路在明朝建朝史上被记下凝重的一页。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湖塘路洒满了阳光。建党早期的共产党人向警予、王绍鏊、董康祥、丁秉成、钱康民、倪淑英、孙世实、顾关通、尹世清等奔走在湖塘路上,传达党的方针政策,指导、组织溇港群众革命斗争。革命斗士沈月箴、金大鹏、肖心正、赵安民、吴毓骍等配合共产党人参与指导、组织溇港群众革命斗争。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后,董康祥组织抗日武装在湖塘路畔抗击日寇。1939年5月,中共中央特科人员丁秉成与中共党员钱康民建立“江浙太湖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在湖塘路畔发动群众抗日。1939年8月23日,钱、丁部队在湖塘路上行军,行进到薛埠溇与隐读村之间,遭到国民党顽固派的突然袭击,在指挥部队突围时,钱康民、丁秉成与多名“江抗”战士壮烈牺牲,血洒湖塘路。第二天,中共中央特科人员和溇港群众含泪将烈士的遗体掩埋在湖塘路旁,湖塘路成为英雄路。

       1949年5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野十兵团二十八军指战员,由西向东浩浩荡荡在湖塘路上走了一天,解放溇港。后解放军部队继续东进,解放大上海,沿路群众送米、送布、送鞋袜、送棉被,帮助搬运武器弹药,湖塘路成“战上海”的大后方和运送军需物资的重要通道,成为“革命老区”的红色之路。

       解放后,湖塘路直扑中国共产党的怀抱,被共和国母亲宠了个够。党和政府“医治”了湖塘路的创伤和病痛,抢救了湖塘路上的“病桥”“危桥”,一条崭新的湖塘路呈现在溇港人面前。

       党领导人民开凿太浦河,河道从时家港穿过湖塘路,罗家港、楝树港一段湖塘路移位,民工们的营房扎在湖塘路边。湖塘路一度成为通往太浦河工地的主要通道,成千上万的开河民工,来去匆匆,奔走在湖塘路上,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比学赶帮超,你追我赶,在湖塘路畔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提前完成了太浦河主体工程和太浦河节制闸主体工程,建成了溇港泄洪走廊、太湖第一门户、江南第一大闸,成为“湖塘三景”,湖塘路也成为奋进之路、奋斗者之路。

2021-03-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