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崖姜,民间和正统的差异化叙事

 遇见I中医 2021-03-18

​崖姜,民间和正统的差异化叙事

崖姜,又叫申姜词条、猴姜、骨碎补词条、猢狲姜、石毛姜、过山龙、石良姜、爬岩姜、搜山虎、肉碎补、猴掌、毛姜、岩姜等,其拉丁文学名为Drynariafortunel( Kunze) J.SM.,这种植物的正式名称是水龙骨科植物槲蕨词条。

在这些名称中,最为响亮的是骨碎补,这是中医大夫们最熟悉的名字。中医学认为,骨碎补性温、味苦、入肝经和肾经。

崖姜的功效为补肾强骨、续伤止痛等,内服可用于治疗肾虚腰痛、肾虚久泻、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扑闪挫、筋骨折伤等症,外用可治跌打损伤、斑秃、白癜风等。(1)

有关崖姜的民间传说

有关崖姜的传说是在是太多了,涉及到尝百草的神农、唐明皇李隆基词条以及许多位平凡的劳动人民。

第一个传说与神农有关,传说神农在一处悬崖采药,不小心跌落下去,腿摔得非常严重。任神农有千般回春妙手,如今也是虎落平阳、龙困浅滩,无从施展。神农不禁心生悲凉之情,自己一生发这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拯救含灵之苦,谁料得落得个如此下场。

索性天无绝人之路,一群猴子词条发现了神农,忽闪着大眼睛思索一番,给神农带来了一味草药。神农就内服加上外用,把这草药物尽其用,腿伤登时痊愈。因为这药是猴子带来的,故而起名叫猴姜。

另一个传说是,唐明皇李隆基有一个爱妃,在一次出游时不小心扭断了脚脖子,情况十分严重。各位御医也是毫无办法,直到偶然间遇到的一位走方郎中用了一味药后,那妃子的脚伤顷刻痊愈。唐明皇大喜,忙询问这味药的名字。

那走方郎中不敢怠慢,如实告知,此药名叫“猴姜”。玄宗觉得这名字甚为不雅,于是提议由他这位真龙天子给这药改个名字。因为这个药能把碎了的骨头都给补上,于是赐名为“补骨碎”。后来,随着不断的流传,自然而然就变成了“骨碎补”。(2) 

当然,也有个版本与这个故事基本一致,只不过主人公不是唐明皇李隆基,而是后唐明宗李嗣源词条。

与普通人有关的那些与崖姜有关的传说有很强的地域性,比如在凤阳,故事的主角是一个采药的老人。

这位老人养着一只小猴,他将小猴视作伙伴,一次他们结伴采药之时,小猴掉下了悬崖,摔得十分严重。老人也是束手无策,直到到了夜里,他被响动声惊醒。原来是一些猴子在门外吵闹。

为首的是一只老猴,老猴跳进屋里,把带来的一种草药嚼碎敷在了小猴的伤处,没过多久,小猴渐渐痊愈了。老人在山中找到了这种药,并将其取名为“猴姜”。

有关崖姜的文献记载

有关崖姜的文献记载,历代都十分丰富。李时珍词条曾引用唐代陈藏器词条的记载:“骨碎补本名猴姜。开元皇帝以其主伤折,补骨碎,故命此名。或作骨碎布,讹矣。江西人呼为胡孙姜,象形也。”

由此可知,唐代的人们已经将崖姜作为药材使用了,医家们也记载了上述有关唐明皇与崖姜的故事。

宋代寇宗奭的《本草衍义》、唐慎微词条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词条与苏颂词条的《本草图经》词条,均有对于崖姜的记载。

如《本草图经》就曾曰:“骨碎补,根生大木或石上,多在背阴处,引根成条,上有黄毛及短叶附之。又有大叶成枝;面青绿色,有黄点,背青白色,有赤紫点;春生叶,至冬干黄;无花实。惟根入药,采无时,削去毛用之,本名胡孙姜,唐明皇以其主折伤有奇效,故作此名。”

在宋代,医家们对崖姜的记载已经颇为详细,他们在前代医家记载的基础上,更是对崖姜的细节进行了更多描写。

李时珍还曾有过这样的记载:“骨碎补,足少阴药也。故能入骨,治牙及久泄痢。昔有魏刺史子久泄,诸医不效,垂殆。予用此药末入猪肾中煨熟与食,顿住。盖肾主大小便,久泄属肾虚,不可专从脾胃也。雷公炮炙论用此方治耳鸣,耳亦肾之窍也。”

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记载:“骨碎补,阴湿山谷生长最多,根着树石上,有毛,叶附两小叶相对,每一大叶边附小叶,槎牙两两相对,不结花实,至冬干黄,本名曰胡孙姜。”(3) 

这段文字与前代有一定的重合,在这个时期,人们对崖姜的认识已经相对而言比较成熟了。对于崖姜的记载也达到了相当的数量,除了李时珍、陈嘉谟,李中立、卢之颐等医家也有着相关记载。

清代陈士铎词条所著《本草新编》主要集中在崖姜的功效作用,字里行间不难看出对这种药材的欣赏:“骨碎补,疗风血积疼,破血有功,止血亦效。同补血药用之尤良,其功用真有不可思议之妙;同补肾药用之,可以固齿;同失血药用之,可以填窍,不止祛风接骨独有奇功也。”

《本草新编》对崖姜进行了一些分析:“或问骨碎补入骨,且能接续于损伤,不知亦可用之以补肾乎? 骨碎补虽能入肾,而入能益肾也。夫骨者,乃肾之余,接骨即补肾也,何在肾之不能益乎。然而,有形之齿骨乃无形之水 火所生,即谓骨碎补之能益补也,又何独不可哉?”

到了近代,人们对崖姜的记载更加详细而精确。一些研究者也对崖姜进行了各类实验。比如对其进行的总黄酮词条急性毒性实验和长期毒性实验,都没有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这说明这味药相对来说是非常安全的。(4) 

研究者们发现,崖姜主要含有黄酮、三萜、酚酸及其苷类化合物等成分,有着治疗骨质疏松症、修复骨损伤、治疗斑秃和白癜风、调节免疫功能、护牙健齿、抑制颅脑损伤、抗炎、抗癌等作用。(5)

崖姜不仅是中医学的专利,而是在为贵州苗族、布依族和仡佬族词条等少数民族中,也作为常用药物出现。(5)

结语

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相对正统的文献记载,人们对于崖姜的喜爱自然是不需赘言的。有趣的是,二者呈现出了不同的面貌。民间传说更注重对离奇曲折的故事和趣味性的书写,文献记载则更加严谨,更注重事实和实用性。

民间或庙堂,传说或记载,二者有着鲜明的对比又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对崖姜的形象构建,这着实是饶有趣味。

【参考文献】

[1]刘树英. 猴年,看中草药中的“猴”[N]. 中国医药报,2016-03-17(004).

[2]黄斌. 本名猴姜骨碎补[N]. 中国医药报,2015-06-09(004).

[3]尹子丽,谭文红,冯德强,朱常成,陆树刚.骨碎补的本草考证及炮制、药用历史沿革[J].中国药房,2019,30(12):1725-1728.

[4]尹正国,曹林忠,陈秉雄,宋敏.骨碎补效用历史沿革及现代机理浅析[J].光明中医,2015,30(06):1368-1371.

[5]檀龙颜,马洪娜.骨碎补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11):66-7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