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分将至,牢记“做5事”,老传统不能忘,寓意平安健康诸事顺利

 趴窗看雨的小龟 2021-03-18

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从春分这天起,咱们所处的北半球要昼长夜短了,白天的时间长了,不少朋友的业余生活、户外活动又渐渐丰富多彩起来。春分有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万物萌动,欧阳修有首春分的诗:“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随着春分过后的气温逐渐变暖,窗外的绿色也日渐丰富:嫩绿、草绿、玉绿、暗绿、青绿、碧绿、黄绿、灰绿、墨绿……大自然是神来之笔,有个奇妙的调色板。

春分在气象学上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与秋分、冬至、夏至一起构成4大节点。“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春分对古人最大的影响还体现在农业生产上,春分前后龙角星在黄昏时出现(即所谓“龙抬头”),是农事全面开始的信号,农谚称“二月雨水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

另外,在儒道家看来,春分与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最为“平衡”的两个节气,古人称为“中”或“和”,汉刘安《淮南子·泛论训》称:“天地之气莫大于和。和者,阴阳调,日夜分,而生物。春分而生,秋分而成,生之与成,必得和之精。”因此,重要的春分节气,一定少不了各种习俗及讲究,都有哪些呢?

一、祭日

清代《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道:“春分祭日,秋风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春分祭日始于周代,源于华夏先民对日神的崇拜。夏商周三代都有祭日的传统,明、清两代皇帝在春分便会率领文武百官去北京日坛(朝阳门外东南日坛路东)祭祀大明神(太阳)。清代皇帝祭日礼仪有:迎神、奠玉帛、初献、亚鲜、终献、答福胙、车馔、送神、送燎等九项议程,非常隆重,是国之大典。

近几年,在北京日坛公园,现代人复原并再现了清代日坛祭日典仪,祭日典仪根据清乾隆年间文献记载,分为卤簿仪仗、乐舞和祭坛礼仪三部分,庄严而震撼。

二、立蛋

春分到,蛋儿俏”。在春分这天,流传着一个竖鸡蛋的游戏,春分立蛋的传统起源于4000年前的中国,后来流传到国外,现在便成了世界人民在春分这天的游戏。

有人解释其中的科学原理,说春分的时候,太阳直射赤道,所以来自太阳的万有引力南北平衡,鸡蛋就能竖起来了。鸡蛋平时竖不起来,也只有在春分这一天才能竖起来。理由是春分这一天昼夜时间相等,鸡蛋受到地球和太阳的引力容易达到平衡,所以容易立起来;不过,也一直有着反方认为这是伪科学的观点,认为立鸡蛋的成功主键是耐心和技巧。但是,有一点是真实的,那就是并不是所有的鸡蛋都能立起来,鸡蛋的表面也是高低不平,只要你找到合适的位置作为支点,鸡蛋立起来便也不是难事。

三、放风筝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在小学时学过的这首古诗想必人人还能倒背如流,风筝从具有军事目的变成了一种娱乐活动。在春分这天,孩子们在春风中放飞风筝,通过不停地跑动、牵线、控制,因而全身的肌肉关节也在不停地运动,这样,既娱乐了自己、还锻炼了身体,于身心都有益。

另外,放风筝在民间还有着“放掉晦气和霉运”的寓意,人们在风筝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将风筝放到高处,然后剪断绳索,所谓的“晦气”就被带走了。

四、吃春菜

“春菜”就是一种生的野苋菜,在春分那天,人们都会去户外采摘春菜。春菜大多会与鱼一起煮,煮出来的汤就叫“春汤”,农村也常说“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五、犒劳耕牛

春分起,农田里耕种的活儿会日渐繁忙,而在以前,这些劳动大都离不开勤恳的老牛了。在江南,人们会在春分这天用糯米团喂耕牛表示犒赏;同时,有些人家还会祭祀百鸟,希望在今年鸟类不要啄食五谷,也有着祈祷丰年之意。

随着天气逐渐回暖,血液循环也加快,大脑的血液和氧气供应相对减少,不少人会感到“春困”。不过,“越睡越困”,最好多去户外锻炼身体、踏青,多呼吸新鲜的空气、保持心情愉悦。同时,遇到“倒春寒”的气温骤变,还要注意保暖,适当加衣。

每天的柴米油盐让我们对琐碎繁杂的厨事早就没有了“若如初见”的感觉,但可是然而but,“不计得失、浑然忘我、乐在其中”依然是我们每天的不懈追求。我是趴窗看雨的小龟,爱生活、爱美食,和你一起分享食物的美味和故事,喜欢我就~关注!~点赞!~支持我吧~-~

本作者已加入律师协会,凡抄袭者,必追究到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