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曾依赖过某个人。 在尚未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之前,我们依赖自己的父母。 但如果一个成年人依然对父母存在严重的依赖心理,就会被诟病为“啃老族”、“妈宝男”。 同样,在一段恋爱关系里,适当的依赖是爱意和宠溺的表现,而过分依赖则会衍生出令人窒息的控制欲。 依赖,是讲究分寸的。 一旦过度,便不可避免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使“自我成长”这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过程陷入停滞的状态。 人生是自己的,只有不依附于他人,才能真正活得漂亮。 而依赖,有时也不仅指对某个人产生的心理,依赖某种固有环境,不愿尝试新鲜事物、跳出舒适圈,也同样会限制人们的眼界与发展。 只有学会摆脱依赖,才能不断完善自我,拥有独立而强大的人格,遇见更加广阔自由的天地。 不要过分依赖他人 幸福的开关在自己手里 还记得在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阔太太罗子君苦苦央求出轨的陈俊生别离开自己的那一幕吗? 声泪俱下,满眼绝望。 然而,最终换来的只是丈夫一句冷冰冰的“我爱她,爱到无可救药。” 大学一毕业,罗子君就与男友陈俊生结婚、生子,一心一意当起了全职太太,她的眼里、心里满满当当的只有丈夫和孩子。 罗子君将此生的幸福都寄托在这个自己最爱的男人身上,可人心惟危,谁也不敢保证一段感情永远不会发生变故。 被出轨、离婚的这一年,三十岁的罗子君毫无工作经验,为了生存她不得不咬牙咽下曾经的安逸和骄傲,从一名忍耐的底层职员开始做起。 而现实,往往比虚构里更加残酷和荒诞。它不会因为你嫁了一个“好男人”,就发给你一张免于遭受生活拷打的豁免牌。 恰恰相反,身为女性需要拥有更多的能量和勇气才能掌舵自己的人生。 正如英国女作家珍妮特·温特森所说:“在这一生中,你得成为自己的英雄。我的意思是说,你得用自己的力量和自己的方式去赢,无论对你来说有多困难。” 静水在书中,根据多年与读者之间深入交流的经验,提出了5点对于“女性如何保持独立性”的建议: 1.保持思想的独立 正如尼采所言:“女人一旦思考,她就不再尾随。” 保持独立的认知,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要因为他人的评价而贬损自己。 学会独立地做决策,并对自己的决定担责。 一个女人,无论多平凡,一旦她插上独立思考的翅膀,她的人生一定会发生质的蜕变。 2.培养自己的爱好 汪曾祺曾说:“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读书、养花、下棋、绘画、旅行…… 培养一个看似“无用”的爱好,会使浮躁的内心得到片刻沉静。不要把全部的生活重心都放在恋爱或家庭上,记得留一些时间给自己享受生活。 多尝试,多体验,找到自己喜欢的事物,才会避免走向狭隘与极端,而是会欣喜地发现:这世上,原来还有这么多可爱的事物。 3.学会规划时间 《爱丽丝漫游仙境》里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不知道去哪里,你怎么能知道你何时能到达那儿呢?” 是啊,明确目标,列出计划,这样迈出的每一步才更有底气。 计划可以不用太长远,你可以在每天起床后罗列出今天要做的事,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时间能得到高效的利用。 通过规划、实施、复盘、调整这样一个过程,我们会逐渐加强对生活的掌控力,也会给自己带上成就和满足感。 4.培养经济能力 在互联网时代,除了固定薪资,做兼职的渠道也愈加宽广,你不妨大胆学习和尝试。 我身边不少全职妈妈都在通过各种各样的兼职来改善生活、保持经济独立。 人生的可能性是多种多样的,不要轻易给自己设限,多磨炼、多学习,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赚钱方式、实现自我增值。 5.建立自己的社交圈 很多女性在婚后,不知不觉中停止了和闺蜜、好友的聚会。 殊不知,放弃自我的第一步,往往就是从放弃自己的社交圈开始的。 人是社会性动物,在人脉与能力同样重要的今天,多结交优秀的朋友,融入更优秀的圈子,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 不要过份依赖“安全感” 大胆跳出舒适圈 年近四十岁,静水突然意识到:她把自己弄丢了。 从事财务工作十多年的她,凭着一股韧劲儿把这份并不喜欢的工作做到了极致。 身为两个孩子的妈妈,静水几乎把所有的亲子时间都用来了考取会计师证、开办线上财务课程,忙得脚不着地。 但无形中,她的焦虑感也越来越重。 她拒绝陪丈夫和孩子一起去公园赏花,接到父母的电话也总是说不了几句便不耐烦地挂断。 在这样的忙碌与麻木中,“家”这个字早已悄悄变了味。 直到去年,在前往一场饭局的路上,静水遭遇了一场严重的车祸,这次意外让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 她终于意识到: 从一个风风火火的女子变成思维严谨、不容出半点差错的财务师,从一个热爱读书的文艺青年变成整日在觥筹交错中蝇营狗苟的大忙人。 这十几年的经营,虽然保证了日子的稳定,却并没有带给自己多少满足感。 出院后,静水向丈夫说出了一直埋藏在心里的梦:在家里建个小型图书馆,以书会友,创办一个读书会。 丈夫虽然嘴上抱怨几句,但行动上一直在支持妻子,忙着更换书柜、购置新书。 静水辞去了并不热爱的工作,回归家庭,一切从零开始。 她创建了自己的情感公众号,每天早晨五点开始伏案写作,渐渐地以真诚细腻的文字吸引了大量忠实的读者。 如今的静水重新找回了那个柔软且丰盛的自己,开始耐心地解答孩子无穷无尽的疑问,倾听丈夫的声音,陪伴年迈的父母… 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真正热爱的事做些什么。 哪怕它意味着更多的未知与挑战,但生命就是因为如此才值得一过。 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在三十七岁才出版她的第一本书,五十年后,耄耋之年的她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从二十岁那年,她就没有选择“舒适”地活着。 尽管早早地结婚生子,每日都要照顾孩子、操持家务,但门罗始终笔耕不辍。 她对人生的安全感,不仅仅来自于丈夫或孩子,更多的是源于自己几十年如一日的热爱与坚持。 正如门罗所说:“人只要能控制自己的生活,就总能找到时间。” 不要过份依赖自己可以轻松掌控的某种环境,有时跳出舒适圈,逼自己尝试、努力一把,才能活得更加自由而丰盛。 摆脱依赖,才能活得更漂亮 物理学有个专业名词叫做“最小阻力路径”。 指的是所有物体都是沿着阻力最小的道路而运行。 其实人的本能也是如此,总会选择那条看起来轻松、拥有“最小阻力”的路径。 依赖,便是这样一条“轻松”的路之一。 而那些具有反向思维、下意识地选择阻力更大的另一条路前行的人,也许荆棘重重,但他们在磨砺中已经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愿你我皆能摆脱依赖、充实自己,好为尽善尽美的明日奉献出我们努力的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