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划
业部
业邺显虚凿黹業鄴黻叢黼
业(yè页)
《诗·小雅·采薇》:“戎车既驾,四牡业业。”《诗·大雅·灵台》:“虡业维枞,贲鼓维镛。”《诗·大雅·烝民》:“仲山甫出祖,四牡业业。”《广雅·业韵》:“业,大也。”这里用为高大之意。
《诗·大雅·云汉》:“兢兢业业,如霆如雷。”《诗·大雅·召旻》:“兢兢业业,孔填不宁。”《诗·商颂·长发》:“昔在中叶,有震且业。”毛传:“业,危也。”《晏子春秋卷三·内篇问上》:“故用智者不偷业,用力者不伤苦。”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谦部》:“业,叚借为陧。”陧(niè聂):《书·秦誓》:“邦之杌陧,曰由一人。”这里用为危险之意。
古时乐器架子横木上的大版,刻如锯齿状,用来悬挂钟磬。《诗·周颂·有瞽》:“设业设虡,崇牙树羽。”《说文》:“業,大版也。所以覆县钟鼓之栒,捷业如锯齿,以白画之。从丵,象其鉏鋙相承也。”
事业、功业。《鹖冠子·夜行》:“五行,业也;五政,道也。”《鹖冠子·环流》:“道德之法,万物取业。”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资治通鉴》:“共济世业。”
亚(yà娅)亞
《书·牧誓》:“亚旅。”《诗·小雅·节南山》:“琐琐姻亚,则无膴仕。”《诗·周颂·载芟》:“侯主侯伯,侯亚侯旅。”《左传·文公六年》:“为亚卿焉。”《论语·微子》:“亚饭干适楚。”《仪礼·士虞礼》:“龟亚之。”《史记·项羽本纪》:“亚父南向坐次。”这里用为次于之意。本意为次于之意,这里延伸为长兄之弟之意。
亚旅:官职名。《书·牧誓》:“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书·立政》:“司徒、司马、司空、亚旅。”
邺(yè页)鄴
邺城:古地名。春秋齐桓公始筑城。秦置县。三国魏为邺都。晋避怀帝讳,改为监漳。此后,历为前秦、后赵、东魏、北齐的首都。隋复为邺县,宋废。故址在今河北省监漳县西,河南省安阳市北。《韩非子·饰邪》:“至阳城,秦拔邺矣。”
显(xiǎn险)顯
《易·比·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书·太甲上》:“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诗·大雅·抑》:“无曰不显,莫予云觏。”《国语·吴语》:“寡君勾践使下臣郢,不敢显然布币行礼。”韦昭注:“显,犹公露也。”《尔雅·释诂下》:“显,见也。”郝懿行义疏:“显、昭,上文并云光也,光与见义相成。显者,古文作■,从日中视丝,是有光明著见之意。”这里用为“公开显露”之意。
《书·酒诰》:“在昔殷先哲王迪畏天显小民,经德秉哲。”《诗·周颂·清庙》:“于穆清庙,肃雍显相。”《诗·周颂·敬之》:“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管子·版法》:“庆勉敦敬以显之,禄富有功以劝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膑以此名显天下。”这里用为传扬、显扬之意。
显父:人名。周宣王时期的大臣。《诗·大雅·韩奕》:“显父饯之,清酒百壶。”
虚(xū需)
《易·升·九三》:“升虚邑。”《诗·邶风·北风》:“其虚其邪?既亟只且!”《诗·鄘风·定之方中》:“升彼虚矣,以望楚矣。”《管子·揆度》:“故有人无城,谓之守平虚。”《老子·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庄子·人间世》:“昔者尧攻丛枝,胥敖,禹攻有扈,国为虚厉,身为刑戮。”《荀子·解蔽》:“此其所以丧九牧之地,而虚宗庙之国也。”《逸周书·文政》:“无由不通,无虚不败。”孔晁注:“国无人谓之虚也。”《马王堆汉墓帛书·经法·国次》:“禁伐当罪当亡,必虚其国。”这里用为空虚、废墟之意。
《管子·法法》:“满者,虚也。”《管子·禁藏》:“故国不虚富,民不虚治。”《韩非子·扬榷》:“叁之以比物,伍之以合虚。”《淮南子·泛论》:“若循虚而出入,则亦无能履也。”本意为空、孔洞、空隙。这里引申为薄弱环节之意。这里引申为凭空之意。
《管子·侈靡》:“明然,则可以虚矣。”《汉书·李广苏建传》:“足下虚心。”清刘开《问说》:“心不能虚。”这里用为谦虚之意。
空虚,与“实”相对。这里延伸为无声之意。《尔雅》:“虚,空也。”《庄子·齐物论》:“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周书·文政》:“无虚不败。”《商君书·去强》:“仓府两虚,国弱。”
《韩非子·扬榷》:“叁之以比物,伍之以合虚。”《淮南子·泛论》:“若循虚而出入,则亦无能履也。”本意为孔洞、空隙。这里引申为薄弱环节之意。
虚:二十八宿中北方玄武七宿的第四宿,有星两颗。《晏子春秋卷一·内篇谏上第一》:“今留虚,其孰当之?”齐国所对应的天区是虚、危二宿天区。
凿(záo着)鑿
《诗·唐风·扬之水》:“扬之水,白石凿凿。”《集韵·铎韵》:“凿,鲜明貌。”这里用为鲜明之意。
凿子。一种工具。《管子·海王》:“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庄子·天道》:“释椎凿而上。”《山海经·海外南经》:“凿齿持盾。”《汉书·刑法志》:“其次用钻凿。”
《老子·十一章》:“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庄子·天道》:“释椎凿而上。”《山海经·海外南经》:“凿齿持盾。”《仪礼·士丧礼》:“重木刊凿之。”《说文》:“凿,穿木也。”这里用为开凿打通之意。
黹(zhǐ止)
汉以后字。
業(yè页)
见“业”。
鄴(yè页)
见“邺”。
黻(fú服)
《书·益稷》:“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诗·秦风·终南》:“君子至止,黻衣绣裳。”刘向《说苑》:“士服黻,大夫黼。”古代礼服上绣青黑相间的花纹之意。
《诗·秦风·终南》:“君子至止,黻衣绣裳。”《左传·桓公二年》:“衮冕黻珽。”《左传·宣公十六年》:“以黻冕命士会将中军。”《论语·泰伯》:“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荀子·非相》:“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这里用为古代祭服之意。黼黻:这里用指为指华丽的辞藻之意。
叢(cóng丛)
见“丛”。
黼(fǔ抚)
《书·益稷》:“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书·顾命》:“狄设黼扆、缀衣。”《诗·小雅·采菽》:“玄衮及黼。”《诗·大雅·文王》:“厥作祼将,常服黼冔。”《周礼·天官·典丝》:“凡祭祀,共黼画组就之物。”《庄子·骈拇》:“青黄黼黻之煌煌非乎?”《荀子·非相》:“劝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考工记·画缋之事》:“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说文》:“黼,白与黑相次文。”这里用为华丽的衣裳之意。黼黻:这里用指为指华丽的辞藻之意。
先秦古籍用字字典业部
989
中国传统文化网www.chinactwh.comwww.chinactwh.com中国传统文化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