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闯入黑夜的摄影师

 子君zijun123 2021-03-18
街头影像主题月

第十九期

闯入黑夜的摄影师:布拉塞和久方武

图片

Brassai

(1899—1984)

布拉塞是20世纪欧洲少数于30年代初就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同时摄影生命长达60余年,到80年代仍活跃如昔的大师之一。布拉塞1899年9月生于匈牙利古都布拉索,1924年前往法国巴黎,1932年出版第一本摄影集《夜巴黎》,受到法国的关注,并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成功。

图片

“我在1924年来到巴黎时,我在日出之时上床,在日暮时分起身,游荡于这个城市的各种地方。我有一种欲望,要将我在这夜巴黎中所经验的所有使我心醉神迷的事物展示出来,为这欲望所驱使,我成了一名摄影家。在那两千零一个夜晚的波西米亚式生活中,我踏遍了巴黎的每一个角落。我为这不夜城不断展现在我眼前的景象感到震惊。我想用什么办法把它记录下来。终于有一个女人借给我一架业余相机,我用它捕捉了这些缠绕在我心中许久的景象。”

图片

妓院-圣吉尔曼街区-巴黎-1932年前后

1932年,布拉塞第一本摄影集《夜巴黎》出版。布拉塞镜头中的巴黎包容性极强:从守夜人燃起煤气街灯开始,到各式各样躲在黑暗中喘息的人:倒卧街头的醉鬼、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在街上拉客的流莺、马戏团和歌舞团的后台辛酸、妓院里排队供嫖客挑选的裸女、吸毒者、同性恋者的舞会、上流人物在下流社会的另一副脸孔……等等触目惊心的画面。也正是因此,这部摄影集震惊了全法国。

图片

小咖啡馆里的情侣-意大利街区-巴黎-1932年

布拉塞的夜巴黎系列,就技术上来说也突破了当时摄影科技的极限,在那时相机镜头的光圈与底片的感光度都无法让专业摄影师去捕捉夜光下的动态画面,而从没摸过相机的布拉塞到底从哪里学到底片增感的冲洗技巧,也一直是个谜。

图片

巴黎 1932前后

和当时巴黎艺术圈交好的布拉塞,也留下了毕加索、达利、马蒂斯等正处于创作巅峰期的艺术家们的肖像,并于1980年代集结出版。作为摄影大师的布拉塞,其摄影观也引来诸多争议。“我从来就没认为摄影是一种艺术。”他在1932年的一篇文章《潜在的影像》中,就表明了这种态度,而引起摄影界人士一致的抨击。他说:“在艺术当中,摄影是侵入者,是一个扰乱其他艺术和谐性的不统一记号”;“摄影太精确、太依靠现实、缺乏想象空间、缺乏发明以及精神方面的特质。所有的这些短处,其实也是它使人肯定的特质——是'非艺术’甚至是'反艺术’。这种特质实际上是摄影应该去开垦的地方,不应归于艺术”。布拉塞的摄影观是他自己作品最好的注脚,他所拍摄的人、事、物都很少有情绪的介入。

图片

瑞沃里大街-巴黎-1935-1937年

图片

卢森堡公园的栅栏

图片

埃菲尔铁塔, 1932

图片

阿尔伯特黑帮的流氓们在街头斗殴-巴黎-1931-1932年

图片

阿尔伯特黑帮的流氓们-巴黎-1931-1932年

图片

阿尔伯特黑帮的流氓们-巴黎-1931~1932年

图片

街灯下的情侣-巴黎-1932年前后

图片大街上的送奶人-巴黎-1932年

图片

公共小便所-圣·雅克大街-1932年前后

图片

蜿蜒的小溪-巴黎-1932年

图片

拉普大街上的妓女-巴黎-1932年前后

图片

街头拉客的妓女-甘卡普瓦大街-巴黎-1932年前后

图片

穿着春季长裙的妓女-里大一街区-巴黎-1931年前后

图片

街头等待客人的妓女-意大利街区-巴黎-1932年

图片

雾中的马绍尔·内像-巴黎-1932年

图片

奥特耶通道

图片

坐在月亮酒吧中戴满珠宝的老妇人-蒙马特区-1932

图片

新桥

布拉塞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巴黎的夜里拍摄了什么?它悄悄地从那个时代精神和艺术的蓬勃发展中汲取养分,捕捉到了最鲜活的生活。台湾的摄影师久方武,一位化学博士,他带着相机和疑问行走在街头,他用自己的科学经验解决摄影上的问题,他呈现出了这些日本与台湾如电影场景般的街头夜晚照片。

图片
久方武

台湾摄影师,现居台湾新北市淡水区,出版的影像作品集有:时间方程式(Temporal Equation)摄影集(2010.11 ISBN 978-957-41-7699-1)。2010年在台北举办'时间方程式';2014'时间方程式'个展在台北八楼当代展出。

图片

Low light系列作品

久方武自述:Night 完整的24小时

摄影从发明的初始便开始纪录了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肖像、街头、地景与人文摄影等都已经是过往年代每位摄影大师抓取的题材。安瑟 · 亚当斯(Ansel Adams)透过分区曝光法建构精密的黑白风景摄影,而亨利 · 卡蒂尔 · 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则是透过决定性瞬间抓取那转瞬的灵光乍现,随著摄影科技的转变,伴随著广告与杂志的流通,彩色彻底地扭转了过去黑白摄影的想法,让摄影正式走向所见即所得的时代,于是我们在1976年有了威廉 · 艾格思顿(William Eggleston)的Guide,开啓了彩色摄影的时代。

图片

Low light系列作品

然而,摄影关注的事物却因为科技与环境的侷限一直缺乏一个区块。人类的活动时间不是仅有白天而已,尤其是进入全球化的21世纪,这24小时裡人们的生活方式,更是不断的运作进行著。纵观过去黑白纪实到持续演进的彩色摄影,仍旧将主轴放置在白天的人类活动裡,过去或许是因为技术性的问题,在黑夜中要清晰将人的动作定格,需要闪光灯才有可能得以实现,却也侷限了拍摄的限制,削弱了纪实摄影的普遍性,实属可惜。

图片

Low light系列作品

当代人类的文明活动持续在黑夜裡窜动,生活裡充满了各种环境光源,例如有近似日光的柔和光源,或複杂的都市硬光栅。这样的光源环境都已经为人眼所熟悉,却又与闪光灯所发出非自然光有著明显区别。加上摄影科技日新月异,让摄影师更有机会以更清晰手法对黑夜中的人类活动做出决定性瞬间的抓取。于是完整的24小时行为纪录得以实现,让摄影文明的时间进化轴线继续进行。

图片

图片

Low light系列作品

Beach at night

II

图片

图片

图片

Untitled at night
III

图片

图片

图片

Night portrait
IV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people back at night
V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night people
VI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Taiwan's Vendor game prizes and stand holder at night
IX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惊喜正在路上!

图片
首刊

=回归=

已售馨

图片
第二期

=女摄=

图片
第三期

=街拍=

定价:35/本,40元(包邮)

支付宝账号:newtimes_ad@sina.com

付款后请将截图及寄送地址发送到影艺家微信后台

咨询/责编微信:Lingermeow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