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是个有内涵的字!看一个字有没有内涵,一是看这个字是不是够老,再就是看这个字能不能构成很多文雅的词。有的字,就不是特别有内涵,比如丢、找、奔ben4之类的字,你看它们构成的词,丢了,丢脸,丢人;找死,找抽,找骂;奔头,奔命……唉,总之俗而又俗。看人家“节”,节气,直接进了非遗;节日,谁都盼望;节约,节俭那是高大上的道德标兵才能做到的;使节、节操、晚节、高风亮节……这就是有内涵的字。典雅,古朴,怎么看怎么好。要不是简化成个独角怪兽,字形也是很漂亮的。看看这风骨和气韵,简直是没谁啦! 节,《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这样解释:“竹约也,凡称节者皆有约义,如时节,节气,所以约天时也;贞节、节义,所以约人品也;骨节、筋节,所以约身体也;符节、玺节,所以约事权也;节文,所以约礼也;节奏,所以约乐也;皆有限制不能逾越之义。” 这段解释,太精当! 竹子作为禾本科的植物,因为中空而出名,并且长得特别快,如果不是因为有节,恐怕风一来就吹得七零八落了。所以,竹节对于竹子的生长至关重要。是成就竹子挺拔的关键所在,也因其如此,竹子才能够供人使用。也成就了竹子各种品质,以及诗人们对竹子的各种歌颂,其实也成就了各种诗人。不信您上网以咏竹作为关键词随便找个古诗词网搜搜,就几十首诗词呈现在您面前了。 竹子这个节,就被人们发现了,然后通过类比、隐喻等手段,就出现在各种场合下,就是上文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的解释,用在天时就是时节,节气;用在人,就是贞节、节义;用在身体就是骨节、筋节;用在国家大事就是符节、玺节;用在礼节上就是节文;用在音乐上就是节奏…… 这里,有的用的是节一段一段的意义,比如,节奏、时节、节气、章节,因为竹子这一段一段的停顿一下的生长,使竹子既坚挺又漂亮。所以,人们把天时也分为一段一段的,每次过节就会休息一下,休养生息是为了生活的更加美好。而音乐的节奏亦如此,回环往复的节奏,令音乐更加和美。 此外,这节在竹子上面有承接的作用,所以两两相交处用节,骨骼相接处叫骨节;时间相交处叫季节,节气;人与人相交的礼仪规范叫礼节、节操、气节。 竹子还因为竹节处就像绳子捆起来的样子,所以叫竹约。对半剖开之后,用于凭证、印信,成为出入各种关卡的通行证。最著名的鄂君启节,楚国文字,是不是很拉风?不过这个是青铜的,不是竹子的,是竹子那种用法的延续啊。 到了汉代,苏武牧羊的时候,用的那个叫旄节。跟这个通关文书就不同了,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 竹子因为有节,而不易折断,所以,有了气节,节操、贞节等形容人能够自我约束,不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违背自己的信念。而这种“节”在一般情况下是看不出来的,所以文天祥说“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必须是无路可走之时,依然能坚守的那个才叫气节,节操,贞节。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墨竹图题诗》一文,郑板桥写的,后面附了郑板桥作诗时候的背景,山东大旱,郑板桥向上级申请,要开仓放粮。上级延缓,不停地上报等着批复,饥民等不及,天天有人死去,郑板桥自作主张开仓放粮,为此丢官。学到这里,老师问学生,你们如果是郑板桥,是不是也开仓放粮啊,学生毫不犹豫地说,放!这一听就是胡说八道!开仓放粮这个事情要是那么容易做到,郑板桥的朋友,同僚都去做了,郑板桥也不必瞻前顾后了。这个时候,是最能够看出一个人的人品节操的时候,就这么轻飘飘地带过去了。这师生对话也是没sei的!郑板桥就处在文天祥说的时穷节乃现的时刻,穷,是无路可走,无路可走了,还能够坚持,所以才有了后人的各种歌颂。也才有了“一一垂丹青”的美名扬! 节,因为长在竹子上, 像是捆了绳子,就有了约束,在用度上的约束就是节约,节省。但是这个节约,是指适度,而非限制生活所需,所以,节饮食,就是适度而不过量。 像节这样的内涵丰富的词语,一写就得写好几天,所以,好几天不更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