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个字儿:谣

 吕俐敏 2021-03-18

言语能力是人和动物区别的能力之一。关于言语的管理,见于《圣经》,大洪水之后,巴比伦要造一座通天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上帝知道后,就变乱人们的口音,使人们的语言彼此不再相通。这样,这座通天塔就未能建成,人们也分散到世界各地。这座塔就被称为“巴别塔”。《圣经》认为,“巴别”这个词,就是希伯来文中“变乱”的意思。也就是说,上帝变乱了人类的言语,让大家的沟通出现困难,以此来保护上帝的威权不被撼动。

在我们的文字中,从言的字一般跟话语和话语方式相关。比如“谣”,可以组词歌谣、童谣、民谣。在传统文献中有好几个用“谣”来命名的集子:

古谣谚:总集名。杜文澜编。文澜小舫浙江嘉兴人。一百卷。搜辑古籍中所引上古至代的谣谚,加上附录和集说,分为三部分。编排次序,以各书所属四部的分类为准,并注明谣谚出处与有关本事,为记录古谣谚的一部较完备的总集。有咸丰氏曼陀罗华阁刻本。另有据此点校的排印本。

云谣集杂曲子

词总集名。敦煌石室人写本,三十首,不分卷。存二残本,于末被斯坦因伯希和盗去,分藏英国伦敦博物馆、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后朱孝臧曾据抄本重刻,收于《彊村遗书》中者为足本。今人有校订本多种。集中都是无名氏作品,有些显然来自民间,内容也较广泛。其中已出现部分长调。

……总之,挺多的,不列举了。

谣言的意思,是民间流传的歌谣或谚语。古人关于谣言的理解是这样的:谣言谓听百姓风谣善恶而黜陟之也。前史载谣言者,信哉不可忽也。

所以,当周代的先王周宣王听到红衣小儿传播的谣言为“月将升,日将没;檿弧箕箙,实亡周国”,大惊失色,询问这是从哪里传来,什么意思,整个王朝的官员开始破解这谣言的密码。还是太史伯阳父厉害,他说“凡市井无根之语,谓之谣言。上天警戒人君,命荧惑星化为小儿,造作谣言,使群儿习之,谓之童谣。小则寓一人之吉凶,大则系国家之兴败。荧惑火星,是以色红。”读到此处,我们不由幡然醒悟,果然是天使来传递信息的。

后来,就是周宣王在谣言的指导下,清理各种卖桑木弓的,箕草箭袋的。但是,还是有漏网之鱼,最后还就是这卖弓箭的夫妇收养了一个褒姒,撩逗的周幽王那个废柴烽火戏诸侯,把西周给作没了——当然,这是历史这样写的,其实,跟褒姒有个什么关系吗,男人不行就怪女人,这也是通病。

然后,是董卓,“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也是闹市中娃娃们嘴里唱出来的。果然那董卓很快就死翘翘了。

所以,古代社会比较重视这个谣言,历史学家们,学者们就提醒说“听百姓风谣善恶而黜陟之也。前史载谣言者,信哉不可忽也。

我国古代还有采风的传统,《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大铃)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大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其实就是采集民间描述生活状况的诗歌顺口溜之类,汇报给天子,看看天底下的人都在想什么呢,然后再提出治理策略。

还有一种搜集信息的方法,叫诽谤木,后来成了华表,没错就是华表,天安门前面那汉白玉的柱子。

这东西,原来叫诽谤木,在这木柱上,行人可以在上面刻写意见,“诽谤”一词在古代是议论是非的意思,就是现代的提意见,所以它又具有现代“意见箱”的作用。实际上就是个涂鸦的柱子。柱子上头部分,是用来指路的。

所以,在古代汉语中,谣言、诽谤,都是给主上提建议的。可以通过歌谣、可以刻写在路标上。以此来搜集信息,整理民意,完善治理体系。后来,周厉王那个二货,不让人说话,逼着他叔说了一句千古名言“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然后就把他流放到彘那个地方了(读历史的时候,感觉特纳闷,为什么叫彘呢,是养猪的地方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