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个冬天都要养“藏”,大寒是冬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需要再养一养阳气的闭藏。因为在冬天阳气闭藏的越深,立春时阳气生发就越有力,一年的阳气圆运动就会越大越圆,人也就会越健康。大寒养“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早睡晚起,每天多睡1小时。早睡可以养人体的阳气,晚起可以养阴气,使精气内聚以润五脏,从而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对于上班族特别提倡早睡1小时。大寒时节,临近立春,按“五运六气”来讲,自大寒日开始,天地之气由太阳寒水转为厥阴风木。风木主时,主升主动。在人,则会出现头晕、耳鸣、心悸、失眠、烦躁、易怒、抑郁、焦虑、月经紊乱、烘热汗出等不适症状。养生之法,当闭之藏之,使虚火下敛,归于肾根。平时当养肾固本,肾根坚固,自然虚火不浮。兼当修身养心,心正则精不外泄,亦能敛火归根。对于虚火上浮者,可以用山茱萸或乌梅泡水(可加冰糖或蜂蜜)当茶频服。 古语有云“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大寒时节除了注意防寒之外,还须注意防风,衣着要随着气温变化而增减,不要因偶尔回暖而随意减衣服,出门可戴上围巾、帽子等。对于患风湿的病患来说,出门应当戴上护膝保护关节。我们的头颈部直接裸露在外,病邪也就最容易从这里侵入人体。“神仙都怕脑后风”,大寒时患面瘫、头疼及中风病的人会比平时多见。另外,冷风易从门窗缝隙窜入,“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对于贼风,我们不要正面迎对它、征服它、改造它,而是要躲避它。贼风容易在你晚上睡觉的时候侵袭你。所以,晚上睡前最好检查一下门窗是否关严!当然,大家也可以服用适度剂量的“玉屏风散”以预防风寒。玉屏风散主要用以黄芪、防风、白术所调配而成,可益气固表,适合体虚容易受到风寒的人。
大寒时节,尤需静心且注意保暖。我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把神藏于内不要暴露于外。尤其是老人家,因今年大寒前后适逢春节,儿孙满堂,此时精神调养还应注意避免过喜或伤心,从而减少心脑疾病的发生。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入睡前,可用热水或药汤先泡泡脚,以达到畅通血脉、改善睡眠质量的功效,尤其是对那些经常在夜间看书、写作、加班到深夜的人,临睡前更应坚持用热水泡脚,有助于心神收敛潜藏。 大寒时节,饮食上可多吃素食,以清淡饮食为好,既助中焦运化,又防厚腻碍胃,以养中气。且以温食为宜,戒凉食、生冷、粘硬,尽量少吃瓜果及油腻。“孙郎中”建议,此时节可多食白萝卜以清内热,多食生姜以御外寒。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冬季往往喜欢摄入高能量的食物,再加上缺乏运动,所以特别容易引发积食,痰火积聚,出现诸多上火症状:口干舌燥,扁桃体发炎,喉咙发炎,脾胃胀满,大便不调,小便发黄等等,所以,冬季应季佳蔬白萝卜应该多食些,不仅美味,还能消食润喉,清虚燥之热,化痰顺气!人在清晨之时,胃中之气有待升发,吃点生姜可以健脾温胃,鼓舞阳气升腾。大寒时节,建议每天早上出门前喝一碗姜糖汤,可生热暖身,温通阳气,阳气健旺则寒邪不容易入侵;若平素体虚者,也可在姜糖水中加生黄芪,既补气,又能和调营卫,可有效预防外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