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大家都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也就是说在一个季节里有一个季节应做的事,此即为大自然的养生之道:因时制宜。春季养生,宜养生生之气!姚止庵在《素问经注节解》里说:“生气者何?生生之气,阳气也。”所谓生生之气,是一种柔弱而又坚韧的生命力。因为柔弱,所以需要呵护;因为坚韧,所以它能百折不挠地向前发展,最终繁盛、刚强起来。我们看种子刚发的芽、树木刚抽出的嫩绿枝条,就会感受到这股气息。但它最害怕酷寒的袭击以及阳气的郁结打压,否则会一下子冻结或抑压了所有的希望。 据考究,“生生”这个词最早源于《易经》。《周易·系辞上》有云:“生生之谓易。”“ 生生”者,生机不停、循环往复也,也就是常言“生生不息”之意。“生生之谓易”,就是说,宇宙自然、万事万物生生不息的内在规律,就是“易”的大道。这里面暗合对人类行为的规诫和警醒。只有保护自然生态、人文生态的生生不息、循环往复,才是长治久安之道。“生生”对于万物来说便是“生生之德”。“生生之德”赋予万物,则大千世界纷繁至极,生机无限,千变万化,无穷无尽。自然界的不断生成,不断创造,不断变化,其意义就在于使生命之阳气生生不息。 春天,大自然赋予人类生生之气已经够多了,这是无形的,人们只需要好好去呵护它就可以了,无需用过多大鱼大肉的有形之品去补充营养,给脾胃增加负担。清淡饮食及五谷杂粮最养脾胃!肝木旺于春季,肝木一旺就容易克脾土,造成脾胃虚弱,此时最宜给脾胃减负。饮食清淡,多喝粥,脾胃的负担自然就轻。另外,传统中医临床也不主张春季大量服用补药,而更多的是“发陈”及“疏通”。 农民朋友或喜欢种植花卉的朋友都懂得一个常识,刚刚发芽的种子不宜过多施肥上粪,否则会“烧坏了”,只用给它自然的阳光、土壤和空气,它就能茁壮成长,其实,人体的生生之气也是如!因此,在饮食方面,要养生生之气,恰恰不宜大鱼大肉,五味杂陈,宜以清淡为主,多吃五谷杂粮,多吃应季蔬菜。善养生者懂得和畅脏腑气机,调顺周身血脉,而不会“恣口腹之欲,极滋味之美,穷饮食之乐”。古人认为,膏粱厚味食入太多以及饮酒过量,会危害身体健康。 同理,小孩子如同人生的春天,也不能多食,老祖先自古就有“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的说法,我们常见很多家长唯恐小孩长不高,唯恐小孩缺营养,所以让他们吃很多所谓高蛋白,高营养的食物,但结果却“欲速则不达”,适得其反!所以,我建议大家春季可以多吃豆芽、香椿芽、苜蓿芽,豌豆苗,春笋,柳芽,春韭,春菠等。春天是吃芽菜最好的时侯,看它们发出鲜嫩的芽叶,天生就带着充满生命力的生发之气,吃下什么变成什么,我们应时而食之,也把这份生生之气带进身体里来,从而帮助我们身体推陈出新,升阳通阳。如果没有芽菜,多吃青菜也非常好。蔬菜青绿,其色绿对应肝,可以疏肝气,清肝热。蔬菜属木,木能达土(脾土),即令脾胃气畅达。蔬,疏也,可疏通气机,越吃越开心,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