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层次高的人,很少发朋友圈

 阿柴说情感 2021-03-18

“朋友圈”是一个人对外展示生活状态、现状的重要窗口,也可以从别人所发的朋友圈中获得某些有用的信息。

是人与人交流、沟通、联络、信息传递的重要途径,极大限度地提升了联系的便捷、迅捷、轻松。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经常发朋友圈的人,也逐渐减少了发朋友圈的次数、频率,甚至干脆不再发布朋友圈了。

于是便出现了一个有关朋友的话题:为什么越来越多人不发朋友圈了?

其实在大多数人心中都有这个问题,一个是别人为什么不发朋友了,一个是自己为什么不发朋友圈了。

对于问题,想必在大家心中都已经有了某些答案,比如那些想发的“朋友圈”,都已经通过私聊的方式发给了某些人,而且从中得到了想要的效果,因此便没必要再发朋友了。

归根结底,朋友圈只不过是人们抒发情感的一个手段,虽然它反映出来的是生活,却并不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曾经在频繁发朋友圈的时候,养成了一种只要在生活中有什么新鲜事就会发朋友圈的习惯,以至于不发朋友圈,就会觉得生活中没有太多的新鲜感、乐趣。

然而那些不再发朋友圈的人,并不是过得不好,只不过是找到了生活的真谛,获得了属于自己幸福的追求目标。

当一个越是不动声色,越成熟稳重

曾经有一个大学同学,经常发朋友圈,每次去刷新朋友的时候,往往都会看到她新发布的朋友圈。

比如今天吃了什么饭,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情,或者是有了怎样的收获和人生感悟,后来大学毕业之后,虽然各自奔赴前程了,但是依然会看到她发的朋友圈,只不过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

大概是在毕业两年之后,几乎看不到她再发朋友圈,后来才听说她在那个阶段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状况,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陷入了谷底。

也许是她为了全身心去应对困难,也许是从困境中磨练了意志,使整个人都变得愈发成熟稳重,将一切不如意的事情都深埋着以内,在悄无声息之中,将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在漫长的人生中,哪怕遇到艰难险阻,也应该给自己保留一丝体面。

《唐人街探案》里面有这样一句值得人们深思的台词:“有哪个人在国内混得舒坦,愿意出来呢?留下有留下的原因,出来有出来的理由。”

一个人真正的成长,其实就是懂得了掩藏内心中的脆弱和委屈,不再一遇到挫折、委屈,便会在朋友圈里抱怨一番。

大千世界,浮华三千,一切烦恼的事情皆缘于内心的执念

在某个年龄阶段,总觉得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互通的,而且也会有一种世界以我为中心的错觉,一切事情都应该顺心如意,不应该有不顺心。

然而,人们心中的悲欢哀乐并不相通,很多时候欢喜会在某些因素作用下转化成悲伤,悲伤又可以转化欢乐,总之需要放在特定的环境之下去体验。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 名叫“向来我属性”的词语,指的是一个人永远都在为自己而活,与他人并无任何关系。

是啊,在诺大个世界之中,谁又能够真正知你冷暖,懂你悲欢呢?

况且在这个世界上不如意事之常十之八九,可是愿意将其说出来的人却无二三。

你是否有这样一种感觉,列表的好友越来越多,但是真正能交心的人寥寥无几。

曾经发的朋友圈,还有些许人点赞、评论,后来就连点赞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其实在内心也明白了关系疏远了,每个人都在为各自的生活忙碌着,谁又会时刻关注你的动态呢?

如果把人生当作一条孤独的河流,那么在往后余生中谁又会成为你灵魂的摆渡人呢?

身处在此岸的人,总是幻想着彼岸的美好,而为了达到彼岸,则需要穿越茫茫人海。

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人有缘之人出现,然后成为人生的摆渡人,却忽略了最好的摆渡人其实就是自己。

很多时候亲身经历的事情,别人总是无法真正理解,于是费尽心思向别人讲述一番,到头来只能自己消化,久而久之便不会将不开心的事情拿出来了,而是将其埋藏在心底。

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的很多事情,就像小马过河那样,当它问正常吃草的老牛河水有多深,老牛回答道:“没多深,只有膝盖那么深”。

正当小马讲过过河的时候,有一只松鼠跳了出来,冲着小马大喊道:“河水很深,能够将你淹死”。

小马听到松鼠话之后,开始有些犹豫,最终小马还是小心翼翼地走进了河中,当它到达河对面之后,觉得河水既没有老牛说的那么浅,也不想松鼠说的那么深。

因此,在人生道路遇到事情,不要总是依赖于别人的帮忙,只能独自将面临的解决,才能使自己成长起来。

所以,至于发不发朋友圈,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只要每个人懂得拼搏进取,好好享受美好时光,那么才能感悟了生命的真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