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蜀都游记--锦色官城(上)

 桃之夭夭者 2021-03-18

2019年春节后,伴着赵雷的《成都》深情回旋的歌声,我踏上了前往蜀都的旅程。小宝期盼已久的武侯祠是当仁不让的第一站,谁让家里有个小三国迷呢!

如今的武侯祠已和锦里成为一个旅游区,他是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由武侯祠、汉昭烈庙及惠陵组成,它们都坐北朝南,坐落在一条中线上。

走进大门,大殿两侧供奉着蜀汉著名文臣武将的塑像,由于是不同年代修建的,塑像的底座高低样式稍有不同。小宝惊喜不已的一尊尊看过来,那些纸上的英雄人物更具体、更生动地呈现在她眼前,令她赞叹不已!

       碑廊内有一块显著的祠堂碑,又称“三绝碑”,因由唐朝宰相裴度撰文、书法家柳公绰(柳公权之兄)书写、名匠鲁建刻字,皆为大家,谓之“三绝碑”。碑文褒讲了诸葛亮的文治武功、高风亮节的功绩。

     走在惠陵边的红墙下,萧萧竹林在侧,“汉昭烈皇帝之陵”的石碑默然肃立,游人的嘈杂声隔之门外,时间仿佛霎时停驻了,历史的厚重感一下子涌上心头:“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多少风流人物俱往矣!只留下传奇故事,待后人评说。所谓“流芳千古”还是“遗臭万年”不过一念之间。

 武侯祠一墙之隔便是锦里古街了。相传锦里曾是西蜀最古老的街道。如今的锦里建筑风格已明清风貌为主,茶楼、酒肆、戏台随处可见,还有“耙耳朵”的。

      有万丝饼、麻辣串串、双流兔头、雨花露等特色小吃,茶楼门口有跑堂的不停吆喝:“盖碗茶,听川戏,看变脸嘞!”成都人找个竹椅,泡壶茶,听听戏,摆龙门阵,好巴适!古街里人头攒动,方言乱飘,好一幅现代的清明上河图!

      来成都必须要体验的当然是美食啦!大街小巷总是飘着麻辣味儿。

    成都人似乎随时可以邀上三五亲朋好友,一锅红油端上,等它沸腾翻滚,红的肉、白的豆腐、绿的蔬菜、黑的海带、灰的毛肚统统在一口锅里欢聚。涮涮锅、聊聊天,把白天的疲惫,心中的郁闷都在这口锅里洗涮一清,蘸上鲜香麻辣,一口一口吃个畅快淋漓!

       满满的幸福感充盈在唇齿之间,胃饱了,脸红润了,心也妥帖了。

下一批从夜色中匆匆奔来的食客,从远处就能看到老火锅店门口一长串的红灯笼,如火红火红的串串儿,散发着香味儿,抚慰着胃,安抚着心。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