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霁霞:冬月十五浮光掠影

 修篱种菊 2021-03-18

冬月十五浮光掠影

作者:王霁

    窗外麻雀的叽喳声叫醒了梦中人,习惯于第一件事拿手机看微信,早上六点多闺友微我:"的姐不容易,我也不容易,我已在出差路上,你仍在暧被中酣眠,你幸福地偷着乐吧。”时针已指向七点半,幸福地偷着乐地开启属于我的一天。

       我不是上班族,也不属送学生的奶奶族,没有时间点,不必苦旅于清晨的路上,窃喜。

     拉开屋门,惊了院中的麻雀,它们先抬头看一眼懒起的我,然后两条细腿支着有点肥硕的身子灵活地跳跃着,试探我是不是赶走它们。麻雀似乎是冬天的精灵,一群大雁往南飞,奔他乡而走,寒蝉凄切归去了,蜂蝶羽化踪迹难寻,只有麻雀留在北方的冬天里,早出晚归,觅食自立,“无人为它立黄昏,无人问它粥可温",可敬的小精灵不逃避自然的无情,“你们早,勤劳的精灵!”自言自语问候它,它们不懂人言,还是惊飞了,落在房檐上仍惊恐地望着我,我有恶意吗?切!

         打开大门的一刹,一团浓雾汹涌着挤进门来,好大的|雾啊。院内分明没有雾的,咫尺两世界,户外另一番天地,铺天盖地的浓雾弥漫着包裹了一切,道旁那棵高大的杨树入天了吗?望不到树尖呢,只是那些枝枝杈杈肥了许多,白了几许,毛茸茸的变了模样,树干伤心了吗?怎么泪痕条条?田里的麦苗更是难逃大雾的侵袭,绿瘦了,头白了,湿淋淋的。條地一只麻野qiao不知从哪儿冒了出来,扑楞着翅膀,翘着长尾巴落在树枝上,簌蔌落了一地碎白。哦,冬日除了麻雀,还有喜鹊呢,架在杨树杈上稀松交叉地窝在大雾中依稀可见,它也是才出家门吗,真懒。但真的自在。

    灯亮了,笛响了,朦胧中车近了,送学生的大哥大嫂返回来了,见着我问:"沒干活呀?"

   " 没有,这大雾天就是咱的星期天,歇了。”我答道。大嫂白了眉毛湿了发际,冲我笑道:"你享福吧,自己能作主,雾天不出门。

  "你们奶奶级别的,能穿云破雾,能量大呀。"我笑侃。

   嫂子:上升为奶奶就老了,家中老黄牛啊。”"

   “我想老都沒个理由。

     "烧包吧你"。嫂子骑车走了,我呆在雾里:哪儿烧包了,含饴弄孙的日子不是都盼吗,该是她们烧包吧,嘴里喊累心里甜着呢。

        一大早就被我这么浪费在雾里了,回屋见户主插上电锅作饭,今天的太阳注定要从西边出来了。

    中午刚过,风牵着太阳出来了,天地间一下子明朗起来,心也跟着敞亮了,穿云破雾的最终是太阳,冬日的阳光最暧人。村里的清洁队就在这暖阳下挥动扫帚,铁锨美化着村容村貌,奶奶们神釆飞扬地喊着累,沒雾的时光车匆匆人匆匆,鸟也匆匆飞上飞下,世间万物不在雾里最明了。

        斜阳西落,雾又重升,冬月十五的月亮朦胧美,柔月伴雾,清辉流溢。美哉,人间。静好,岁月。

              2019.12.9

王霁霞:暖
王霁霞:儿女论 

王霁霞:今昔十八庙

王霁霞:约你去看麦青

王霁霞:写给爹娘

霁霞:回忆高考那年

王霁霞:过完“六一”过麦收

王霁霞:桃篮儿

顶汪村王霁霞:杨树迎春

正月十三杂记(作者:顶汪村的刘町人)

征稿

  其实瞎咧咧也没什么不对,人生一世 草木一秋,人总是需要有回归本真的那么一个时刻一个处所,关起家门过日子谁还不是素面宽衣踏拉板?没有哪个人会在家人朋友面前总是保持开“三级干部大会”时的庄严姿态。妆扮如此,言语亦是如此,时不时地收拾收拾昨日记忆,家不长里不短,一起瞎咧咧吧。一锅鸡汤也好,一盏香茗也罢,自己写的东西先说自己喜欢就好,有喜的看官请近瞧,不喜欢的您请便……写字这个玩意儿,谁也不是为钱,就是图个抒怀呗……

    即是瞎咧咧,就没有什么高要求,当然也没有最低要求。不管你是莫言贾平凹,还是翠花王大妈,喜欢瞎咧咧咱就可以发,你就把你闲滴没事瞎咧咧滴、酸帮撕拉滴诗、文往这发,谁爱点评褒贬,你愿意听就听,能改就改,不愿意听揍拉倒。

   曲高和寡, 别担心文章点击量太少,没人看也没什么大不了,起码作者看、我也看,再有其他人看咱就是赚头了。

扫码关注《独立疏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