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模板质量通病及其防治介绍

 绘创意设计 2021-03-18

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模板质量通病及其防治介绍

第一节   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模板质量通病及其防治

一、支架现浇梁模板缺陷

1、现象

支架变形,梁底不平,梁底下挠,梁侧模走动,拼缝漏浆,接缝错位,梁的线形不顺直,混凝土表面粗糙,封头板不垂直,箱梁内倒角陷入混凝土内。箱梁腹板与翼缘板接缝不整齐。

2、原因分析

1)支架设置在不稳定的地基上。

2)除由于支架的不均匀沉降外,梁底模板铺设不平整、不密实、底模与搁栅铺设不密贴,梁底模板抛高值控制不当。

3)梁侧模的纵、横围檩刚度不够,未按侧模的受力状况布置合理的对拉螺栓。

4)制模配制不当,模板拼缝不严密,缝隙嵌缝处理不当。

3、防治措施

1)支架应设置在经过加固处理的具有足够强度的地基上,地基表面应平整,支架材料应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支架立杆下宜加垫槽钢或钢垫板,以增加立柱与地基的接触面。支架的布置应根据荷载状况进行设计,以保证混凝土浇筑后支架不下沉。

2)支架搭设应按荷载情况,根据支架搭设的技术规程进行合理的布置。

3)在支架上铺设梁底模搁栅要与支架梁密贴,底模要与搁栅垫实,在底模铺设时要考虑抛高值,抛高值宜通过等荷载试验取得。

4)梁侧模的纵横围檩要根据混凝土的侧压力进行合理的布置,并根据结构状况布置对拉螺栓。

5)模板配制要严格按模板质量要求进行。

二、悬臂现浇梁模板缺陷

1、现象

施工挂篮底模与模板的配制不当造成施工操作困难,箱梁逐节变化的底板接缝不和顺,底模架变形,侧模接缝不平整,梁底高低不平,梁体纵轴向线形不顺。

2、原因分析

1)悬臂浇筑一般采用挂篮法施工,挂篮底模架的平面尺寸未能满足模板施工的要求。

2)底模架的设置未按箱梁断面渐变的特点采取措施,使梁底接缝不平,漏浆,梁底线形不顺。

3)侧模的接缝不密贴,造成漏浆,墙面错缝不平。

4)挂篮模板定位时,抛高值考虑不够,或挂篮前后吊带紧固受力不均。

5)挂篮的模板未按桥梁纵轴线定位。

6)挂篮底模架的纵横梁连接失稳几何变形。

3、防治措施

1)底模架的平面尺寸,应满足模板安装时支撑和拆除以及浇筑混凝土时所需操作宽度。

2)底模架应考虑箱梁断面渐变和施工预拱度,在底模架的纵梁和横梁连接处设置活动钢绞,以便调节底模架,使梁底接缝和顺。

3)底模架下的平行纵梁以及平行横梁之间为防止底模架几何尺寸变形,应用钢筋或型钢采取剪刀形布置牢固连接纵横梁,以防止底模架变形。

4)挂篮就位后,在校正底模架时,必须预留混凝土浇筑时的抛高量(应经过对挂篮的等荷载试验取得),模板安装时应严格按测定位置核对标高,校正中线,模板和前一节段的混凝土面应平整密贴。

5)挂篮就位后应将支点垫稳,收紧后吊带、固定后锚,再次测量梁端标高,在吊带收放时应均匀同步,吊带收紧后,应检查其受力是否均衡,否则就重新调整。

三、防撞护栏与栏杆模板缺陷

 

1、现象

混凝土表面粗糙,有气孔,线形不顺直,顶面高低不平,相邻孔伸缩缝处栏杆顶面有高差,防撞护栏与栏杆的伸缩缝不在同一垂直线上。栏杆柱不垂直。

2、原因分析

1)模板表面不光洁,木模在使用前未浇水湿润,模板表面混凝土残渣未清除干净,使用时未涂脱模剂。

2)模板支撑不牢,未按基准线进行校正,预埋钢筋偏差。

3)护栏与栏杆模板未垫平,基底标高未校正。

4)伸缩缝模板支撑不牢,混凝土振捣时模板走动。造成护栏及栏杆与伸缩缝偏斜,位置不准。

3、防治措施

1)防撞护栏及栏杆的模板宜采用光洁度较高的防水胶合板或定型钢模板,支撑牢固。

2)防撞护栏与栏杆的位置应精确放样,预埋钢筋如有偏差,应按质量标准进行校正。在防撞护栏与栏杆施工前应对全桥的桥面标高进行统测,如发现有偏差,应作统一调整。模板安装时应按基准线和标高认真进行校正,保持线形顺直,顶面和顺,标高正确。

3)防撞护栏与栏杆的伸缩缝必须与桥面伸缩缝在同一直线上,伸缩缝端模应保持与桥面伸缩缝在同一直线上,并支撑牢固。栏杆柱的立模,不论桥的纵坡有多大,栏杆柱应始终保持成铅垂线。

4)拆下的防撞护栏与栏杆模板,应进行养护维修,确保使用时模板光洁完好。

第二节   预制构件模板质量通病及其防治

一、桩模板缺陷

1、现象

1)桩身沿长度方向扭曲,几何尺寸不准,桩顶不平、不垂直,桩尖偏斜。

2)叠浇桩上、下、左右桩粘连。

2、原因分析

1)桩侧模支撑强度和刚度不足。

2)桩上未涂隔离剂,或涂过隔离剂时间过长或被雨水冲掉。

3)立模时,弹线有偏差。

4)桩尖模板振捣时移位,桩顶模板不垂直于桩身。

3、防治措施

5)地坪表面平整度要在预制构件的允许偏差范围内,排水通畅。

6)采用间隔浇桩法时,应先在地坪上弹出桩身外形尺寸线,以利支模。

7)桩尖端应用专用钢帽套上。

8)叠桩法制作时,其下层桩的混凝土强度,需达 &’() 后,方可浇筑上层桩混凝土,并宜涂 $** 厚度的纸筋石灰层作为上、下、左、右的隔离层。

9)要防止侧模在混凝土振捣时往上浮动,必要时压重。

二、梁外模板缺陷

1 现象

梁身沿纵向不平直,梁底不平整有露筋,梁两侧模板拆除以后发现侧面有水平裂缝,掉角,表面气泡粗糙。

2、原因分析

1)钢(或木)侧模板纵向不顺直。

2)梁底板垃圾没有清除。

3)配制的木模板(或钢模板)材质较差,混凝土浇筑后变形较大。

4)底模未起拱。

3、防治措施

1)梁的侧模板与底模板之间宜采用包底板措施。

2)侧模刚度要进行验算,尽量采用刚度较大的截面形式。

3)梁的外露面涉及美观需要,宜采用防水胶合板,以保证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

4)模板使用完毕,必须清理水泥浆渣,维修保养,并注意拼缝紧密。

5)在支架上现浇梁时,支架必须安装在坚实的地基上,并应有足够的支承面积,以保证所浇筑的梁不下沉。并应有排水设施,防止地基被水泡软,而使支架下沉。

6)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底模应设置在纵、横搁栅上,同时应考虑张拉时梁的两端的集中反力,因此地基必须做加强处理。

7)不设置底模的板与梁,其侧模板必须安装在坚实平整的地坪上。槽形梁的内侧板必须采取支、吊、撑等措施保证稳定牢固(一般用混凝土垫块支承在混凝土地坪上,并靠上端横向定位螺栓吊住,通过两内侧模板间的内撑杆固定好,内撑杆每隔一段距离应有剪刀撑固定以防止变形)。

8)模板安装后,若不能马上浇筑混凝土,气候干燥时须浇水养护,以防模板收缩裂缝。在浇筑混凝土前,必须重新校核各部位的尺寸。

9)模板安装后,拼缝处若还有缝隙时,一般可用油灰或泡沫塑料条或粘贴胶带条等。

三、梁内模上浮

1、现象

1)在浇筑侧墙混凝土时,梁内模已开始上浮,使顶板混凝土减薄。

2)在浇筑顶板混凝土时,梁内模开始上浮,使已浇好混凝土梁的顶面抬高并有龟裂性裂缝。

2、原因分析

内模定位措施不力。

3、防治措施

1)橡胶气襄式内模,应用定位钢筋与底板主筋焊接。

2)空心木笼式内模应与顶板支撑,对销螺栓等外模连成整体。

第三节   支架安装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其防治

一、扣件式钢管支架安装缺陷

1、现象

1)整体稳定性不够。

2)扣件式底座有裂纹、气孔、砂眼等缺陷。

3)扣件不能灵活转动,个别扣件有滑移现象。

4)钢杆件不顺直,局部弯曲、变形。

5)杆件的搭设偏心大。

2、原因分析

1)支架设计的安全系数偏小。

2)支架立杆没有安装在密实、稳定的地基上,而且没有足够的支承面积。

3)没有及时设置斜撑杆和剪刀撑。

4)杆件的搭设顺序不符要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