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两边都可以用货币来表达,那么两边的钱到底有什么区别?

 猫大叔的财会窝 2021-03-18

问题补充:

为什么会计在分录要把这两边的钱,或者其中一边的钱来回移动?换句话说,会计写这个等式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什么解决什么问题?

答:

这叫复式记账,复式记账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账户相互联系起来进行登记的一种专门方法。

为什么要发明复式记账?那还要从单式记账说起。

中国古代是没有复式记账,但有记账需求,那时候都是流水账。

比如徐阶年初借给张佃户十斤小麦,约定年底还二十斤,账房记账也是这么记的,年底张佃户还了小麦,直接把这笔记录勾掉即可,要是没还就挂账,找狗腿子去要。

如果是小地主,一个账房也就足够了,但徐阶是大地主,家有良田几万顷,一年放款上万笔,品种多样,今天赊几匹布,明天放几斗米,还有油盐酱醋茶。到了年底,徐阶要盘算一年自己的资产,放了多少笔款,有多少人欠他的钱,一共价值几何?其中米多少斤,麦子多少斤,布多少匹等等等等。

要把这些账算清楚,每算一种都要把所有账目全部清查一遍,如果有几万笔,账房能活活累死,还不保证准确,如果记错了无法核实,只能多算几遍,如果每次都错,就要一直算下去。

所以单式记账的效率太低下了,小农经济时体量小,还能应付一二,到了工业时代,这么算账,一个业务员要配两三个会计,成本高错误率也高,限制了经济发展,必须升级。

首先要解决货币计量问题,比如以白银为计量单位,所有商品都要折算成银两记账,张三借了三匹布,要记成张三借布三匹,折银五两。这样年底报账,直接说徐家资产有多少万两白银就可以了,不用青菜萝卜一起报。

其次是资产分类记账的问题,流水账的特点是只有记录,没有分类。想查账就很麻烦,要把某一项资产盘清,就要从头算,十几年前的记录全都要找出来加减,有关系没关系的都要看一遍。分类,给每一项资产单独建立账簿就不一样了,还是张三借布三匹,给张三和布都单独建账,张三名下只记录张三的往来信息,去年借了布,今年还了,又借米十斤,价值白银一两,未还;布的账簿主要记录进出数量金额和存量,张三借,李四也借了,想知道张三借多少欠多少到张三账上查,这里只记与布有关的信息。

货币计量和资产分类都解决了,剩下的就是准确度了。

徐家的账房发现流水账分类后是有固定规律的,有一增必有一减,增减金额相等。比如借给张三的布减少了三匹,同时对张三的债权增加了,这叫“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所有的流水账都是如此,一笔账可分成两次记,一笔记在借方,代表增加,一笔记在贷方,代表减少,这就是会计分录。如果借方记错,比如把对张三的债权三匹布记成了两匹,布实际少了三匹,库存账会对不上,通过追索就能更正过来。

复式记账的理论基础——由于经济业务事项的双重性(即每一笔经济事项的发生,一定会引起资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的增减变动)且资产与权益之间存在着自然的平衡关系。人们利用这种平衡关系发明了复式记账。

再后来经济行为越来越复杂,借贷所代表增减已不足以记录所有的业务,借贷就成了一种符号,重要的还是平衡。

比如李四年初借走了十两白银,年末还回了二十五两,十五两增量,要记在借方,代表货币资产的增加,利润也是十五两,为了保持平衡,只能记在贷方,同样是增量,代表了权益的增加。

资产和权益,资产和负债都可以同时增加,做成公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最后总结一下,复式记账有几个要素,货币化计量,这样才能保证金额平衡;会计分录,负责记录业务活动,分录是目前最科学、最简洁的记录企业经营活动的方法,一个分录两个以上的会计科目组成,简单的几笔隐含了大量信息,是会计账簿记录的依据。

会计账簿,会计分录记录的是个别的业务事项,是分散的、零星的,会计账簿按资产分类对这些事项进行归纳整理,生成有价值的会计信息,比如查存货账簿就知道某个时点有多少存货资产,查应收账簿就知道对企业在外有多少债权等等。

要看全面的企业账务状况,还要把这些账簿再整理、再组合,生成会计报表,到会计报表这一步,会计核算工作就算基本完成了,后面就是怎么利用会计信息的工作了,可以大概归类到管理会计范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